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反腐败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贪官外逃已成为职务犯罪活动的新动向。贪官外逃的特征与危害使得各国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惩治贪官外逃。我国应加强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的国际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2.
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反腐败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贪官外逃已成为职务犯罪活动的新动向。贪官外逃的特征与危害使得各国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惩治贪官外逃。我国应加强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的国际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3.
李昌森 《中华魂》2011,(11):29-30
据英国路透社消息,一位美国高官近日表示,美国将与中国合作,以遣返在国内面临腐败指控的中国逃犯。报道认为,这一举动为数百名正遭通缉的贪官被遣返铺平道路。(光明网8.1)又是一条利好消息。相比前不久赖昌星从加拿大引渡被捉拿归案的消息,中美合作遣返外逃贪官的消息,更有普遍意义,更有震慑力。对于那些正在策划外逃的贪官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尽毕生精力完成了巨著《聊斋志异》。近代研究者探求其文学价值的颇多,发掘其政治思想的甚少。本文试就该书中所反映出的蒲松龄的反贪思想进行初步概括,以就教于同仁。 一、蒲松龄的反贪思想结构 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揭露贪污腐败现象的有一百二十多篇,因此,反贪是作者最突出的政治思想。作者的反贪思想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 (1)贪官即虎狼。虎狼之恶人人皆知,把贪官比作虎狼,足见作者对贪官的憎恨,也足见贪官对人民的危害程度。一方面,贪官们“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梦狼》);另一方面,对劳动群众则“催科尤酷,毙杖下者,狼藉于庭。”(《潞令》)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验,作者已发现贪官的存在是普遍的,也是凶残的:“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梦狼》)  相似文献   

5.
关于梁山义军受招安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确是如此。反贪官,是梁山义军的主要宗旨之一。贪官的迫害是许多梁山义军的首领走上反抗道路的直接原因,梁山义军把反贪官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问题是,反贪官对不对?我想,这一问题不难回答。只要面对封建社会的现实,我们就会得出完全肯定的答案:在封建社会反贪官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进步性。贪官是封建社会(乃至于整个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贪官这一阶层是罪恶的封建社会造成的。贪官这一阶层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是给广大人民(主要是农民)造成痛苦与灾难的重要原因。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那么多鞭挞贪官,颂扬清官的文艺作品(如为数众多的进步的公案小说和戏剧)。《水浒传》在这一点上,与  相似文献   

6.
明太祖朱元璋反贪倡廉的吏治实践对明王朝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朱元璋反贪倡廉,首先是对臣下进行清廉教育,其次是实行严格的定期考核,赏罚严明,重惩贪官,并且颁布<大诰>,使反贪倡廉吏治措施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点评     
《社区》2004,(16):36-36
韩建林:首个省级反贪局长“落马”江 菲近日,原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省反贪局局长韩建林由于涉嫌违纪被免职,并被立案审查。韩本人也于1个多月前被“双规”。江苏政法界人士称:韩是国内首个出事的省级反贪局长。这条消息引人注目的不只是韩的官职。他一直是国内的反贪标兵,“工作中谨小慎微”,“把反贪事业看得很重”。著名的“慕马案”就是在他手中获得突破,并将主犯马向东推向断头台。此后媒体誉他为“令贪官颤栗的名字”。“反贪标兵”被双规,这个巨大的讽刺不仅引起众人对幕后故事的联想,也应引发人们对中国反贪机制的思考——以…  相似文献   

8.
正正在热播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里,出逃海外的贪官丁义珍让人印象深刻。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出逃海外的"丁义珍"已经被追回?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被追回的呢?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简称"中央追逃办")里,墙上挂着"全球通缉百名外逃人  相似文献   

