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翻开《曹操集》,往往被诗歌所吸引。曹操诗歌的鲜明特点是悲凉慷慨。悲凉慷慨的艺术特色,实为建安时代许多作家所具有,但我们认为在曹操的诗歌中却体现得最为突出。例如他的《短歌行》,乃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你情不自禁地吟诵此诗时,你会马上联想到赤壁之战,曹操打了败仗,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曹操虽多次用兵,均无显著成效。曹操此诗乃是晚年之作。由于战争失利,军事上受挫,统一大业难以实现,诗人感到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所以从内心深处发出“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慨叹,呈现出极浓重的悲凉气氛。  相似文献   

2.
从“倾国倾城”到“门前冷落” 在诗歌寥落的今天,我们若回眸一望,会发现历史上的诗歌竟出奇地“惊艳”,在外国人眼里,诗歌和陶瓷一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自不必说盛唐时候,文坛上的诗歌可谓“艳压三宫、倾国倾城”,即使到了二三十年代,时髦青年谁不知道徐志摩、戴望舒?便是那一首《雨巷》,就引得许多满脑子诗歌般罗曼蒂克的青年,微雨中擎一把小伞在街头巷尾徘徊,其目的是祈盼遇上诗中所述“丁香一般的姑娘”。在那个理想失落的年代,诗歌便是那许多人追寻着的美丽幽怨的“丁香姑娘”。  相似文献   

3.
中国一直被公认是诗的国度,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诗歌也一直是主流。中国的诗歌为何如此发达?中国的诗歌为何以抒情短篇为主?中国诗歌为何特别讲究比兴寄托的手法和含蓄蕴藉的表情方式?中国的文人诗又为何从一开始就被套上伦理政治的枷锁?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少学者从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特点、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发表了不少独到见解,这是很好的。但是,仅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纵横结构中找出文  相似文献   

4.
朝鲜名士徐敬德之《花潭集》享誉海内外,其诗歌艺术卓然一家。《花潭集》里的诗歌主要有闲适诗、赠答诗、咏物诗和说理诗四类。徐敬德之《花潭集》里的诗歌艺术特色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兼收老庄自然之姿,融合释家寂然之境,凝采王维诗艺之妙,实有“自然”、“寂然”、“凝然”之“三然”特色,譬如《花潭集》里的闲适诗。二是含晋风唐貌,又携景入情,此以花潭之赠答诗为代表。三是多奇言秀句,又对仗精工,尤在咏物及说理诗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白居易的《和燕子楼诗》 白居易的《和燕子楼诗》,题咏的是故武宁军节度使张愔的爱妾盼盼坚守燕子楼不嫁的本事。前人评价甚高,以为“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似此风调,虽起王昌龄、李白辈为之,何以复加。”(《唐宋诗醇》)“燕子楼”因而成为诗文中常用故实。然而这诗历来颇遭误解,还生出许多附会,以致造成文学史上一桩冤案。为了说清问题,现将白居易的原序原诗全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所保存的305篇作品,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期。从汉代起,一般人汝它就需要注释的帮助了,注释《诗经》也就成为专门的学问,称做诗经学,属于经学的一个分支;《诗》本文也就叫“经”,“经”和“经学”结为一体,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统的诗经学是以《诗序》为纲的,《诗序》即《诗经》的题解,但大多不合于《诗》的本义,而读者却往往奉为圭臬。所以(宋)章加愚惑叹道:“《诗序》之坏《诗》而《诗》亡,……自儿童读《诗》即读《诗序》,已入肌骨矣,……诗人之旨虽吾夫子复出,安不亡乎?”宋元以来,儒学趋向市俗化、乡俗化,《诗序》的影响更浸入社会底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所保存的305篇作品,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期。从汉代起,一般人读它就需要注释的帮助了,注释《诗经》也就成为专门的学问,称做诗经学,属于经学的一个分支;《诗》本文也就叫“经”,“经”和“经学”结为一体,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统的诗经学是以《诗序》为纲的,《诗序》即《诗经》的题解,但大多不合于《诗》的本义,而读者却往往奉为圭臬。所以(宋)章加愚感叹道:“《诗序》之坏《诗》而《诗》亡,……自儿童读《诗》即读《诗序》,已入肌骨矣,……诗人之旨虽吾夫子夏出,安不亡乎?”宋元以来,儒学趋向市俗化、乡俗化,《诗序》的影响更浸入社会底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社会风尚、人伦道德所给予的影响,诗经学可能比《诗经》本身还大得多。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8.
一、新诗形式的营造及贡献———从《死水》和《再别康桥》看闻一多、徐志摩对新诗形式尤其是新“格律诗”的贡献要了解《死水》和《再别康桥》的意义,我们需首先了解中国现代新诗历史上“新格律诗”的产生及其背景。从多种意义上来看,如有人所说,诗歌都是一种“在自由和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从早期白话诗运动兴起时胡适所提倡的“诗体大解放”(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旧传统”决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胡适《谈新诗》),到郭沫若的火山爆发式的自由反叛诗歌,中国现代新诗在其…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诗歌流派,常常围绕着一种刊物而形成,也因此以刊物而得名,诸如“新月”派就因《新月》杂志而得名,“现代”派就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七月”派就因《七月》杂志而得名.沿此命名法,我将1937,8—1941,1几年间相继存在的《高射炮》、《五月》、《时调》、《中国诗坛》、《战歌》等五个诗刊的诗人们形成的一个诗派,称为“中国诗坛”派,这是一个坚韧性极强、倾向性始终如一的诗派.“中国诗坛”派,源远流长.1928年,郭沫若的诗集《恢复》的问世,显示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实绩;30年代初,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的兴起;1932年,中国诗歌会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成为强大的自觉的诗歌运动.“中国诗坛”派便是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形势下的继起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 ,对诗歌内容的诠释 ,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 ,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 ,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 ,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 ,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11.
在对于物质媒介感觉终止的地方,诗才真正开始。诗是心灵的艺术,它摆脱一切物质媒介的束缚,获得深远的情思空间。由于心灵化程度很高,所以诗是云中之光,水中之味,花中之香,女中之态,唯能会心,难以言传。诗是一种无言的沉默。沈德潜《说诗日卒语》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陶渊明《饮酒之五》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刘禹锡《视刀环歌》说:“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周易》说:“言不尽意”,都是切中要害之论。一经说破,语言就会破坏诗,赶走诗。在诗歌写作上,诗人是“肉眼闭而心眼开”;在诗歌表达上,诗人是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相似文献   

