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是当代学术思潮中的一个巨大浪头。它对于曾经迷惘和徘徊于“史学危机”情绪中的中国史学,无疑会留下一阵阵巨浪拍岸的回响。通过二十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史学研究的概况、主流的阐述与分析,著名的英国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以他敏锐的历史哲学思想和博大恢宏的笔力,为中国历史学界展示了当代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趋势:历史学在走向世界。他指出,这一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的出现,不仅仅是当代世界历史一体化发展趋势在历史学方面的体现,而且也是本世纪以来历史学研究本身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变化、演进的必然结果,并且它首先就是——  相似文献   

2.
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来,历史学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史学理论,也有迅速的进步。我们习惯所说的史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亦即规律性的认识;二是史学本身内在规律性的探讨,如历史研究的对象、功能、价值标准、认识特点等。建国以后,广大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史学理论研究,是取得很大成绩的。这是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化,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当时的史学理论研究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历史学本身内在规律的探讨,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史学理论常常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90年代,人文学科掀起了跨学科研究的风潮,于是史学研究也引入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计量史学和历史信息学这两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计量史学的先驱对历史学的认识发生了质变,将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模型和理论引入到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将数学的计量方法引入到历史研究中,通过计量的方法对承载历史信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史学界形成了以科瓦里钦科为代表的实力雄厚的计量史学派。计量史学派善于运用多维的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十分复杂,必然要借助计算机处理。随着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历史学家借助计量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历史文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历史信息学应运而生。而历史信息学起初在计量史学的范围内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国家官方机构都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形式保存和传输文件。引申到历史学领域,计量史学家最初将纸质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形式,创建文献电子阅读器和文献资料数据库,由此产生了相应的文献检索模式。这不仅对传统的纸质文献进行了优化,而且为史料学研究提供了便利。20世纪80年代,历史信息学脱离了计量史学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以德国学者泰勒为代表的历史信息学家主张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善数据检索系统和数据更新系统将历史信息学发展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批判了“四人帮”的“影射史学”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和史学概论的建设,重新引起了史学工作者的重视。先后发表了不少文章,出版了三本专著:葛懋春、谢本书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田昌五、居建文的《历史学概论》。这些文章和专著,对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概论这个新的学科,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尤其是三本专著的出版,更是建设这个学科的有益尝试。但是,目前对历史科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它的体系究竟应该怎样?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意见。为了深入开展这场讨论,推动历史科学概论这个新学科的建设,从而推动历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我们请《历史科学概论》一书的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影视史学是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历史学本身变革的交相催产下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为历史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也成为史学研究新的领域.影视史学概念的问世不仅表明影视等视听媒体可以用来表现历史,而且也表明影视史学和传统的书写史学可以比肩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史研究是日本历史学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话题,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成果.日本学界对环境史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1]日本环境史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国环境史学的发展之路,它虽依附于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了快速发展,填补了各学科之间的空隙,并通过各学科之间的配合、跨学科的研究手法,以全新的视角构筑起了一门新兴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5,(9)
影视史学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的兴起和发展代表了传统历史研究向大众史学的下移与互融。本文以影视史学为中心,探讨其与传统历史学研究、心理史学以及大众史学的关系。通过对影视史学中的历史叙事与语境重构分析,作者认为影视史学是叙述史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史学走向大众化的重要实践。严肃的并符合史实的影视史学作品,对于历史学的发展与传播,有着较大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新社会史学派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史学界在六十年代以后,无论在历史观或历史哲学、方法论,还是在研究实践的技术手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史学研究的变化蕴涵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变革,其中英国的新社会史学派和法国的“年鉴学派”,在采用新方法把历史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方面,是两个影响较大的学派。特别是英国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霍布斯·鲍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且吸收了人类学、计量史学的一些新方法,开创了西方史学界新的一页,同时也是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80余年来,西欧史学的发展一直与社会科学领域内出现的新的理论、范畴、概念同步,相比之下,苏联历史学的概念系统已经陈旧,从而造成了与西方史学之间的严重差距,以及彼此的隔阂与误解。苏联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改革”进程对历史研究产生了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历史编纂也弥漫着忧郁昏暗的气氛。1990-2005年间,在俄国出现了社会史研究的繁荣期,它体现了当时史学中所有创新的、吸引人的和有意义的东西。而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青年历史学家开始热衷于新的文化史或心智史的研究。眼下,日常生活史正在大红大紫。全球史是最近10年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研究容易流于表面化,但它是重要的,也是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人物研究是当代史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大量历史人物传记的出版,丰富、繁荣了史学的园地。多数历史人物传记都是根据传主一生活动的历程和领域进行历史学的考察。这种记述模式当然应该是历史人物研究的基本模式。但对孙中山这样一个近代历史伟人的研究,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史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史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出现了不少专题性的文章和著作,情况十分可喜。然而,作为史学理论核心的历史认识论的研究却仍处于薄弱环节,缺少有份量的专著。最近,南京出版社出版由吕锡生主编的《历史认识的理论与方法》(以下简称《历史认识》)则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这是一本有特色的书,作者对这一领域作了较为深刻、系统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史学中的转折点,指的是那些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文化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的根本性变化,这些转折点事实上也无不在史学史上发挥了跨文化的作用,历史文本也因而得以重构。1970年代末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了诸多书写史学史时取用全球视角和比较方法的可贵尝试,历史学的范畴据之大为拓展,非西方史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当今后现代主义对以科学史学和国家历史为典范的现代职业历史学的巨大挑战,极有可能为又一次重大的史学转折点铺下基石。  相似文献   

