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贺智利是一位长期关注路遥文学创作的陕北籍学者,他从最初的路遥文学爱好者,逐渐转变为路遥文学的研究者和传播者,贺智利的路遥研究始终建立在文学阅读共鸣的基础之上。《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围绕路遥与黄土文化的不解情缘,以雄辩的口吻、蓉迈的激情、丰富的资料、生动的实例系统地论证了路遥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汲取周围环境特有的精神文化资源成就自己的文学伟业,尽管作者的某些观点甚至全书的叙述格局还有值得推敲和商榷的必要,但作者以充溢着陕北人特有的火热激情来审视路遥文学的精神不容置疑,该书必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路遥的不朽精神,使人们更好的理解路遥、阅读路遥、走近路遥。  相似文献   

2.
陕北的黄土地,是路遥一生钟情的对象,因而也构成了他小说世界中重要的审美内容。作为一个在陕北黄土高原上长大,满熏着农民气质的作家,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对他是那么亲近,那么富有诱惑力。可以说,只有你对土地的恋情象路遥那样炽热,也曾有过对故土刻骨铭心般的情感体验,你才能够深切地理解,为什么在路遥的笔底对土地汹涌着那般狂暴的激情。  相似文献   

3.
黄土地是路遥一生成长、奋斗和创作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使其, 小说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乡土性,而这种乡土性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中国早期乡土小说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同时,它也是作家乡土情结的一种外化,并有力地抒写了“黄土地之予”——路遥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也是陕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延安大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英年早逝,令所有关爱他的人痛心不已,更让见证了路遥成长的延安同仁们扼腕叹息。为了使路遥精神发扬光大,为了让路遥研究迈向更高的起点,在路遥逝世14周年之际,延安大学的同仁们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披沙拣金,从600多篇路遥研究的文章中精选出69篇代表性论文汇集成《路遥研究资料汇编》一书,奉献在广大读者面前。这部由路遥研究会、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策划,延安大学文学院马一夫、厚夫先生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约70万字的选集,既是延安大学的同仁们对这位黄土地上辛勤…  相似文献   

5.
路遥是当代中国文坛执著于颂扬传统情感的作家之一.其艺术世界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得力于他所寻求的情感基点.在繁芜复杂的当代文坛,路遥忠实地扎根于贫背的黄土地,扎根于民族传统美德的挖掘中,描摹出黄土地文化的原生形态,展现出一个粗犷而又厚实的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真诚而矛盾的, 一方面他肯定了一些有才华的农村青年在追求城市文明中所展现出来的进步和觉醒, 以及苦难中的奋斗和抗争; 另一方面源于他对黄土地的深情,他又希望他们能扎根农村、改造农村。诗意和苦难的张力使其作品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路遥批评、出版和阅读活动的知识社会学解读,勾勒路遥形象的历史建构曲线。认为随着历史语境和意识形态变迁,路遥经历了"现实主义"的回归者、坚守者、殉难者三种在叠合中演进的历史镜像。在建构其形象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话语的"现实主义"一方面在言说着路遥,塑造着路遥形象;另一方面又在经历着自身的艰难蜕变和历史考验。  相似文献   

8.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作家,路遥长久以来都亲身感受着陕北民歌深厚的艺术魅力。陕北民歌历练了路遥的心志、陶冶了他的性灵,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路遥小说人物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写照人物生存境遇、映显人物内心世界、品评人物是非曲直。由于陕北民歌的运用,路遥的小说具有了鲜明的地域印记。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路遥的文学精神,进一步挖掘路遥创作的当下意义,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路遥及其作品,2007年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五周年之际,由延安大学、陕西省作家协会、清涧县人民政府、延川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路遥研究会承办的“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暨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召开。全国政协、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作家协会、延安市、榆林市、延安大学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路遥的<人生>有效地采用虚构性、修辞性叙事策略,牢牢控制着文本,将毁掉爱的"契约"的高家林赶回了农村.通过对文本的解析,认为路遥的情感及其艺术世界从属于"过去时态",这既是路遥的局限,也是路遥的优点.指出在传统审美世界的"公共期待视城"里,作者与读者审美情感的交融是<人生>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