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丁·艾米斯是英国当代的新概念小说家。其小说的新概念主要体现为意义的不确定,主要就是情节不确定,主题不确定,作者创作本意的不确定,因而带来关于小说评价的不确定。马氏的小说语法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反情节,反主题,反作者,和反绝对意义。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终极追问意识,在其故事情节表层结构后面隐藏的是超越具体生活情节的形而上主题,这构筑了小说文本的深层意蕴,也构筑并展示了作者对人及人生的理解。毕飞宇小说呈现出一种惯常的情节模式:自我复制——自我厌倦——自我毁灭。这一主题的模式化书写也表明了作者对人类困境的深切把握与认识,透视出小说的形而上思索。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主题都具有极为深刻的意象,其作品中人物的命名、结构的组织及内容的取舍也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象不仅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创作的主题,并且成为贯穿整部小说情节以及故事变幻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探析莫里森小说的象征意象,对加深其作品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文本而言,所谓懂,即理解和明白,理解作者的表达,明白作品的内容,特别是作品的思想意义。懂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实践形态则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所谓反懂,即不能理解和明白。反懂的理论基础是反理性或非理性,实践形态则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反懂写作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随意写作,具有反理性或者非理性、无中心无主题、片断、残缺、拼贴等特征;其次是思想内容上的空洞,表现为叙事圈套和语言游戏等现象,语言只是表述而没有内容,故事只是形式而构不成情节,我们无法从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中、从作者的语言表达中看到作者或者作品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等,故事形式和语言形式本身成了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萧红小说中时间的运用,使其小说自成风格。作者对时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时间的模糊化和叙述时间中的频率、时距上,这样使其小说中的人物对时间生命无意识化,小说的情节弱化。而故事时间的模糊和情节弱化又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散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题引陆游语,盖不用原义,也不故反其意,只是想借此点明本文的题旨:作家的思想素质和创作动机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形成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自觉为革命擂鼓呐喊的鲁迅,他在小说创作中显示出来的艺术特色与其改造社会的启蒙思想有着深刻的因果关系。积数十年的研究,论者对鲁迅小说的主题、题材和风格特征、悲剧结尾,从作者的思想方面追本溯源作了不少精辟的分析,可谓成绩斐然。但是,有关小说情节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似乎稍嫌探讨不够。再则,鲁迅的《呐喊》《彷徨》确立了我国现代短篇性格小说的基本格  相似文献   

7.
论琼瑶小说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论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学从三方面对琼瑶小说产生深刻影响,即:主题上追求创作理想的爱情天国,人物塑造上追求外貌美与心灵美的统一,情节上吸取“传奇”的特色并将诗词插入关键情节中,强调情景交融等.作者还进一步从琼瑶个人身世上寻求形成其艺术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学是对传统小说学的一种反拨。她弱化小说情节 ,而大张情绪 ,并且糅进了诗味 ;她间离了小说的艺术空间 ,以不完全的叙述 ,强化了艺术空白 ;她反人物的描绘转向负面的群体 ;而在追忆式的体式中 ,融化了风俗画的色彩 ,以象征的笔墨 ,增强了作品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小说中的人物既是自成一界的特定符号,是性格人、命运人,存在人、意象人,是演绎存在之相、表达存在之惑的镜像意象,接通寄予着作者关于命运与存在的思考;也是自由无界泛化的"X",是显现"我"之"印象"的印象人,能于"我"之印象中悉见世界,是携带生命消息、息息相通的生命全息体。从而,一方面促成主题的复调,文本的敞开、叙事的解放;另一方面,全息也只是"我"的印象,是浩渺消息之一种,体现了作者认知的深刻与悖论。而其"反中心人物"的符号手法也造成人物身份的不确定,缺少心理细节与动作情节的细织密缀,而显得意念化静态化。人物是特定的符号?还是无限填充作者意念的X?或是"符号+X"的有机体?这或许是任何一种先锋写作都应思考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历来文学界对赵树理小说的评论可谓多矣,然而鲜有关注其情节艺术特色的论述。本文着重分析赵树理小说情节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作家的创作情况及传统小说情节的美学理论,探讨了赵树理小说情节艺术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开始,我们在《北京大学学报》开辟了《古代小说前沿问题丛谈》的专栏,轮流主持,现在已是第四回合了。从一开始,我们就设定了一个思路,希望借此清理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问题,回顾已往研究的得失,探寻今后发展的思路。