13.
思路与方法———《拉祜文化论》管窥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编写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列举了计量史学、比较史学、展示史学的发展,认为:“历史学与经济学之间长期存在的密切的关系,由于近来的一些发展而得以加强。”因此“对历史学中的经济研究与任何其它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史学史热潮。自一九八○年三月以来,至少已有四部中国史学史著作出版,填补了建国后三十年史学史著作的空白局面。拜读几部之后,欣喜之余,又觉似乎有点缺憾,冒昧写出,希望能起点参考作用。一、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相对而言,比通史、断代史和政治、经济等专史的学术意味浓一些,发展规律较独特些。因而有的史学史著作往往流于就史学论史学,孤立地从学术上研究史家特点、史著得失、修史方法及制度等问  相似文献   

15.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史学界都以苏联理论界解释的历史唯物主义来代替史学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经过几次史学理论讨论会和一些论著的阐发,许多史学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在史学遇到新的挑战面前,首先必须加强史学理论研究,根据中国历史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作出系统的、创造性的阐发。这是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需要,是由史学自身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前,德国史学理论以历史主义独树一帜。洪堡和兰克是古典历史主义理论的创建者,他们反对用抽象的哲学方法研究历史,为刚刚走上职业化道路的德国历史学奠定了唯心主义的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是历史主义辨析的另一问题,德罗伊森、狄尔泰和新康德主义等区别了历史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上的差异性,强调历史学科的特殊性与自律性,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这次史学功能理论研讨会的第二个问题叫做“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我觉得这种提法的隐意就是历史学不应该研究现实。因为,所谓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无非是强调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或是反过来探讨现实对史学研究的影响。这种关系实际上等于把现实排除在史学研究领域之外。事实上,传统史学把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在时间向度上限定为过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它不仅误解了历史一词的确切含义,也贬低了历史科学的根本任务与目的。我认为,历史学不应仅仅研究过去,还应研究现实。唯物史观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说,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9.
俞金尧 《江海学刊》2013,(1):149-154
自从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提出"史学是时间的科学"这一观点以来,很少有人深入探究其内涵。我们从历史研究对象的时间性、历史时间的意义、历史学家的时间观等方面入手,以时间作为历史研究中的尺度,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争取时间的历史,围绕诸问题来探究历史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说,时间因素在历史学中几乎是弥漫性地存在着的,历史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  相似文献   

20.
张越 《东岳论丛》2005,26(5):206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以历史考证学的丰厚创获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强势发展为最主要的两大特征.研究者或称之为史料派和史观派,或称之为新历史考证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此来概括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之主潮.陈其泰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一书,以50余万言的篇幅,就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细致的开掘,多方位多角度地论证和展示了新历史考证学派的形成原因、重大成就、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与特点,是首部专门探讨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的著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