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密切联系郑敏 1979— 1999年的诗歌创作 ,对其诗歌艺术进行研究 ,论述了郑敏诗歌所呈现出的新的艺术特征 :在诗与哲学的交汇处发掘独特的诗意 ;潜心捕捉无意识中的心灵幻象 ;努力发掘内心神秘的超现实体验 ;大胆探索绘画型的“试验诗”。  相似文献   

2.
诗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郑敏师承冯至和里尔克诗歌与哲学相融合的传统,并达到形而上的高度。但这过于简化的概括,很难揭示郑敏诗作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其实,从学生时代起,郑敏并没有逃避现实,躲进象牙塔。恰恰相反,西南联大的世界性教育和哲学系大师们的智慧,培养了青年郑敏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哲人目光。毕业后所从事的国际时事翻译,又使她得以用哲学眼光观察和思考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诗作出回应。哲人目光、母性慈怀和充满女性感觉想象的十四行体的融合,构成20世纪40年代郑敏诗歌的独特性。选取郑敏的四首诗作进行细读,可讨论其独特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郑敏早期诗歌虽然因为没有表现抗战而不被同代人所理解和关注,但她诗作中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希冀,却不断得到历史时间的认同。郑敏也是当之无愧的诗人预言家。  相似文献   

3.
《柯森斯海边小湾》是A.R.安蒙斯生态诗的代表作。著名的九叶派诗人郑敏是我国译介安蒙斯诗歌的第一人, 她早于1987年就汉译了《柯森斯海边小湾》一诗, 并将此诗收录于《美国当代诗选》。文章根据辜正坤先生的五美论, 分析《柯森斯海边小湾》原诗及郑敏的译文, 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指出郑敏教授译文可商榷之处及可取之处, 以期为诗歌翻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海德格尔那里,诗与思不可分,诗是他阐发哲学思想的重要方式,而他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面对事情本身的方法,是一种在自己的生存处境中察看事实真相、领悟生存意义的方法。本文从海德格尔的视角出发,选取愁、异乡人、灵魂与大地、语词等中德诗歌中常见的主题,通过跨文化的诠释,揭示中德诗歌中的生存论意境。  相似文献   

5.
克思的著述中有着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资源,其技术哲学思想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思想家们的认可与研究,在国际技术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但国内的研究者并没有深刻地挖掘这一宝贵财富,对其进行全面地分析与考量.本文从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自身逻辑的研究入手,分析我国对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现状,并对改变我国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现状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追求真理,探索人的内在灵魂为宗旨的柏拉图哲学,不满诗歌将灵魂导向堕落,对其进行猛烈地抨击。自认为独自拥有智慧之源的诗人面对宣称忠实于真理和智慧而又来势汹汹的哲人奋起反击,从此在西方思想史上拉开了诗与哲学论争的序幕。不管是“哲学与诗的纷争”,还是哲学对文学的压抑,抑或还有文学对抗哲学的行动,这些都一次一次把学人拉回到希腊古典世界。重返“诗与哲学之争”议题发现,哲学、政治、历史和神学在学科诞生之初充满了被诗影响的焦虑。哲人与诗人的一路争吵向读者呈现了“诗之美”与“思之智”,这两个古代经典的重要维度,因而重新审视“诗与哲学之争”成为“回归古典”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杜运燮与穆旦、郑敏并称为“联大三星”,他们的创作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代表。杜运燮以其特有的幽默与智性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解析生命的处境及意义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这样的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轻松诗创作中。他的轻松诗是对以奥登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继承,是注入了中国现实与诗人个性的独特尝试。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诗言志"、"歌缘情",这似乎成了千古不易之论.但细而思之,难道所有的文学作品不都"言志"和"缘情"吗?所以,只说诗言志、歌缘情,并没有说到位,没有说清诗歌所以为诗歌的本质.言志缘情可以说是诗之"常",因为如果没有志与情,文学作品就难以成为文学,诗自然也难以成为诗.  相似文献   