目前已讨论的有文体、语言、人物等,这些问题都与古代小说研究的全局有关,这次讨论的情节问题也是小说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小说研究者们对情节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没有人否认情节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分析与评价时,情节又往往让位于主题、人物、心理等等小说的其他构成诸要素。最显著的例子是,上个世纪初,西方小说理论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提出了小说之美,在于意义的观点(成之《小说丛话》,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2页),而中国古代小说则因所谓片面重视故事情节,忽视人物、环境等屡受非议。实际上,很多时候,研究者并没有特别在意情节的基本内涵;也没有在意情节是否重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如何设置、展开情节。鹏飞先生的文章力图在这方面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情节问题的复杂性或理论意义不限于某一特定的文本,对于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国古代小说来说,情节的继...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丁玲与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为主题;都以知识青年为主要描写对象;都极力渲染知识青年的性苦闷;并都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作者个人的印记;也都强有力地冲击着封建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性别身份、个人经历、栖身环境、创作理念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情节构造和创作主题等方面是存在明显差别的。另外,如果将两人初期小说创作放在他们整个小说创作当中去考察,还可进一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预示了其后来小说创作不同的具体走向。  相似文献   

13.
当后现代小说正致力于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淡化主题,等等,并愈来愈呈现出诡异的面目时,传统小说的必备要素似乎已被弃置一旁.这里旧话新提,针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环境、基调和气氛等传统要素的审美价值,历时性地检视其嬗变过程,为身处后现代语境之中的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的阅读和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小说,不以情节叙事为重心,而是在小说创作中大胆引进抒情功能,散文化的抒情性成了她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萧红的小说创作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感伤主义小说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并通过与西方感伤主义文学的对比确定了“中国现代感伤主义小说”的内涵,指出只有那些描写感伤心态并以此作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才称得上是感伤主义小说.感伤主义小说具有情节淡化、抒情性强、注意心理刻画和自然景物描写的特点,梳理了中国学术界对现代感伤主义小说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该论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后现代主义叙事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叙事使用随意性创作动机、空间叙事倾向、不可靠叙事者和不确定人物等叙事策略,指出作者使用这些叙事策略实现了小说普世意义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以戏仿或重写前代经典叙事文本作为建构新作品的结构、情节和主题的主要手段的独特小说类型,中国的“故事新编”体小说通过对前文本中的英雄式主角进行脱冕或降格处理而获得“反英雄”式的主人公,来实现其独特的作品意旨和艺术效果.尽管因形象的滑稽可笑而往往成为讥讽和嘲弄的对象,但这些被降格或脱冕的反英雄式的主人公在小说中却并不是被完全否定的反面人物,而是一些集双重性格或二元品格于一身的正反同体式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莫里森小说的色彩语言有着深厚的意蕴,它揭示小说主题,预示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这些独特的色彩语给小说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哈代小说与民俗有不解之缘,民俗事象构成哈代小说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情节,规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和人物的命运轨迹,在时间上规定了情节发展的节奏,在空间上限定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民俗事象也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此外,民俗事象还构成小说细节,深入到小说肌理,发挥润滑链接的作用。民俗化叙事是哈代小说鲜明的艺术风格,民俗文化内涵是哈代小说重要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20.
《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主人公以反成长的姿态抵制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对人性的压迫,揭开了成人社会的虚伪伦理道德,展现了真实的美国社会现实,以及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中,年青一代所遭遇的各种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依恋之情.文章主要从主人公的不成熟状态、生活中的失败与反成长性追求三个方面来论述小说的反成长小说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