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界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学者们对河姆渡遗址的文化内涵、重要地位及与周边新石器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已作了许多研究。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动物遗骸,经鉴定共有61个属、种,如此丰富的动物遗骸,在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可是,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1973—1974年)发现了47种动物遗骸,第二次发掘(1977—1978年)增加了10种,新增加的种类,均未作报道。且第一次发掘的鉴定报告较为粗略,对动物驯养、动物群的分析比较、环境的演变等问题,虽已涉及,但却未展开讨论。本书作者根据浙江省博物馆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动物遗骸,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动物群的性质、遗址先民对环境的改造、利用,驯养家畜,兽骨利用  相似文献   

2.
遗址是古代人类遗留的城堡、村落、住宅、作坊和寺庙等基址。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发掘对后世研究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当代发展旅游经济的独特资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考古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约 7000多处,其中已发掘了 400多处。在众多的遗址中,半坡、河姆渡和大地湾等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半坡遗址, 1953年发现,此后进行了 5次发掘。位于今西安市东飍河右岸的半坡村北台地上,大约距今 6860年至 6300年。总面积 5万平方米,已揭露 1万多平方…  相似文献   

3.
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邵九华由浙江省文化厅、宁波市政府和余姚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4月22日到26日在浙江省余姚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两、浙江和日本的36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26篇论文。这是河姆渡遗址发现...  相似文献   

4.
良渚文化上帝小考董楚平董楚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从河姆渡第四层到崧泽晚期,虽都出有玉器,但都是小件装饰品,而且几乎全无纹饰,器类组合与工艺水平远不如辽河流域的同期玉器。一到良渚文化早期(张陵山M4、福泉山T15M3和T12M4等),突然出现钺...  相似文献   

5.
河姆渡遗址主要考古成果(一)发现大面积的稻谷堆积层,厚度达40~50厘米,出土时稻谷色泽金黄,谷芒挺直,隆脉清晰可辨,是世界上时间较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栽培稻谷。(二)发现170余件用水牛、鹿类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耕作农具“骨耜”,证明早在7000年...  相似文献   

6.
正概况简介沈阳新乐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龙山路、新开河以北的高台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聚落遗址。遗址分布面积178,000平方米,重点遗址保护区22,500平方米。目前已经出土并展出了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这些出土文物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新乐遗址是中国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它的发现,填  相似文献   

7.
中国牙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石器石代,我们的先民就运用兽骨制作成狩猎、祭祀用的工具——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上,考古工作者就发现过牙雕原始工艺品.甚至在商代出现了专门负责象牙雕的专业奴隶……千百年来,雍荣华贵的象牙雕刻工艺品,一直是帝王贵戚争相收藏的对象,牙雕艺术慢慢成为一种文化.但是,随着1990年国际贸易公约《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制品国际贸易修正案》正式生效后,牙雕艺术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一承载着独特文化的工艺品,已慢慢将成为绝版的艺术.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牙雕艺术中的翘楚之一——南京仿古牙雕.  相似文献   

8.
从原始时代的河姆渡到现代化的北仑码头,宁波港已经有了七千年的人文史。其历史之悠久为全国所仅见。因此,宁波港是我国最古老的港口,同时又是最年轻的港口。它所能给人们提供的经验、教训和有益的启示,也必然更丰富,更广泛,更深刻,更全面。宁波港的产生是与人类原始经济活动分不开的。原始人类选择了余姚江边靠近海湾的自然寄泊点——河姆渡,作为他们向江海索取生活资料和扩大生存空间的水上交通基点。在没有发现新的更有力的考古材料以前,把河姆渡看作宁波港的祖港,我以为是可以的。以河姆渡为起点,随着自然、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宁波港逐渐向下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是迄今我国新石器考古中发掘的年代最早的文化遗址,其年代比西安半坡遗址还要早一千多年,最早的距今约七千八百多年,这里不但发掘出土了造型美观,构思奇特的人头型器皿彩陶瓶和特大鱼纹彩陶盆等数千件珍贵文物,而且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文化人类学家,主要研究太平洋岛屿文化与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最近有资料表明这两种文化之间有着史前联系。中国南方有些少数民族是3000年前曾建立于绍兴的越国人的后裔。越文化的影响或遗风也明显地存在于他们之中。中国的学者从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亦发现越国人又是距今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的后裔。而新石器时代的人又与马来—玻里尼亚人的祖先十分相似。大量的语言、习俗、物质文化方面的考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越国人的后代与马来—玻里尼亚文化有悠久的联系。中国的学者偏重于研究和注意越文化对后来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百越”一词也不甚科学。如果考虑到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发展中所汇聚的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文化习俗和传统,“百越”一词显得有些含混。事实上,有些文化习俗的发展已经跨越了中国的疆界,甚至到了东南亚以外。“百越”是指直接  相似文献   

