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最大的亮点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此次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的交易等方面,再次采用公允价值,此举主要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也保持了一定的中国特色。那么此次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什么影响?公允价值是否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应用的现状1.应用范围窄,应用程度低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虽然引入我国已很久,但是应用范围并不像国外那样广泛。根据四川省近五年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分析,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资产只涉及了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而其他种类的资产大部分还沿用历史成本这一传统的计量属性,这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程度还十分低。2.公允价值的利用存在利润操纵动机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潜在股东的投资,人为操纵  相似文献   

3.
对公允价值计价的认识误区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中广泛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少人认为这是新准则的一大改革亮点,也有人认为这为不少人操纵利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强烈反对.本文主要分析了部分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认识误区,并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自引入以来,一直受到会计界的关注。然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有限制的,且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公允价值受到了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深入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中存在的市场环境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弱和可操纵性较强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健全交易市场、完善准则体系及减少利润操纵提出改进的建议,使公允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价值"的本质是指运用价值,"公允"的本质是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在一些方面满足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了较为相关的财务信息。虽然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公允价值计量难度较大,但可以做到可靠,公允价值和利润操纵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于1998年发布了《债务重组准则》以对债务重组进行规范.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将非现金资产抵债的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并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抑制了一些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启用时间分别已满两年和一年,从企业财务报告中不难看出,企业对于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持谨慎态度。本文以此为背景,以企业实际调研资料为依据,借助BP神经网络工具对公允价值的有用性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报表应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实际生活中,一些企业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利润操纵,粉饰报表.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利润操纵的动机.归纳总结出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并提出了识别和防范企业利润操纵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有弊,虽然能够更有利于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但是不利于准确核定,也有被人为操纵的危险。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该文从会计理论基础着手,试图通过信息经济学视角、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和来诠释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重新启用公允价值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正>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与我国原有规则导向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准则强调原则导向,增加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公允价值的重新使用,但也引发了争议讨论。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更有价值,但也有不少人担心,我国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非但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而极有可能成为一些企业利润操纵的工具,导致会计诚信缺失,对此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市场发展历程的视角,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按3个级次确认公允价值,在每一个级次中都存在确认的困难;如何防范公允价值再次成为盈余操纵的工具;如何降低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落实公允价值的应用等.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训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利润操纵与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与其外部的主要信息需求者——税务监管部门之间构成一个动态博弈与均衡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探讨中小企业利润操纵行为普遍存在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迎秋 《经营管理者》2012,(1X):231-231
<正>一、引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其亮点之一,就是在会计计量上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199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曾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但是,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发达,许多企业滥用公允价值,使之成为调节利润的一种工具。2001年,财政部又修改了相关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公允价值被限制使用。如,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第  相似文献   

15.
与现有文献多从价值相关性角度研究公允价值的实施后果不同,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功能的变化来评价公允价值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以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我们发现新准则下各期经营性现金流对应计利润的解释能力显著下降,应计利润与上期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与本期现金流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都所有减弱,但与下期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对之的预测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更加及时和充分.鉴于新准则对会计盈余、特别是应计利润的系统性影响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这些证据表明实施公允价值能够增强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收益功能,但会削弱其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我国新会计准则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的运用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而使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运用必然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企业利润产生的一些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措施,以期为公允价值在我国高质量地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指的是管理者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手段,以会计原则可选择性、政策法规的合理性为前提,有目的地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从概念来看盈余管理是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为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盈余管理手段合法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商业生态系统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变革,由传统的通过实物商品交付、运用专业技能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价值,过渡到通过运用技术创造和交付创意实现价值创造,逐渐形成如今较为普遍的通过运用互联网来实现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复杂的商业模式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风险可能造成企业的经营结果偏离计划目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可能会对利润进行操纵。本文从介绍利润操纵的类型和动机入手,探讨各种类型利润操纵的目的、做法以及审计人员识别利润操纵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有助于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质量。笔者在该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兴市场的实际情况,引入全面收益,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方式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1-2005年的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运用收益率模型,分析了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每股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对每股营业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