12.
渠晓云 《南都学坛》2003,23(4):58-62
历来对阮籍《咏怀》许多从时事政治的角度来诠释,甚至几乎每首诗都要与魏晋间的史实一一比附。根据社会背景来分析诗歌这无疑是诠释诗歌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诗歌都是现实政治,尤其是时事的直接反映。从阮籍的整体心态入手,将《咏怀》诗分别从忧思与伤心、徘徊与将何见、孤独三方面来诠释,可以看出:忧伤氛围始终贯穿《咏怀》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是《咏怀》诗的诗旨,这反映了阮籍痛苦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令人论及秦汉游侠,依据通常是《史记》、《汉书》的《游侠列传》和《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人物。吾尝疑之:即然这些人都属于“游侠”,司马迁何以要作《刺客列传》将其一分为二?叉,若谓刺客也是“游侠”,那么司马迁何以要说“自秦以前,匹夫之陕,湮灭不见,余甚恨之”?荆轲、聂政辈不是秦以前的“匹夫”又是什么? 若细读《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我们会发现“游侠”与“刺客”实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诗是“音乐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艺术。闻一多在创作实践中对新诗的抒情美、形式美作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开拓。一九二六年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就是对新诗形式美的理论概括;而音乐美则是诗歌形式的本质特征,诗歌的其他形式要素统摄于音乐美。 “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在语言艺术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离开了音乐美,就没有好诗。“古人诗即是乐”。诗在其源头上,与乐同为一体,是以歌唱的形式流传。直到今日,诗歌仍然是一种可诵性的语言艺术,往往更重视作用于听觉感受。音乐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黑格尔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用同一种感情材料,即声音。”郭沫若说:“人类的语言发明之后,一种兼含着明确意识的音乐出现,它便是诗歌。”他们从不同角度一致肯定了诗与音乐的直接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15.
将赋、比、兴本义解作诗歌写作方法和诗歌体裁均有所不妥。因为“六诗”当是《周礼》编著者在古而自有的风、雅、颂组合中插入赋、比、兴拼凑而成 ,它反映的是学《诗》致用称《诗》以言的时代观念。其要义在赋《诗》以风 ,指以讽喻教化为灵魂 ,以赋为组织核心 ,加上比兴为主干 ,又缀以雅颂为陪衬的《诗》的六种功用。“赋”指“称《诗》以谕其志”,“比”指以《诗》类比己志 ,“兴”指起发志意 ,听赋《诗》而触类旁通生发感悟 ,领会其所含情志意义。就本义言 ,“六诗”原属经学命题 ,至东汉之后 ,赋、比、兴三义才演变成一个发展着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诗歌,犹如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用诗歌来吟唱生活,表达情怀,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三段诗”,是彝族人民为民族诗歌园地增添的一朵奇葩。 彝族人民喜爱诗歌,彝族生活中离不了诗歌。举奢哲在《彝族诗文论》中说:“人间有诗歌,诗歌天下传。”“诗歌在人间,世人都喜欢,……诗的作用大,诗的骨力劲。它能使人们,人人都欢畅,人人都高兴。有时它又能,使人心悲伤,使人心惆怅。”实乍苦木说:诗歌是“人类的精神,青春的颂歌,诗歌是光明,皎皎如明月,在世永流传。”“诗歌是明月,诗歌是阳光”(《彝诗九体论》)。“彝族是一个用诗思维的民族”(刘锡诚《(论彝族诗歌)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文章从清理《诗辨》中的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 ,初步揭示了《诗辨》中的诗歌创作主体论、诗歌文本构成论、诗歌风格论、诗歌本体论四个方面的有机理论构架 ,并指出“诗道”是严羽诗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兴趣”、“妙悟”均是“诗道”概念的理论展开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为突破口,而新诗革命则是从诗歌形式上的解放入手。诗体的解放,关键在于外国诗歌形式的输入。没有外国诗歌形式的输入,就没有中国现代新诗。朱自清在《新诗杂话·真诗》中提出:“按诗的发展的旧路,各体都出于歌谣,四言出于《国风》、《小雅》,五七言出于乐府诗”,而新诗却是直接“接受了外  相似文献   

19.
徐州知府桂中行治徐12年,于清光绪十三年主持编纂了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凡收录明代隆庆至清光绪300余年间徐州8邑255位诗人的1723首诗作。《徐州诗徵》将“以诗存人”与“以人存诗”相结合,不拘身份广收徐州诗人诗作,按诗人所属邑县和生活年代编排,并专门为所收录诗人撰写“小传”。《徐州诗徵》不仅收录了许多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的诗歌,而且保存了大量徐州地方历史文献和徐州地方书目文献,对研究徐州古代诗歌乃至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周民族史诗是“五四”以后的《诗经》研究者受西方诗歌理论的影响而对《诗经》内容进行的新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史诗”这个概念,并将当时产生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戊刷,黑格尔因承其说,并在《美学》中将史诗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详加论述。生前并没有见过《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