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ylor(2002)提出,语义组合原则不能有效解决语义识解问题,提出语言的组合是"部分组合",与"严格组合"相对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Taylor对组合原则的分类不具有科学意义,他对组合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论证过程中也存在逻辑错位。因此,其依据例证"the football under the table"所得出的结论对组合原则不构成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组合原则及语言的分析性予以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语义学与语言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语言风格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个人看法,认为风格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它正在召唤着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理论思想,新的研究方法的注入.本文试以语义阐释为方法论总原则,讨论了三个问题,包括风格的语义阐释、语义结构对风格意义的制约,语义系统与风格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段篇章语言学是以语段与篇章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近年来,语言学家对语言作分析已不再局限于对一个句子作分析,而是对整个篇章结构的形成、语又连贯、语又隐连、话语信息及交际功能等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不仅涉及语义、请用等领域。本文将着重探讨语段篇章中的“语又连贯”、语义隐连”和“话语信息”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篇章中的非现实标记以语义和谐为原则,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标记词语以组合形式出现。共同承载篇章的非现实性,以满足局部或整体语义一致的要求。通过对非现实标记组合成因的分析,在非现实标记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组合规律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从修辞学的角度阐释了偏离语义和谐的用例,进一步明确了篇章中非现实标记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是研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的双方如何根据特定的语境来恰当地表达与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及其基本原则的科学。本文从语境与语义的模糊性、指示词与语义的模糊性、会话含义与语义的模糊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用学与语义模糊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气助词“吧”的主要功能在于参与句子的情态表达,对它意义的归纳或描写应该以它的情态表达作为依托。本文结合“吧”的实际用例、它与其他语气助词的对比以及汉日对译语料的分析,对“吧”的语法分布及语义作出情态上的解释。认为“吧”的情态语义为“对命题内容作出推量,并要求确认”。大量运用于祈使句是“吧”之情态语义语用化的结果。不同语言的语气助词在情态表达上的特点在语言类型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句由事件本体主旨词汇与语句内其它轴组合词汇依语义关系而构成。句内词汇间语义相关性有种属和关系两类。两类语义相关性表现为:主旨词汇意义指向管束轴组合词汇句内意义;轴组合词汇依主旨词汇语义指向相互管束彼此语义。其相关性形成语义网。本体主旨词汇是网的“纲”,轴组合词汇是网的“目”,语义网行使对网内词汇的语义管束。分析语义网的类型和语义管束,是研究语句结构、词汇意义界定和翻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作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言语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一直是大家致力解决的问题。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阐明了该组合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原因,另外还指出,社会、语言使用者等因素也会对该组合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词进行成分分析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语义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其目的是保证概念意义能够准确地得到表述和传达。一般来说 ,不同词之间存在着四种语义关系———语义重叠、语义包孕、语义交叉和语义空缺。用成分分析法对词语进行对比 ,无论在语言教学、语言学习还是在翻译过程中都能使“近义词”以及有些“对等词”语义特征的细小差别张显出来 ,从而在理解与表述中避免某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将“教师休息室、城市美容师、激光切割机”之类的名词组合描写为N1 (V -N2),探讨动核V与N1、-N2的语义框架、语义角色与语义类型,将句子层面的语义分析理论引入短语。比较同一语义结构在不同层级的语序,指出汉语常说“文学爱好者”、“爱好文学的人”而很少说“爱好文学者”的原因:语序、虚词是截短或割断N2的语义前辖、使语言单位升级从而加强组合、生成能力的有效手段。“狗美容师”的多义并不源于层次差异,而由不同语义关系重合造成;N1为受事的含动名词短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配位并非平行吻合的,而是交错分裂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尝试着对现代汉语中“动词+ 得+ 补语”进行了分类,根据其结构并结合语义分析分为:情态补语的基本形式、情态补语的变化形式和“准副词”或程度补语三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语义结构和使用环境作进一步的研究,以探讨切实可行的、易于操作的对外汉语的句法和语义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哲学家弗雷格、胡塞尔、罗素诸人关于语言与实在,意义与指称理论的分析比较,对语义学家奥格登、理查兹、乌尔曼诸人有关语义三角关系的评析,结合语言任意性和整体性原则,提出一种语言与实在、意义与指称关系的综合表述,并尝试补充了索绪尔关于符号理论的观点,最后指出概念意义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义学中的语义场理论对语言词汇系统内部的词汇语义进行了合理的阐释。本文通过探讨语义场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同语义场理论分析和认识词汇,从中找到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而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一是结构句型“V +哪儿 ?”和“V +在 +哪儿 ?”在语义层面上的不同的聚合关系 ,如主语的语义聚合 ,动词的语义聚合 ,处所宾语的语义聚合 ,以便于准确地进行组合。二是“V +哪儿 ?”和“V +在 +哪儿 ?”的功能组合和功能聚合 ,“V +哪儿 ?”包含三种功能聚合即三种功能句型 :与第二人称组合时表示说话人询问对方对处所的选择意愿。与第一人称组合时是说话人询问对方安排处所的意愿。与第三人称组合则表示说话人询问对方已经存在的处所。“V +在 +哪儿 ?”包含两种不同的功能聚合 :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组合时表示询问已经存在的处所。与第一人称组合时是让对方猜测说话人已经存在的处所。“人称”在功能聚合中具有功能特征的作用。功能句型的研究对言语表达的得体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语言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中,“那是”已经逐渐凝固为一个整体,其作用和意义也趋向专门化。本文主要从语义和语用方面对固化结构“那是”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总结出固化结构“那是”在言语衔接中的四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考察“VC_1NC_2”格式的成因入手,分析该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结构和语音特点,比较了几种流行的分析方式的得与失,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 C_1 和C_2具有语义分化的趋势,希望能据此明确该格式在语法教学中的处理方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17.
针对“副+状形”这一组合在各种文体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本文从语义与语用角度进行考察;分析这一组合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与丰富原则竞争的角度分析其生成机制。程度义与词语本身所带程度义的重叠实际上是前者对后者的丰富或限制。  相似文献   

18.
Simpson的直接宾语限制(Direct Object Restriction)从提出以来,就不断地有来自一些语言现象方面的挑战。然而,要真正理解直接宾语限制这一原则,并非是从表面上去认识,应该透过这些语言现象的表面,重新审视这一原则,从而肯定这一原则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通过具体的语义和句法分析,排除对Simpson原则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英语搭配错误与选词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Firth“结构—系统”组词造句规则的分析,指出英语词组的搭配组合主要受到语义系统的限制,这一限制表现为逻辑意义、词性特征及语义题材3种形式。搭配的语义限制是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困难所在。深入理解搭配的语义限制,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痛苦”是长期困扰写作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其根源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不相一致。如何使这种现象得到破解,对文章写作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在分析了写作活动中语言与思维活动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语言在文章写作中的本质任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突破常规,以独特的语言方式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两种方法──语义的多方延展和语序的变异组合,作为破解“语言痛苦”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