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2,(10):21-22
在冰城东郊的阿什河畔,绿树掩映着一幢欧式4层楼房,这就是哈尔滨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999年,在救助中心开办之初,身兼首任主任的市收容遣送站长王国荣就提出了以下工作指导思想:“将救助中心办成一所融社会、学校、家庭于一体,解决流浪儿童生存、生活、学习的特殊学校,让这里的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康复,思想得到净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同时,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变化与其他因素一起也将很多社会问题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孤儿问题就是这些社会问题中的突出一例。多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在孤儿救助和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面对并未消退的孤儿问题,面对某些地区并不令人满意的孤儿救助状况,基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为了孤儿的健康成长和向历史负责,我们要更好地承担起孤儿救助与保护的责任。前不久民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政府对孤儿救助与保护责任的承担。这是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追求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昭示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对包括流浪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对儿童的特别关爱,并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扶养、家族收养以及私人捐助施舍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近代,教会和社会救助机构对流浪儿童进行的施善与教化工作,使流浪儿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始终没有演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燕 《社会福利》2009,(6):45-46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制建设,是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和谐视域下加强对于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州模式”是以流浪少年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为根本导向,以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为基本方法,以中心救助、流动救助和社区救助三位一体为救助网络,以“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为回归社会主要途径,以中心跟踪回访、专家定期评估为监控机制的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余泳 《社会工作》2011,(21):28-29
2011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流浪儿童的权利的重视与保护,也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克服救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代德国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发达工业国。德国人民历来有重视婚姻与家庭的传统,政府也十分重视家庭对社会发挥的作用,作为联邦德国立国大法的《基本法》第六条开宗明义地规定:“婚姻和家庭处于国家的特殊保护之下”。尽管40多年来,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婚姻和家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围绕婚姻和家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德国的婚姻依然延续,家庭并没有解体。德国家庭的变迁轨迹宗教改革前的德国家庭是传统型的家庭。尽管当时德国经济有显著的发展,商业也很繁荣,但还是落后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是需要特殊关爱、特殊保护的重要群体。儿童期是人生的起步期,也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全社会都有责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保护工作,参与缔结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10.
李颖 《社会工作》2010,(11):31-33
社会工作视野下,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社会和家庭变迁的产物,而作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主体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当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承担救助、保护、教育、服务流浪未成年人的责任,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7,(2):100-106
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及监护不当儿童构成困境儿童群体。当前,我国困境儿童的发展权在从法律权利向现实权利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保障性"障碍,儿童福利制度的不完善突显出来。与成人群体社会福利目标主要体现为生存权的保障不同,儿童社会福利救助是与其发展权积极相关的,对于儿童而言,发展权是建立在生存权基础之上的,由受教育权和参与权保障的基本权利。加强困境儿童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当前实现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政府、社会和家庭是儿童教育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对儿童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孤困儿童缺失家庭的支持和保障,民政部门及其各级政府部门则应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黑龙江省在对孤困儿童教育进行专题调研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加大教育资源利用、加强教育监管、加大教育救助保障,为孤围儿童建立有针对性的教育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孤困儿童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6,(4):F0003-F0003
2001年,郑州市救助保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流浪儿童合作项目.紧紧围绕尊重儿童意愿、维护儿童权利的工作理念.开展了“类家庭”、“社工外展”、“技能培训”、“家庭寄养”、“跟踪回访”等集预防和救助于一体的救助活动.被民政部誉为“郑州楗式”。  相似文献   

14.
秦利军 《社科纵横》2006,21(12):127-128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促使人们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文化方面,西方社会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曾经在人类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它们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未来的出路只能是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东方社会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值得人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冯元  冯曙 《社会工作》2010,(19):7-8
“以人为本”是救助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实践中,必须兼顾流浪儿童“个体性”和“整体性”的发展。近年来,流浪儿童的精神与心理需求为“在社会保障、民政部门等福利保障机构中嵌入社会工作”(陈雷,2009)提供了契机,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论和专业人才以突破传统工作方法和技术上的制约瓶颈。江苏省南京市目前有10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2,(9):43-45
一、前言保护儿童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和爱护孤儿更需要全社会参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孤儿的救助工作,近年来又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他们的利益给予了法律上的保护;在解决孤儿的收养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主要采取以国家办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为主,辅助以家庭分散供养的方式。中国各级政府相继建立了160多所儿童福利院,共收养孤儿4万多名,难以容纳更多的孤儿,致使不少孤儿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这样,家庭助养方式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此外,这些孤儿从小就受到严重的身心创伤,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更需要有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孤儿多种形式的安置到孤儿救助的全覆盖;从部门责任的明确到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从民政部门的牵头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从地方财政资金的合理安排到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从儿童福利硬件设施建设到各项费用的减免……不难看出,《意见》的出发点是以孤儿利益为最大化的,旨在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康复、医疗和就业、住房等多方面的需求,政策适合不同经济地区孤儿救助工作的发展,可操作性强。孤儿养育最理想的结局是回归社会,在社会中体现其自身价值。而孤儿走向社会无疑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住房难,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的价格“水涨船高”,已使很多工薪阶层成为其  相似文献   

18.
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救助保护途径 明确相关部门对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责任。民政部门要肩负起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救助、护送回归家庭等责任;公安或其他行政机关单位在执行公务时要告知或护送流浪少年儿童到当地的救助机构求助;卫生部门应担负对公安等部门护送的患病流浪少年儿童提供治疗的责任;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执行单位,自2001年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基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受流浪儿童欢迎和喜爱的"郑州模式":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固定点和流动车)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坚持跟踪回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强化社区预防,提供网络服务,定期总结评估,构筑综合性、功能全的全方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以达到救助一名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一个健康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苗元江 《社会》2004,55(4):20-23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虽然学术界直到近代才开始对幸福感 进行系统的测量与研究,但人们对幸福主题的兴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1967年威尔逊(Wilson)回顾了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他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中对幸福感研究领域作了总结。自那以来的30多年,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为人类建构幸福生活、规划美好的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