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包括传者(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五大要素。基于"五W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文化品牌传播,应多渠道相结合,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新媒介提高文化品牌的传播力;以保护和发展为前提,加强对黑衣壮文化内容的现代性阐释;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拓宽传播主体和受众范围;以民族特色旅游延伸黑衣壮文化品牌价值链。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基于主体、机制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区域品牌具有准公共产品、区域独特性、广泛而持续的品牌效应等特征。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主体。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是行政推动机制、社区自治机制、质量标准保障机制、文化融合机制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府、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层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思路,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塑造、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旅游品牌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应共同携手打造旅游强势品牌和精品线路,增强品牌整体竞争实力,共同打造"新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品牌.西北丝绸之路区应以旅游品牌为核心,加强区域联合和协作,实现资源整合,提升陕、甘、宁、青、新地区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构建西北区特色旅游产品,营造旅游精品体系;联合打造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依据旅游优势,创新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各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在"品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品牌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旅游不同程度地存在品牌模式化、误以品牌化建设等同于景区建设、旅游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不明确等问题。对此,应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依托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充分挖掘城市文化与内涵,鼓励和引导全民参与旅游城市品牌创新建设,以加快旅游城市品牌创新,拉动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升级到品牌竞争的时代,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培育区域品牌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区域品牌的成功培育,既要有产业集群企业自身的努力,也要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还要有行业协会的服务。当前,欠发达地区在培育区域品牌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集群企业的参与不够深入、地方政府的推动不到位、行业协会的服务未充分发挥等。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培育区域品牌,就要发挥集群企业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引导,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沈伟丽 《兰州学刊》2010,(11):97-98
旅游品牌是一种无形资源,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各城市之间旅游竞争最主要的方式。品牌就是一个城市综合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的代名词,制定正确的品牌竞争策略对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旅游品牌与一般产品品牌的区别在于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是一组对他人他物使用的权利,是使用权的让渡.旅游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旅游品牌的成长以S形发展.旅游品牌的培育应以公共品牌的培育为基础,体现企业品牌的个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02-210
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使区域品牌信任成为一个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区域品牌信任的维度模型和量表,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区域品牌信任包含区域产品信任、区域法律信任、区域文化信任和区域企业信任四个维度。其中,区域产品信任包含产品性价比、产品口碑、产品个性、产品质量和产品认证;区域法律信任包含监管严格性和法律规范性;区域文化信任包含价值观共享性和诚信理念俗成性;区域企业信任包含企业诚信、企业责任感和企业能力。区域品牌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区域品牌信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从区域产品、法律、文化和企业四方面来合力构建。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19-224
与大企业品牌建设不同,小微企业通过产业集群进行品牌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路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区域品牌的形成。区域品牌具有一定公共产品的属性,其既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对于集群内部小微企业品牌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容易导致"公共地的悲剧",对小微企业品牌的建立具有负面甚至是毁灭性影响。如何从"强区域品牌、弱企业品牌"过渡到"强区域品牌、强企业品牌",不仅关系小微企业品牌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更关系区域品牌是否会被滥用从而造成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小微企业三方面的协同努力,来实现"强区域品牌、弱企业品牌"向"强区域品牌、强企业品牌"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地理标志的政府营销理论依据和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标志存在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属性,决定了其政府营销是一种公共产品生产行为.地理标志的政府营销应围绕地理标志区域产业品牌特征和社会属性进行,采取依托国家名牌战略下的地理标志推广战略、政府采购战略、区域产业品牌营销战略、产业集群的营销整合战略、政府主导下的地理标志的双品牌战略等.  相似文献   

11.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旅游合作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做好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是加强旅游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的基本情况看,云南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珍贵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应重点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泛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总体禀赋状况的角度做好云南地区旅游资源与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二是从泛珠三角旅游区建设的角度做好云南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三是按照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云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保护外来工(农民工)权益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外来工劳动权益的现有研究中,地区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议题。依据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外来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31项有关权益保障的重要指标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22项存在显著差异,除工伤保险和带薪休假外,其余20项,长三角均好于珠三角地区,特别表现在工资水平、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购买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在控制人力资本和企业特征之后,两地仍然存在重要的地区差异。引起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珠三角最低工资标准低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劳动合同法》的落实力度不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企业中本地人所占比例较长三角地区低,人口密度和结构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企业更多采用人情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不是通过企业所有制性质来体现,而是与本地工人比例密切相关。尝试用地域—社会—文化的解释思路,并以地方公民身份等概念观照影响劳动权益地区差异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对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但目前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已影响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现阶段应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本文就京津冀区域中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全方位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两大主线──工业化和城市化理念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增长背后深刻的结构调整过程及其效用,并对“十五”时期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与问题做出相应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胜会  冯邦彦 《学术研究》2012,(1):66-73,159,160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不是一种自生成长的城市化,而是在外部力量主导下的“粗放型城市化”.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三大城市群,传统的城市化水平“虚高”,很大程度上只是人口的“被城市化”;综合城市化指数衡量的城市化水平更具内涵,反映了城市化的真实程度.通过对综合城市化效率的研究,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综合城市化效率总体有效性不足,尤其是大城市效率水平较低,而中小城市效率水平较高.通过对三大城市群比较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效率水平最高,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效率水平最低;在效率变化上,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效率改善均优于珠三角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在创意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以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区域面临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旅游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扩展消费市场规模、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城市品质等多重功能,成为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为加快长三角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径和新策动力。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建品牌就是要使企业提供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形成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竞争优势。针对西藏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创建区域品牌更具现实意义,区域品牌最大的特点是利益共享性,有利于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区域品牌的知信度提高了,对区域内的企业都是有利的。通过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可以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旅游企业为主体、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合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合作中协调机制的创新。新的机制主要包括建立跨区域的权威协调机构、完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建立区域性旅游集团、打造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提供旅游公共信息等。  相似文献   

19.
发展品牌经济是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黑龙江省品牌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也逐步扩大,但仍存在数量不多、价值不高、发展不快、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就黑龙江省而言,其品牌经济发展要重点突出产业和区域特色,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新型工业品牌、现代服务品牌、区域城市品牌四大板块等。  相似文献   

20.
程永林 《阴山学刊》2009,22(5):109-112
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区域深度经济整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粤港澳三地的政府治理模式存在差异,地区产业集群的内部治理欠缺规范,区域产业集群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要促进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注意避免无序竞争,扩大区域市场范围,提升制度供给效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跟进和协会生成的多方并进方式,确立利益协调机制与政府规制边界,从而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