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为经济的发展延揽更多的人才,上海市闵行区人事局加强政策研究,制定一整套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人才的柔性流动。  相似文献   

2.
柔性管理必须要对人才的规律性掌握得十分准确。人才有其自身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方面,人才普遍讲求个人奋斗,认同“名不陡生而誉不自长”,只有功成名就,方能实至名归。另一方面,人才也十分讲究同声相求、同类相聚,专业、学识、情趣相近的人才容易走到一起,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因而正式与非正式组织机构对人才的成长同样重要。同时,人才还认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相似文献   

3.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凸显出对人才如此的重视程度。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更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央对实施人才战略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世界各国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严峻局面;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人才竞争也更加激烈,表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特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加有效地实施人才战略呢?不拘一格引进智力,实现人才的柔性流动,走借“脑”发展之路,则不失为一种较为现实有效的途径。他山之石———上海、浙江的基本做法所谓“人才柔性流动”,是指打破传统的国籍、户籍、档案、身份等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束缚,在不改变…  相似文献   

5.
人才与学历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指示,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从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看,首先需要辨明人才与学历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教育学上通常以“才识学问”来界定人才。如《辞海》解释人才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辞源》解释人…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源的柔性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人才资源的“柔性流动”是区别于过去那种对人事变动有诸多限制的“刚性流动”而言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人才资源而采取的一种极其灵活的流动形式,是打破框框、更注重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的一种短期的流动形式。其典型特征为:“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柔性流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柔性流动”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对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资源可以采取不同的柔性流动模式: 1.“专利…  相似文献   

7.
人才租赁是人才柔性使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才租赁突显柔性使用人才的特征 “不求所有只求所用”是现代人才柔性使用的一个主要理念,“鸵鸟人才”是这种理念的现实反映,而人才租赁则为人才柔性使用提供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才交流》2013,(3):10-10
近几年来,大学引进海外人才的步伐在明显加快,引进、使用和评价的方式也在发生很大变化。大学人才引进过程渐进的背后,是对国际人才认知的清晰:引进人才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着眼学科发展,着眼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合与培养。复旦大学人事处副处长许晓茵认为:"事实上,引进高端人才的重中之重,不是发表多少论文,而是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比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人才的流动与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铭  韩平 《人才开发》2003,(7):10-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在许多企业中,知识资本的投入与管理所产生的效益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说传统经济把选人看作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如何留住并使用好高科技人才,日益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才战争随着业务的全球化而日益加剧。于是,如何留住人才(尤其是关键人才)成为各大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由此,各种各样留人方案应运而生。然而.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人才的流动并没有因为留人方案的出现而减少.人才照样以每年10%-20%的流动率在市场上流动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向往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人之常情,因此,人才流动就成了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道风景。众所周知,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从宏观上说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从微观上说,它符合人才要求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愿望和用人单位对各类型互补人才的需求,因而适度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人才逆向流动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的人才流动近十几年来,我国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大致是沿竞争力强弱的梯次流动的,即从竞争力弱的地区或企业流向相对较强的地区或企业。具体来说大致呈现以下规律: 1.从地域上看,国际上我国大量人才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国内优秀人才纷纷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集中于京、沪、深等大城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才流动难,难在哪里?除了客观原因外,人才自我包装方面的欠缺也是其坐失流动良机的重要原因。 1.社会流行的价值体系,过分表层化的大众评价方式在对人才评价氛围上产生了非良性影响,以貌取人、以形象定内质的现象比比皆是。“第一印象”对人才成长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现有市场条件下,个人才力的认可与个人直接表现能力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在呼唤人才流动的同时,也呼唤人才的自我包装。 2.从择业者一方来讲,好的外观形象与包装技巧,也是对择才者一方,对社会的一种尊重,是一种充沛的创造信心和旺盛的生命力的表现,对于自己的发展与被认可极有益处,从而提高你自己对未来前途的自信心,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明天的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之时,就是"高考状元"闪亮登场之日。学校,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商家合力营造出对"高考状元"的崇拜情结。其实,"高考状元"不过是在高考中发挥出色、成绩领先而已,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多大差别。"高考状元"并不能与成才、成功画等号。香港大学去年在内地招生,竟然有11名省市级的"高考状元"被拒,这是对我们过分追捧"状元"的一个警示。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是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浮躁心态的反映。今年高考"揭榜期"到来之前,《现代教育报》曾向新闻媒体发出倡议,呼吁辩证看待"高考状元",不搞"高考状元"报道。这一倡议值得叫好。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以来,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呈现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世界性趋势。本文通过对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其现实成因的透析,来探讨、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结合了“声、文、图”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是其它教学设备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当多媒体出现时,我们免不了一阵激动,但激动之余,我们也该冷静理性地思考,发现我们逐步走入了一个误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也该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看待这一新生事物,正确有效的运用,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发展宏图,不少省市都在加大人才集聚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这个不争的事实,表明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等诸多重要论述,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付诸实践。 近年来,一些省市构筑人才高地的实践告诉我们,欲要办好这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有必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政策配套。 什么叫人才高地?人往高处走,“马”觅好“草”,“凤”占高“枝”!也就是说,人才高地是一个流动的概念,人才的“流向…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又有差异,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各地都在纷纷出台有关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阅到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对我国各地的人才政策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分析,提出了现存的两种人才开发模式,结合某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柔性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