11.
初春三月,细雨濛濛,寒意未消。由日本茨城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组成的考察组,经过三百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从上海来到了浙东文化名城余姚。余姚襟山带海,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的四明山连绵逶迤,林木葱郁;北部滨临杭州湾,是一望无垠的冲积平原。这里山明水秀,景色宜人,保存着许多文化遗址和历史文物,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龙泉山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四大乡贤故里碑、梁弄镇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人民代表大会和鲁迅学院旧址,是旅游观光和学术考察的热点。我们一行是为追寻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朱舜水先生的遗迹来此考察的。朱舜水原名朱之瑜(1600—1682),是一位明朝遗臣和抗清志士。为了从事抗清活动,他奔走、流落在浙江、福建和日本、安南、暹  相似文献   

12.
于越历史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自从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以来,历史地理学界、考古学界和民族学界等,都立刻注意到这个遗址与古代于越部族的关系。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很可能就是春秋于越部族的祖先。这中间,最令人难以解释的问题是,春秋于越部族活动于会稽山区(当然也包括四明山区),见诸记载的部族酋长驻地,如埤中和嶕岘大城等,都在山地内部,部族居民过的是“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的迁徙农业和狩猎业生活。宁绍平原虽然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但是由于这片潮汐直薄的沼泽平原,土地斥卤,饮水和燃料等也都难以解决,长期来对部族居民是一片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直到越王句践即位以后,他才把国都迁移到山麓冲积扇的平阳,准备以此为跳板,进一步跨入平原。但是,这  相似文献   

13.
考古学研究的近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起源的研究 1.中国早期人类起源及其活动遗存的研究 人类起源以及中国境内最早在何时出现人类,一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古人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位于华北西北部的泥河湾盆地则是重点探索的主要区域,1978年以来这里不断有新的发现问世。进入21世纪,这里的探索又有重要突破,河北省文物局考古队于2001年在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发现了被认为年代在距今150万年以上至200万年的三个文化层,以及一大批石制品与哺乳动物化石,这成为华北地区年代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有人认为这是挑战人类起源于非洲之说的有利证据。2002年、2003年、200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又相继开展工作,认识也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誉称,自古以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浙江历代人才的演变及其原因,总结历史经验,开发人才资料,振兴浙江“文物之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1 浙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姆渡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浙江便已出现了当时世界一流的人才,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号称“五霸”之一。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演进史》中说:越国能称霸于时,“其内部必有很大的进步,才能和中原文明之国相敌,是无待于言的”。当时,越国“人才辈山,竟为春秋  相似文献   

15.
一部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好教材──乐承耀《宁波古代史纲》读后徐规远在六七千年前,宁波地区就有“河姆渡人”生活在那里,从而揭开了宁波历史的序幕。唐宋以来,宁波(明州)成为浙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中心之一。宁波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  相似文献   

16.
良渚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黄宣佩黄宣佩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良港文化是我国古代处于文明初级阶段的古文化。对于这类文化的研究,自1936年施听更先生发现遗址以来,至今已有很大进展;已经比较确切的了解他的典型器物群除鱼鳍形或T字形足鼎、双鼻壶、贯耳壶、竹...  相似文献   

17.
《学问》2010,(6)
吉林省的古代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以吉林市东团山遗址的汉代时期夫余文化最为显著。在夫余文化遗址出土和采集的众多遗物里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同中原汉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柳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已知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也是目前我国史前考古中发掘墓葬最多的地点。这一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前后跨越1000余年,包含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等多种考古文化类型。柳湾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探索青海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严文明严文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想分三点谈谈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000年。良渚文化的遗址可...  相似文献   

20.
蒋祖怡等十位学者的《浙江十大文化名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介绍此省最显赫的文化人。但是浙江伟人数以千计,尚有非人的器物极堪赏誉,终于出现了全面评价古今诸层文化的《浙江文化史》,由滕复、徐吉军、徐建春、卢敦基、叶建华、杨建华六位合撰。它分四编: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走向近代期,诸编文字流畅、资料翔实、评析新颖,值得各省人士细读,尤其是历史系学生。首编可与《吴文化研究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互相发明,因为吴越相邻。首章是考古学、人类学、文化学,针对动、植、矿三物,如河姆渡人可能崇拜鸟图腾。次章限于先秦,介绍于越民族,他们家族礼教意识薄弱,宗教仪式用鸟占鸡卜,“於”的本字为“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