9.
开启一种本源性的诗思关系——论早期尼采的悲剧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尼采对希腊悲剧时代的文化状态作了大量的讨论.与通常关于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与诗歌"之争的解释不同,尼采关注的是希腊"悲剧艺术"和"悲剧哲学"的特性,意在探索一种本源性的艺术-哲学、诗-思关系,从而为"知识冲动"失去控制的现代文化寻找一个救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郑敏在早期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大都属于独白式的青春之歌,可独白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随即进入生命的低吟。在社会与自我、情感与理智的交错中流露出一种忧郁的生命低吟状态,在痛苦与孤独中体味生之美。表达方式上,诗人通过直觉意象、意义重构以及自然流动与生命凝定的诗美方式来展现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1.
郑敏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诗歌理论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宝贵财富,在新诗界与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从新诗的本质、语言、诗体、诗韵等方面对郑敏的诗歌形式观进行了梳理和阐发。  相似文献   

12.
九叶诗人郑敏历经四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中,从多维时空视角解读着"寂寞"这个意象.在诗的语言中,采用展开式结构,赋予"寂寞"这个主题以独特的现代派哲学观照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郑敏1940年代诗歌的美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早期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追求诗歌的含浑、象征,写法上多用意象,追求思想的感觉化;在结构上追求深度模式。郑敏诗歌构成玄学妙境,形成静默、朦胧之美。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郑敏在早期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大都属于“独自”式的青春之歌,可“独自”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随即进入生命的低吟。在社会与自我、情感与理智的交错中流露出一种忧郁的生命低吟状态,在痛苦与孤独中体味“生之美”。表达方式上,诗人通过直觉意象、意义重构以及自然“流动”与生命“凝定”的诗美方式来展现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制约古代诗体生成演变的诸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言诗到三言诗,再到四言诗,实质是每句诗节拍的发展变化,是由一节拍到二节拍。二言诗到四言诗时代,诗歌和音乐还没有分家,诗是用于演唱,因此,音乐的节拍就成为制约诗体生成演变的重要因素,遵循的是整拍律。后来的五言诗、七言诗,每句或是两拍半,或是三拍半,遵循的是半拍律,诗歌已经和音乐脱离。中国古代诗歌格律化以后,各种新体诗以及词都受阴阳学说的制约,形成每句的字数和全诗行数奇偶互补的体制,既富于变化,又有较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郑敏着眼于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总体目标,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现代诗学的诸多问题,为中国现代诗学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主要表现在:她高度重视诗与生命、诗与文化、诗与哲学的关系,提出了要建立一种融生命诗学、文化诗学、哲学诗学于一体的具有更高境界的大诗歌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种种狭隘、偏激、平庸的诗歌观,提升诗人和诗歌的精神境界,中国新诗才能与世界诗歌发展同步,才有可能进入世界诗歌之林。她在"结构—解构"思维影响下,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新诗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主张:认为中国诗学建设要认真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要树立正确的诗史观,编写"健全公正的诗歌史";要大胆消解对诗歌权威的迷信,从诗歌艺术、诗歌发展的角度去客观公正地评价诗人诗作;要重新审视权威的诗歌观,认识其不足及其负面影响;要消解中心,破除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对诗歌创作、诗学研究的误导;要正确处理思维与感觉的关系,重视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敏和牛汉是中国新诗史上跨世纪的两位杰出诗人。虽然他们在家庭出身、民族习性、教育背景、人生经历、诗歌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创作道路、诗歌主张、艺术个性、创作成就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点:他们的诗歌创作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复活”于1979年,至今仍活跃于诗坛;他们都对诗极为虔诚,视诗如命,以诗为伴;他们都甘于...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语言、思、诗和道路等命题非常重要,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在他的两组诗歌作品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即思想从属于存在,存在是思想生发的场所;诗与思一样都源于存在,分别具有解蔽和遮蔽的属性;语言是存在的基础,道路、道说则与诗、思一起归于本真之存在。各命题间的关系展现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哲学图式。  相似文献   

19.
郑敏在诗歌创作及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大多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实践及理论成果。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郑敏的咏物诗及其关于死亡的系列组诗中意象的选取明显带有西方现代派的色彩尤其是里尔克的诗风;诗歌创作中自我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郑敏借鉴了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诗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的哲学思想都是中国哲学思想宏伟壮丽总画面的组成部分。 在人类哲学思维的早期,古代许多哲学家,常以谚语、警句、对话、诗歌的形式,表达深邃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理诗,是古代哲学园地的一块瑰宝。哲理诗,在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方面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就有:维吾尔族的《福乐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