9.
我曾写过《幸亏还有死刑》一文,说的是贪官该杀,若不杀贪官,国人将受无穷之害;今日又写《贪官不应速杀》,说的是贪官应该缓杀,若速杀贪官,则不利除贪务尽。时下,在处理贪官案件上有人主张“从重从快”,从重有法律界定,从快则无法律界定。从重从快处理别的案件或许可取,若处理贪官案件则并非策略。贪官不应速杀,不是贪官罪不当杀,不是对贪官重罪轻判,更不是为贪官开脱。杀大贪官,警示官员,匡正风气是完全必要的。速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大贪无可非议,大得人心,然而速杀那些具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大贪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3,(5):68-72
赖昌星案件的处理为中加刑事司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未来中加需共同努力,为尽早缔结中加引渡条约创造条件。当前我国需对死刑制度进行反思,对外逃者既要追"人"、又要追"赃",同时有效构建资产分享制度,并采用适当的刑事政策,鼓励外逃贪官、经济罪犯自首。更需要从源头上反腐,防止贪官、经济罪犯外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海外追逃的新模式,“劝返”能否成为中国扼制外逃违法人员的利剑?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2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处原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杜甫来有期徒刑11年。每个官员犯罪都有特点,杜甫来的特点在于,他是从中国气我胆局机关“带钱下派”到北京市气象局的官员,却把从上级单位带来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与其他同样身居厅局级高官动辄上贪污百万甚至数亿元不同的是,他贪墨的数额却只有区区30万元,而且这些钱全部都是他从上级单位带来的。除此之外,杜甫来既无斑斑劣迹,也没有什么桃色新闻,这倒让人感到杜甫来这个贪官有点与众不同了。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中华魂》2010,(6):45-45
贪官的产生,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因自己贪欲作祟,或受风气影响,或受枕边人的唆使,或受子女的怂恿等。反之,官员的廉洁,也是多因一果。因为自己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还有良好家风,父母提醒,老婆孩子劝诫等。就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为例,他为什么不当贪官,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除了组织教育,他自己的觉悟,也与亲人的大力助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1978年“改革开放”直至今天的30多年,是中国急速现代化的一个时期。在这30多年中,我们取得了新型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的巨大成就。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越来越多,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几乎家家有电视、电脑,人人有手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91亿。那么,今日中国人的生活比30多年前的生活幸福多了吗?未必!财富总量快速增长了,但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了。中国共产党不再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了,但穷人和富人、百姓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变得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学习上,可以说我既没有受教于多少“洋”教员,也从未喝过“洋”墨水。中国学英语的人千千万万,究竟有多少人能喝“洋”墨水,在“洋”环境里泡出来呢?难道大多数人不是都像我这样土生土长,靠自己奋斗吗?如果说我还有所成就,可能更多的是得益于自学。  相似文献   

16.
《小康生活》2006,(1):68-70
在反腐风暴下,一个个贪官污吏因经济犯罪而倒下,百姓也已经见怪不怪。倒是另有一种景象,令人触目惊心,那就是官员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官员为一己私利,不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重金雇凶,夺人性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9月15日,福建省福州警方对外发布消息称,5年前出逃美国的福州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振忠因癌症在美国纽约死亡。警方透露,迄今为止,王振忠是中国外逃的最高级别的警官,在全国100多名出逃官员中名列第7。2002年5月22日,王振忠作为当年震惊全国的“2&#183;20”枪案的幕后总策划,与情妇郝文携千万美元巨款逃往美国,中国司法机构以涉嫌贪污、教唆杀人、庇护黑道对他展开国际追捕……五年过去了,当年与王振忠一起涉案的许多人员已伏法,而他也逃不过客死异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北宋初年惩贪措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 ,太祖、太宗针对官场严重存在的贪污问题 ,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 ,在体制上 ,削夺地方财权 ,限制地方官员无度贪污的条件 ,禁止官员以权经商 ,加强国库管理 ;在监察体系的构建上 ,注重严格选择监察官员 ,建立举报贪官的奖励制度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在打击贪污方面 ,从严立法 ,从严执法 ,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其中一些措施是值得认真研究并加以借鉴的。同时北宋初年惩治贪污也有其有限度、不彻底、不全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退休真好     
几年前,一位同事退休,数月之后相见,人瘦了一圈,面容憔悴,精神萎靡。我暗自诧异:莫非生病了?只听他叫苦不迭:“退休后,在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出去走走吧,又看见什么都烦。空虚、寂寞、孤独,像被世界抛弃了一般。除了失落,还是失落。”我笑了,戏谑道:“失落?失落什么?你又不是贪官。贪官退休了,没了特权,断了财源,满腹心事,欲语还休。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你失落了什么?无非是八小时的限制,工作的重负,人事的纠纷……”他打断我的话:“哎,你还不到时候,你不懂。”今年“五一”节,我退休了。真是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20.
东木 《今日南国》2006,(14):51-53
自古以来,国人总是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房屋情结,但凡手里有了钱,总是想着购地置业,毕竟房产在保值以及财富传承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我们关注的贪官,更加不例外。对房产的热衷,让贪官们在房子上各显神通,几乎极尽所能。于是,每挖出一个贪官,背后多少都会有一套乃至多套豪宅,这同时也是他们处理巨额资产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