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网络论坛存在实名与非实名两种进入方式的区分,非实名网络论坛又有注册登录与双重登录两种管理形式,以IP地址、假名和实名3种身份识别标志对网民进行管理。以铜须事件为例,对3种不同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下网民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名网民与非实名网民存在巨大差别,实名网民具有理性、客观的特点,而非实名网民表现出非理性、暴力的特点。非实名论坛中两种身份识别的网民在行为上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在线数据分析法是依赖于网络技术,对网民网络行为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及浏览跟踪系统自动获得的网民行为数据,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更容易掌握网民的真实想法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按获取数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在线数据分析法分为网站流量监测法、网民行为跟踪法及搜索引擎关键词统计法三种主要方法。网站流量监测法利用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对来访网民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统计;网民行为跟踪法利用客户端插件对网民样本进行记录分析,以推断整体网民的网络行为;搜索引擎则对巨量网民的搜索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为人们了解网民行为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自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与娱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导致共鸣取代了获知、急躁淹没了耐心、情绪遮蔽了理性.网民群体的结构性缺陷、网民身份的易逝性和多变性、网络话语的"广场性"、协同过滤机制的存在,网络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混杂化都是导致网络理性缺失的重要原因和推手.网络理性是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应有之义,重塑网络理性应推进网络多中心协同治理,厘清网络言论边界,改进网络管控策略,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坚守传统媒体的价值底线,涵养网民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及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护人员对门诊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身份识别。方法在影响患者安全因素及传统医疗质量管理局限性讨论的基础上,分析门诊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常规使用方法的调查。结果65%患者证实医护人员在身份识别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结论医护人员对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存在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患者身份识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网民数量急剧上升,网络行为日趋多元化,其中以网络交往最为引人注目。网络交往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网络弱关系,系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目的在于获取个人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所谓网络公共领域,就是具有独立、理性评论能力的网民以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政治事务)为讨论内容,以网络论坛、博客为主要载体形成的一种公共领域。当代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政治功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空间,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参与新路径,推进协商民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给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民主诉求日趋强烈的温州提供了全新的舆论平台。拥有海量会员、互动性很强的网络论坛逐渐占据了舆论的强势地位。公权力形象和民生问题始终是网络论坛关注的焦点。网民对社会不良现象从自发声讨,到自组织行动,进而影响政府决策,是温州网络论坛发展的一大趋势。管理部门对网络论坛也从以前的查封、控制转向理性对待,进而主动利用。因此,政府必须关注当前的舆情生态,重视网络舆论;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加强地方新闻网站建设;快速反应,主导网上舆论话语权;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在Web2.0飞速发展的时代,以网络和手机终端为发布平台的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正形成自己独特的“微博舆论场”,成为了社会公共表达的全新平台,在公民参政、民主表达、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的非理性、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屡见不鲜。构建一套科学的网络舆论暴力治理机制,需要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舆情研判与调控机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完善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对舆情烈度、指向、效果都产生了强烈影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网络力量。若要对意见领袖形成正确认知,则必须聚焦于其群体及个体,看他们如何进行身份想象及公共表达。通过借助有关“身份”与“社会认同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网络上一些意见领袖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其身份想象的一般路径进行探讨,认识到这些意见领袖是通过个性化叙事与连贯性的表达、与粉丝或相近群体之间的驳斥竞争来获得普通网民的认同,从而塑造其领袖身份并形成影响力。作为舆论领袖本身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合理利用自己的舆论力量,而作为后台监管平台以及普通粉丝又该如何科学地对这些舆论领袖进行管理监督的方法,为营造出一个真正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也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网络现象。一些网民主要通过污蔑、辱骂、网上攻击、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等方式对网络暴力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围攻,给当事人造成较大的身心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样的行为也使得网络文明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而控制这一行为,要加强网民自身道德以及法制意识建设,实现网民自律,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作为公众话语表达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在近年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群体改变了传统格局下的话语生成和表达方式,直接参与关涉各种社会事务的舆情事件中。网民话语表达不仅是网民情绪、态度、意见和行为的话语文本呈现,是话语文本生产、消费和动员的意义交流及互动的话语实践过程,而且网民对舆情事件进行解读和重构还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一方面,话语表达能够体现主体的社会身份认同;另一方面,话语表达可以实现建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官微对于中国社会的治理有着一定的作用,官微的形象对于政府权威性有一定的影响。官微从2003年到2016年,数量上呈现出几何型增长,达到了3万多个,而其类型大致上又可以分为积极性和消极型。所谓积极型就是发布有用的信息,以帮助网民解决问题,而消极型就是僵尸官微,存在或不存在似乎没有多大区别。对于这两种官微而言,一方面,既然开通了微博就要利用其建设社会,否则网友会怀疑是形式主义,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官微要把公私分开,按照"行为手册"进行网络活动,从而理性地听取民意,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推动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发挥其正能量和价值感。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对网民诉求进行了分类,给出衡量网民诉求理性程度的标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郭美美事件”中不同时点的网民诉求进行理性程度衡量,得出网民诉求的平均有效率为76.71%,理性诉求在网民诉求中的平均比例为9.77%,并针对不同性质的理性诉求给出不同的采纳策略,为政府未来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当前技术含量最高的传播媒介,而且它集合多种传统媒体的优势于一体,具备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快速检索、双向交互、多媒体等特性,迅速成为第四大媒体.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大众在接触互联网和互联网使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全体社会成员被区隔为网络使用者与非网络使用者两大类别,也因此使得网民和非网民之间产生"知沟".  相似文献   

15.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媒介传播个案分析入手,研究网络集群行为的政治社会学意义。研究者基于"魔兽世界玩家维权事件"及其集群行为案例的因果考察,指出:"相对剥夺"与冲突形成、催化因素与压抑心理、行动动员与集体爆发、协商规范与秩序重构,是集群事件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及原因。进而,本文从协商民主的视角,阐明了网络集群可能具有的三种积极效用:有正当诉求的网络集群能够促进社会公正的产生;理性的网络集群对网民具有教育意义;网络参与协商的过程能够促使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为保证政府、媒体和网民三者共同正确对待网络集群、使之真正成为以民意表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六项基本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公众作为网络舆论的承担者,决定着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中的公众行为可分为理性参与行为、网络从众行为、网络失范行为、违规违法行为等4种类型。从公众参与的视角看,这些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参与不充分和参与不规范并存。在政府的舆情管理中,应主动引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对公众行为分类引导及区别施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们探讨了网民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及网民对于网络的使用行为与其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民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依赖显著相关;网民的网络使用时间、网络使用经验、网络依赖及其人口变量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皆显著相关;网民在网络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其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我国网络空间舆情的防控和治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互联网本质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以互联网舆情的自组织演化为视角,运用AMOS和SPSS软件对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网民行为和网络舆情发展进行实证调研,并对网络舆情的主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均对网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倡导的舆论导向、媒体之间的协作关系、意见领袖的舆论观点、网民以及第三方力量的介入都将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演化。基于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舆情防控经验,自组织视角下的网络舆情治理需要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强化媒体协作关系、保持舆情要素的非线性作用、注重引领网络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信息搜索已成网民常见的网络行为,该行为是一种包含功能期待的"仪式性使用"行为,网民获取的是"过程满足"而非功能满足,但这并没有影响网民搜索行为的再次发生。这个结论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拓展,也为相应机构改善网络医疗信息传播效果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网民作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核心主体,其参与行为直接影响舆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网民对食品安全事件负面报道的关注度,对政府“快速调查网民质疑的行为”的评价,对政府“及时回应行为”的评价等是影响其舆情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与引导,完善与发挥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提高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