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突出健康第一体育理念的趋向分析,对目前中国学生健康水平的状况分析,对开拓体育教育创新的思路分析,期冀促进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更为学生喜爱、更科学、更合理的体育教育创新机制,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正向健康教育转变,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认真探讨学校体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和统一,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蔡琳  蔡云飞 《北方论丛》2002,(5):122-123
学校体育文化是教育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方面,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文化,在21世纪中将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近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断创新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理论创新又是行为创新的先导和支柱。对近年来学校体育理论创新方面的主要成果 ,即健康第一观 ,综合体育观 ,终身体育观 ,主体体育观和适度体育观等进行总结与研究 ,以便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创造性地开展好当前的工作 ,并使学校体育能够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与杨贤江体育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与杨贤江同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们俩人在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都为中国二十世纪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在论及体育的功能时,陶行知与杨贤江均认为体育具有身心两健,养成完全人格的特殊价值;在德、智、体三者关系上,他们均主张三育并重,健康第一;在健康教育方法上,他们均提倡体育与卫生相结合.这是陶行知与杨贤江体育思想的相同之处.但在体育理论方面,杨贤江注重体育自然属性的研究,陶行知则更多的关注于体育社会属性的研究;在体育实践方面,杨贤江主张在大自然里进行自然的身体活动,陶行知则主张体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陶行知与杨贤江的体育思想之所以同中有异、特色鲜明,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时代生活背景的相同与学术经历的差异.陶行知与杨贤江的体育思想,堪称中国现代体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我国今天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体育教育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它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传统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着若干的问题,这就使得体育教育创新更加重要,原有的体育教育观念必须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把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覃林 《理论界》2007,(4):109-110
高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其成为课堂体育教学的有力延伸。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它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并应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乐园。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和楷模。他在20世纪初提出的“造就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具有进步意义,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延伸,对当今学校进行“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大学生的人生观日趋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人社会化的最佳阶段.高校的体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开拓思想,在形式、内容、方法上都应有所改革和创新,为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做好智能储备和提高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11.
李彩波 《理论界》2004,(5):162-162
一、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应该树立“健康第一”观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宗旨应是“健康第一”,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学生“快乐”的需求,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成为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体育锻炼的愉快情绪体验,形成体育锻炼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使学生心理健康不断提高,以应付对当前社会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让…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观;体现了强民兴国的群众体育观;阐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对我国的体育教育制度有深远的指导作用,是现今"素质教育"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高校体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确立以“终身体育”、“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体育课程整体改革为中心,探讨体育教学中课内课外一体化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师教育是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思想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框架,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人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来自终身的持续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教育应打破社会对教师角色的任职资格的框架,以终身体育思想对教师培养的要求确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金牌体育”影响下的“精英教育”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全面发展、终身体育观念再到“分享运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每一种学校体育理念的提出,都体现着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从体育理念的演变出发,对“分享体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体育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被人们广泛接受,“健康第一”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思想,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适应这种新的理念,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应进行适应性调整.以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国内外体育教育的课程结构可以看出,应构建基础医学类、健康知识类、体育健康结合类三个知识体系,尽快培养出能够运用专业的体育健身和健康医学知识来促进人类健康的专业人才以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7.
教育和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充与丰富,使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发展.突破了旧的传统体育教育思想模式,站在了新高度上,开始从生物、心理、教育、社会、健康等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探讨.目前,终身体育已成为我国体育思想的主要发展方向,那么,高校体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它在终身体育中起什么作用是高校体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柳欢 《兰州学刊》2009,(Z1):218-219
在现代教育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的大背景下,终生体育思想应成为学校体育的最终发展目标。体育教师应把工作重点从"三基"教学转移到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终生体育意识上来。  相似文献   

19.
体育参与状况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也成为日常生活变迁的缩影。人们体育参与状况的变迁表明,日常生活在不断回归其本来面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学校体育逐步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体育参与的生活化奠定了基础,群众体育政策以推动和保障职能促进了体育生活化的实践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回归的进程仍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0.
林海青 《理论界》2013,(4):193-195
本文对终身体育的内涵以及与学校体育的内在联系进行解析,对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发展取向的影响进行论述,对通过学校体育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途径进行探讨,提出构建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体系,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