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抽油泵泵效因素,并探讨后续水驱抽油机井影响泵效因素,确定合理沉没度和下泵深度。分析表明,含水、泵深、沉没度对泵效影响较大。该方法对后续水驱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机泵杆参数设计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某油田某区某块沉没度低对抽油机井杆、管断脱的影响因素,结合抽油机井的生产实际,对低沉没度井进行合理调整后可有效延长抽油机井的检泵周期,提高单井泵效和系统效率,降低单井日耗电量,减少生产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统计表明,不同含水级别、不同泵深的抽油井保持较高的泵效所需要的最小沉没度和合理沉没度是不同的。推荐了萨中油田合理沉没度范围和合理下泵深度。分析结果对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机泵杆参数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类分析检泵井状况,低沉没度是导致检泵井的主要原因,开展了沉没度、载荷之间关系变化试验。试验表明,沉没度最低时悬点载荷达到最大值,悬点最小载荷保持稳定并略有下降,沉没度对悬点最大载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影响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几个因素,如抽油机井结蜡、沉没度偏低及漏失等情况时,由于采用不恰当的热洗、沉没度偏低或偏高井采取调大参数都会对泵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造成泵况变差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三不对扣井特征及影响因素,给出了三不对扣井核实范围。从待落实井区和断脱漏失井区入手,核实是否有三不对扣井,即功图,液面(流压),泵效(产液量)不匹配或不合理,如高液面,功图正常,泵效低,不符合常理(流压高,泵效低,处于断脱漏失区),或者低液面,泵效高,而功图却供液不足等(流压低,泵效高,处于待落实区的井,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确定了采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给出了高含水期水驱不同层系不同含水级别最低允许沉没度的值,拓宽了换泵提液井的选井范围,同时分析了换泵措施效果及变化趋势,为油田保持稳产挖潜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矿油、水井,水驱调整方案制定时,把注水、产液结构由层系间优化转变为层系内不同含水井、不同含水层之间的优化,将水驱油井按含水、沉没度进行分l级,对不同含水级别的井,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捉液和控液,使柏区油水井在注采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无效、低赦注采循环,结合各项油水井措施,控制产液量。优化注、采结构的调整,使水驱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抽油机井故障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冲程、冲次、泵径相对较大且泵的沉没度较低的井,纵向载荷变化及径向摆动较剧烈,易发生油管断脱。沉没度愈大,油管受到的浮力越大,越有利于减小油管的载荷,使油管的弹性形变变小,越有利于减小油管的疲劳强度,可延长油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抽油机并调整参数的量化方法。由产量,示功图,电流曲线分析可知,采用长冲程、慢冲次、小泵径效果较好。当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压力,可以上调参数;当地层压力低于原始压力甚至低于饱和压力,可以下调参数。依据流压与泵效,流压与系统效率的关系,确定合理流压范围为3—6MPa。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偏磨井理论和现场测试数据,探讨抽油机井的偏磨规律,推导出抽油杆柱受力情况,并提出了偏磨并优化治理措施,为提供有效途径。统计表明,冲次越快检泵比例越高、泵径越大检泵比例越高、含水越高检泵比例越高、沉没度过低检泵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抽油杆偏磨断脱的机理及原因。抽油杆断脱是杆柱下行程时遇到的阻力达到一定值后,抽油杆柱产生屈曲造成的。通过采取优化工作制度、调整杆组合、释放法向力及清防蜡技术管理等措施,可减少杆管偏磨,降低柱断比例,提高泵效,延长检泵周期,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3.
提出完善注采系统与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相结合的方法,对部分井区的注采系统进行调整。结果表明,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是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采油速度的有效措施,对异常高压层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可使沉没度上升,产油量增加,含水率下降,各层压力趋于平衡,有效控制产量自然递减率和套损速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原油和地下水在油管中结垢、结蜡、导致油管出油孔道变小,许多油井因此而产量下降,这就影响了油井的出油效果,所以要采用洗井工艺,去除管、杆壁上的有机化合物,从而提高油井的泵效。所以迫切需要一套新的油井洗井方法,提高洗井的效率、降低洗井能耗。  相似文献   

15.
当前石油开采中,特别是油田开采中后期都必须向地下注水,注水是当今油田保持和稳定原油产量的最基础的技术手段。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油田生产实际,可以大大提高油田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投资回收快的“PCP”(泵控泵)压流可调高效自动化注水泵站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玻璃管量油产量计算公式,分析了目前油田使用玻璃管量油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建议,继续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油井计量精度,为开发方案的制订和动态分析提供准确资料。结果表明,提高量油精度对治理输差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油井产生油、气、水,有时候还含有砂和蜡。将这些混合物通过管线输送到中央处理装置的过程就叫做多相开采系统。从采油开始,就利用地层能量将多相流体通过短距离输送。当地层压力不够时,没有装置可以给多相液体增压。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进行相分离,对液体使用泵、对气体使用压缩机。最终,多相泵实现了这种操作。这种泵用于调节吸入端从100%气体到100%液体之  相似文献   

18.
剖析热洗的内在机理,确定了热洗周期和热洗时间的原则,研究如何用运用不同的热洗方式确保不同层位、不同区块、不同驱油方式、不同举升方式的机采井的热洗效果,确保了机采井的合理泵况,减少了耗能,降低了生产维护成本。流压的高低决定了热洗时间,而含水、见聚浓度、举生方式则决定了热洗周期。  相似文献   

19.
沉没成本效应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由于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个体在作出决策之前往往会违背简单的经济运算规律,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决策行为。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总结了沉没成本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个体做出理性决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并运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微生物驱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微生物和营养液初始浓度、注入量等对微生物驱油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并对现场注入方案及微生物效果进行预测。外源微生物对希油区块原油的乳化降粘能力较强,采用接入地面培养菌液,经过多轮次的回注形成油藏微生物的稳定菌群,进而实现内源微生物激活,增油和降水效果明显。利用外源微生物提高希油区块原油采收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