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可疑的大禹治水故事夏后是中国第一个有起讫记载的朝代,开创者名叫禹,史称"夏禹",他是黄帝的后裔,可信,因为在游牧社会里没有高贵血缘而进入贵族行列的可能性本不存在,那是由游牧文化的血缘特性决定了的。"夏后"应该读作hogou,即"回鹘",读音已经显示出民族背景。"夏"应读作ho,这是古音,吴越方言如此读法,"后"读"诟"音,也是古音。  相似文献   

2.
李白"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本事"与"故事"值得追根溯源,仔细探究。"御手调羹"有本事记载作为支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龙巾拭吐"很可能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情节,这两者分别与李白起草的两种性质不同的"诏"相关连。"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未见诸任何关于李白的本事记载,全出于后世杂史和小说作者的故事性演绎,其与"放还"的关系,应属子虚乌有的杜撰。  相似文献   

3.
"备故事—叙故事—解故事"构成了叙事说理在实践中展开的动态过程。"备故事"聚焦于对现有故事的挖掘、整理和再创造,以获得符合教育需要之故事;"叙故事"致力于通过勾画轮廓、深度描写和凸显矛盾等技巧灵动具体地呈现故事;而"解故事"则借助于以事推理、就事论理和寓理于事等形式,实现事理结合,有效通过故事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4.
高旭国 《兰州学刊》2010,(10):154-156
《创业史》从问世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被当做"政治故事"、"历史故事"、"社会故事"来阅读的。"生活故事"的视角,可以作为重寻和复活当代批评中久已迷失的文学评价的策略和途径,改变对《创业史》乃至产生于《创业史》时代的一大批文本的阅读方式,使之回归文学的本性和本位,获得文学的"解放"和"新生"。《创业史》中的"生活故事"由两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名曰"创业史"、实为"贫困史",二是虽为"贫困史"、但更是"抗争史"。  相似文献   

5.
在出土的敦煌悬泉汉简中,有"使户籍民迎天马敦煌郡"的简文。汉代"户籍"上登记的人,就是"户籍民"。悬泉汉简中记载的"户人"以及记载有籍贯、名字、爵位等情况的人员,应属于"户籍民"。悬泉汉简中记载的刑徒、奴属于非"户籍民"。  相似文献   

6.
史志龙 《殷都学刊》2011,32(2):19-22
"亳"是商人重要的都城之一,学者多有论述,并无异议。而对于其地望以及"亳社"的性质,则聚讼纷纭。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中的"亳"字是一种误释,应当释为"膏"。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有必要再对商"亳"进行探讨,以厘清这种认识,这对于研究古代都城和礼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好的故事》具有相当丰富而多元的内涵,它既是一种作者的精神原乡,这里的故乡当然既有具体所指即绍兴,又有精神泛指和皈依;同时又是一种回归母体的欲求满足,当然也可能包含了对黑暗的不满和自我洗涤.《好的故事》也是鲁迅对一场美好春梦的象征性记载,其中既有意象的有意融合,同时又不乏对女子及姿彩的强调.在这种回望性的故事书写中,鲁迅自有其私密情感记载,又有情节性设置,值得仔细探勘.  相似文献   

8.
史籍记载中有两个伯奇,即孝子伯奇与食梦神伯奇。其中孝子伯奇故事,正史之外处于不断演变中,从汉到魏晋南北朝,记载越见详细,越见离奇,最后从仁慈孝子形象演变为恶鸟伯劳形象。即使如此,两个伯奇,至少在东汉前属于不同的系列,并未合流。  相似文献   

