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冲突规范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规范”这一问题在国际私法学上素有争议,而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法理学对该类规范尚未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实际上,在法律规范体系中存在着一类适用法规范,我们可以对它作如下定义:凡是对法律适用行为本身作出指引的规范,都属于适用法规范.适用法规范不仅包含冲突规范,也有其它多种表现形态,在各类法律文件中都有体现.适用法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裁判规范和技术性规范.在法律规范体系中,适用法规范虽然数量不多,却对于整个法律规范体系的运作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法理学三十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法学理论确立、法理学确立和法理学方法与立场三个时期。在法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基于利用法律、敬畏法律、质疑法律的立场,形成了外在视角、内在视角、超越视角三种研究视角,在法理学的视野中便有了作为社会现象的法、作为规范体系的法、作为价值集合的法的划分,这种划分具有正当性,应当成为我国法理学研究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3.
法律价值研究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可以说是中国法理学自觉意识的一种醒察,也是法理学影响社会生活深度的一次拓展。然而,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我国法学界对法律价值问题本身的理解,总的说来,与西方法学界有着原则性的差异。学术有争议,但争议只有在对争议问题本身有一致理解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西方法学各派虽对法律价值各持己见,但对法律价值问题本身含义却有一致的理解。在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启蒙一词意义的解释及柏拉图和康德两位西方伟大哲学家对于启蒙之问的回顾,尝试证明法理学在回答现代法律的基本问题所应当占据的位置,即法理学是一项有目的的法学启蒙事业,将法理学看作启蒙人类智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回答法律现代性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对法理学本身在认识论上转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法律原理学》油印本,目前所见为孤本。该书为近代著名法学家程树德任教京师大学堂法政科大学时期(1910—1912),为讲授“法律原理学”课程编写的讲义,撰成时间或不晚于1910年3月。程树德在书中对法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表现出融贯古今的学术素养与会通中西的学术胸怀,也表现出放眼寰宇的学术视野。由于近代西方法学传入中国的途径及其本人的留洋经历,以日本为师的痕迹较为清晰,但这并未影响其对来源知识及学术话语的发展。《法律原理学》作为目前所见近代最早由国人编写的阐述法理学基本问题的学术作品之一,较之清末翻译的国外法理学著述与晚近国内学者的法理学专著,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综合作者、内容、版本、性质及时代等多重因素,该书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及课程设置研究,对于近代“法理”话语传入与演化的微观探索,对于近代法学人物的跨学科考察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社会隐性收入的治理,需从打破隐性收入形成中的各利益方博弈均衡入手,这必须要依靠法自身所具有的强制性、规范性、权威性,才能破解固化的利益博弈格局.法理学是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上层建筑,从法理学的角度思考隐性收入问题,对从法律角度入手治理社会隐性收入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的性质、目的、为实现那些目的所必要的(组织上和概念上的)手段。法律实效的限度,法律对正义和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在历史上改变和成长的方式。"①可以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律基本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故此,西方两大主要法理学派实证主义法学和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道德与法",其中法律和道德有无必然联系则是这种争论的核心。他们的辩论起因于对"应当"(Ousht)和"现实"(is或being)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哈特为首的新实证主义学派认为,"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法律应运而生。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法律进行审视,研究其基本理念和原则,探求网络法律法理学研究的趋势,对更好地构建网络法律体系至关重要。以“网络人”为出发点,通过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的分析,得出网络法律的基本理念为秩序维护、权利保护和自由共享。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促进网络发展原则、利益均衡原则、可行性(技术性)原则以及全球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法学方法论中法律调整必须要有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鸿 《东南学术》2005,(5):158-159
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议题涉及到法律调整对象、范围等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法理学界反思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就此,笔者想谈谈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法律调整主体关系的范围与限度的问题。法律主体的扩张,这在现代社会而言,似乎是个必然的趋势。简单地说,法律调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人和自身的关系,我们说的要善待自己,就是人对自己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宗教信仰、隐私问  相似文献   

10.
对于法律规范的理解,既可以从法律理论的内部视角出发把法律规范理解为法律体系中的具体内容,也可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把法律规范理解为某种法律文化的产物。这就涉及对法律规范的"前理解",即特定法律规范所在社会中那种默认的社会观念(法律范式)。在对从资产阶级形式法到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转变的历史过程考察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指证了"程序主义法律范式",试图为现代法律的反思性自我理解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主张我国强制执行单独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确立非常重要,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示规定,理论界关于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观点众说纷纭,但都局限于民事诉讼法学视界。法理学关于法律原则的理论值得借鉴,借助法理学原理来分析诸种观点并衡量其取舍。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模糊性的特征,且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之分,更有政策性与公理性之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我国正从法治的立法时代迈向司法时代。作为成文法国家,我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包括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保障法律的正确施行。法律规范是法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司法裁判的基础。针对我国转型时期的法治现状,我国现有理论对民法规范本身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民法规范的性质、类型尚未形成共识,对违反强行性规范的法律后果界定混乱,由此影响了司法适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强化民法规范的研究,合理厘清民法裁判规范的地位与类型,注重民法规范方法论的研究,正确把握公法规范对民法规范的影响,这对我国民法理论研究与司法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事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是由权利和义务所构筑而成的逻辑规范体系 ,然而 ,一切权利和义务 ,进而 ,一切法律规范 ,都可以还原为事实问题。因此 ,法律事实是纯粹法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自表面看 ,似乎纯粹法理学除了研究规则 ,便不涉及任何意义上的事实问题 ,从而它只是一个法律社会学的问题。我们认为 ,其实不然。因为任何法律规则都不过是既成事实的语言 (文字 )表达而已。法律所反映的 ,只是“事物的法的本质”[1] ,规则存在于事实当中 ,而不是相反。因此 ,我们存在的事实决定着我们的法律选择 ,同时 ,我们的法律选择只有作用于我们的存在事实中时 ,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法律”性并不明显的革命法理学难堪重任。而建基于“看不见的手”、“知识就是权力”和“摈弃玄虚,追求实在”的规范法学,因其蕴涵着崇尚自由、追求民主、向往科学的内在精神,可成为建构宪政法理学的理论原型。宪政法理学将现行的法律制度作为出发点,着重分析法律渊源、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权利义务、法律效力、法律体系、法律责任等法律自身问题;主要研究事实认定、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法律技术问题。宪政法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源于中国现实,涵纳当今各种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丰富的理论创新点。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理学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十分深刻。由于语言对学术传播的决定性影响 ,在西方三种法理学中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影响最大。在论题、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文化和学术传统的不同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甚微。其实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解决法理学与法律实践的脱节问题 ,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现象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和最理论化的分析,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进入中国已近一百年,反思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王烁 《理论界》2011,(2):66-67
法条竞合是刑法制定和运用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正确地适用法条竞合原则对于定罪量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中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是以特殊法优于一般法为原则,以重法优于轻法为例外。但从我国法律的条文规定出发进行研究,重法优于轻法应当是我国刑法法条竞合适用原则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法之“合理性”的一些思考严存生1.自马克斯·韦伯以来,法的“合理性”(ratio-nality)问题已成为法理学讨论的一个热点。最近我国法理学界也开始注意此问题。的确,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它能为我们提供个正确认识法律的新角度,帮助我们更...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解释学的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钊 《文史哲》2003,(4):94-95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周世中 《文史哲》2003,(4):97-98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