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有余 《社科纵横》2006,21(6):140-140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解放思想、坚持创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本模式的主导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新 《探求》2004,(5):17-21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是一种可称作“科学人本模式”的社会整体发展模式,它是对传统的“科学物本模式”的扬弃。科学人本模式以人性科技为手段,以人本文明为目标,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具有现实的必然性,而科学发展观正是科学人本模式的主导观念。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美会  梁忠厚 《社科纵横》2010,25(4):144-145,15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出发点,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就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学生工作的理念、努力拓展学生工作的内容和载体、逐步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使高校学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乃军  郑彩莲 《社科纵横》2010,25(6):17-18,58
全国在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时,本人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探索高校党建新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突出发展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为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党建实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指导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就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指导逻辑。本论文从系统理论、人本思想和科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指导逻辑。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强调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以人为本"是增强高校教师管理绩效的关键。我国高校教师管理过于行政化,重管理、轻服务,重规范、轻关怀,管理机制不适应,以至于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高校教师中实施人本管理,就要重视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发教师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益,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班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伯阳 《社科纵横》2009,24(5):157-158,160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网络博客、BBS论坛和自助式网站技术创建班级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即时性、交互式的沟通交流,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化关怀和人本化管理,已经成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和师生交流互动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8.
物本、人本与能本员工管理思想的立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有道 《社科纵横》2006,21(4):44-45
员工管理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其管理思想可归纳为物本、人本和能本。物本管理的体现在人、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完成生产的工具。人本管理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目的。能本管理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的价值观。三种管理思想都以当时社会的主流人性观和经济发展需求为立论基础,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今天,不能简单说那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就是普遍适用的,而应辩证思考,综合运用,以追求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勇 《社科纵横》2012,(3):208-209
目标对于激发人的潜力有很大作用。将目标管理引入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过程中,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上的一个创新,特别是在学分制条件下,更加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传统的以学生自然班级为单位的管理的方式受到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学生工作模式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域下,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是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坚实基础与有力保障。因此,该文提出应明晰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始终坚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逻辑主线,践行以生为本管理理念;整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队伍力量,夯实学生全面发展基础;构建教师、家庭、后勤联动机制,全面革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服务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冯进 《社科纵横》2010,25(1):163-164
随着“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深化,如何在管理过程中发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问题备受关注。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应从分析当前学生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的特点、现状着手,加强人文关怀体系建设,在“严格管理”学生中发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与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实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人的地位、人的自我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管理。作为一种人本理念指导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柔性管理具有丰富的人本内容,也具有不同于传统刚性管理的人本优势和特色。我国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竞争中转变观念,改进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志强 《社科纵横》2008,23(1):145-146
新的时代背景和多元文化的激荡对高校学生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主体观是应对挑战的有效举措.高校学生组织只有围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明确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把学生作为学生组织的创新实践主体、权益维护主体和建设参与主体,才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的能力与水平,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学生组织.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创新大学生假期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假期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大学生能在假期中过得充实、安全、文明和有意义,对于他们的学习、就业和发展成才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将假期管理纳入到学生管理中去,加强大学生的假期管理,实行社会实践学分制,组织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打造实践型、学习型假日,真正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工作的在校管理延伸到假期管理,实现对大学生的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15.
人本管理已成为管理界一种非常流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 ,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和致思趋向的不同 ,因而在对人本管理理论的理解和侧重上就呈现出种种差异。文章从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理论的综合创新三个方面对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进行了初步比较 ,指出中国在强调人本管理的同时应警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贾文婷 《社科纵横》2012,(1):212-213
学生事务习惯用来描述校园内对学生课外教育负责的组织结构或单位,当前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建设获得了重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过度注重社会发展方面需要,过度注重整体培养标准的需要,学生管理部门专业程度不高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生本理念,系统构建生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敏 《浙江学刊》2008,5(3):203-206
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一种以在校学生为主体,包括决策、执行与评估在内的管理与被管理的综合性法人行为.为了提高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有必要在全面检视现有学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学方面的先进理论和成熟实践.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表明,决策是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是影响公共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听证制度则是出于提高公共决策质量和公共管理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规范性前置程序.本文把如何将听证制度引入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听证的现状作一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规范性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意义及设想,同时指出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形成了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相统一的"善政"思想.胡锦涛"善政"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形成的,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以及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实践基础.胡锦涛"善政"思想蕴涵着深刻的人本精神,强调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必须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本、以人的实践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张艳玲 《学术交流》2007,1(7):18-21
"理性的狡计"是黑格尔用来说明历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理性的狡计"即理性利用热情的巧妙安排这一神本形式下包含着深刻的人本内容:历史发展以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为本;历史发展以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历史发展以少数英雄人物的精神活动为本。  相似文献   

20.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锋  李增军 《学术交流》2006,2(12):22-2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一切为了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一切为了人的和谐社会,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及马克思主义人本生态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