9.
戴长江  刘金柱 《河北学刊》2007,27(1):126-130
退之之于大颠,永叔之于居讷,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公案,其真实面目如何,后人已难以辨清。正史所载不外是二子的卫道故事和言辞,而关于二人与僧徒之交往,只能从其诗文中进行推测。晚年归释说,主要出自佛门典籍,出于利益考虑,佛门之记载必定多有美化自己的用意,当不足取信。但结合作品和史书记载,发现佛门编造的故事竟也入情入理,可见佛教为了发展和生存,确实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0.
王美红 《理论界》2013,(2):155-157
在《杨林》和"烂柯人"这两个文本中,其故事时间的独特性表现为"叠合式时间",即文本中不仅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故事时间,而且这两种时间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对应关系。这种独特的时间书写在以往的叙事认知中被当做是表达主题的一种策略手段,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不自然性。结合不自然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这种不自然时间的书写,将会为理解这类古典小说文本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郑方晓 《理论界》2012,(1):111-113
"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禁忌母题是神话母题中流传较广的一个,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与该母题相关。不过,该类故事所体现出的"接触"与"偷窥"双禁忌母题在《聊斋志异》的作品中既得到了继承,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葛巾》与《青蛙神》二则故事便是该母题在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12.
段玉明 《兰州学刊》2010,(10):160-163
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近期出土有《安葬舍利碑》一方,其中记载于阗僧人法藏曾出使宋朝。此事虽不明确见于宋代正史,而其真实性却是不容怀疑的。关于法藏其人,宋代文献多有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法藏使宋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开宝四年(971)。以前因其曾在"西天"游历,故被宋朝误会成了天竺僧人。  相似文献   

13.
“忠义”:一个二极背逆的价值选择──重读宋江冯文楼据高儒《百川书志》记载,明代早期的《水浒传》刻本,在书名前当冠有"忠义"二字,此也即李贽所谓"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者(《忠义水浒传序》)。这一命名,实际道出了横贯于小说叙事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法制思想初探周友苏(四川省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副研)《邓小平文选》三卷中多处记载了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关于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他的法制思想。一、"两手抓"的思想邓小平同志的"两手抓"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一种舶来品。人们对民主的关注和讨论多是"横向民主"的建构,即西方的"选举民主",民主的水平模式,而较少重视"纵向民主",即民主的垂直模式。但从"横向民主"内在的弊端、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纵向民主"存在的客观实在性等因素考察,"纵向民主"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我们可以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制度化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来构建中国的"纵向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葛藟"凡七现,而对这一重要名物的解说,历来诉讼纷纭,未有定论。对现代学者的三种主要观点逐一考辨,可知葛藟并非"葛和藟","葛"与"藟"两字连用,当非并列,而是前者为类词,后者是具体名目;葛藟也不是指"葛藤",融通诗意,其更为明确的指向是结子繁多的果实;葛藟的"野葡萄"说较为可信,这在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两个方面都有印证。而在具体的名物考察基础上的植物学定位表明,葛藟即应是葡萄科葡萄属的葛藟葡萄(V.flexuosa Thunb.)  相似文献   

17.
《王魁负桂英》的故事在宋人笔下多有记载,但前后有所变迁,从张师正《括异志》到刘斧《摭遗》,王魁由一个精神染疾之人变成一个负心汉,最终因桂英的鬼魂报复而发疯致死.其他宋人笔记与宋人南戏基本遵循着后者的故事脉络,对负心汉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宋人的态度反映了市民阶级的果报观念和对卑微女性的同情,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故事中的王魁...  相似文献   

18.
吴伯超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一特殊时期的代表人物。笔者针对吴伯超在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的任职记载,从"讲师"、"主任"到相当于"中将"等各种称谓问题,通过史料考证和文献查证,还原其历史的"真面目",避免给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李贺的生平事迹在正史中的记载极为简略 ,然有关李贺的传说故事 ,在野史札记、诗话著作中却多有记载。其不仅有着丰富性、个性化、充满理想成份和浪漫色彩的鲜明特点 ,而且表现了诗人才华过人的鬼仙形象和敏于诗讷于言、内向不善交际、耽于幻想的性格特征 ,还反映了传说的创作者、传播者、记录者对李贺及其诗歌的某种评价和理解 ,更折射出士子们潜隐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0.
一人生就是客居。我六岁随父亲支援内地建设,从上海来到山西太原的西北炼钢厂(即太钢的前身)。寄居太原半个多世纪,我早把"梁园当故园",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太原人。20世纪30年代初,文学史专家郑振铎等三人从宁波天一阁藏书中发现了元末明初无名氏编撰的《录鬼簿续编》。这是明朝人手写的蒙尘数百年的世间孤本,是研究文学史、戏曲史的重要参考文献。这本书记载:“罗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