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符号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学是意指研究公认的有力武器.符号学的语言教学研究,成为新的观照.语言教学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掌握.语言符号包括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前者是语言的本体,后者是其书面记录.不同符号的教学,通向不同符号系统的建立.中国学生哑巴外语的符号学怪圈,是以文字符号的学习建立语音符号的系统.语言学习首先是口头语言的学习.口头语言的学习即语音符号的学习,其任务在于建立正确而牢固的语音能指,及与其所指的约定关系.必须将课本之书面符号转化为语音符号,在口授中才得完成.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基本符号,和所有符号一样,它也有自己的能指和所指。它的能指是“意的象”,所指是“象的意”,它们共同化合成有意味的形式———意象,意象是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符号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诗歌能指优势、语音凸显的命题,源自诗学、语言学的交互视野,强调削弱、压制所指呈现,延长能指感知时间、强化感知难度。就汉语诗歌所凭借的汉字媒介而言,除了通过声音,还能经由视像传达审美感受,其诗性功能比表音文字更加强大。虽然古典诗歌中看得到也听得见的格律声色之美,很难在新诗中复兴或重现,但现代汉语毕竟还是汉语,新诗不仅多层面地展示了能指优势,也通过多种语音修辞,凸显出诗语的声音效能,不乏声韵和谐、音质优美的作品,当然,古今语音凸显的方式也显出格律-外在节奏与自然-情绪节奏的差别。还需注意的是,能指、所指是一体两面、相互形塑的符号共同体,诗歌语言必须经由情感和思想的灌注才能获取生命及灵魂。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论     
与其他符号相比,语言符号具有以语音形式为能指、线条性、多义性、历史承传性和层级性5个特点;任意性是一切符号的基础,也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决定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社会性、强制性、可变性、不变性;理据性是语言符号命名与理解的依据,其外部依据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内部依据是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了语言符号系统性对任意性的制约,但承认理据性并不能否定任意性这一符号的根本属性。最后,语言是个共时态的价值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最突出的表现是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共性是: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既有概括性,又有抽象性;既有民族性,又有全人类性。二者的个性是:能指不同;能指的组合不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不同;用法与功能不同;形成与发展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6.
三、人与文化的建构(一)前文所描述的这一语言太极图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类型的共同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笔者借用了索绪尔的两个著名概念:能指与所指,但用法与原始概念不同,索绪尔把“读音———书写符号”作为语词的能指,把语词的“概念”、“意义”作为所指,能指与所指结合,共同形成一个语词符号。笔者将这两个概念大而化之,把某一种语言类型(譬如汉语)的语言规则,即存在于此语言类型中的普遍的形式规律———语音与语言符号层面的二元对立规律看作“能指”。笔者认为这是纯粹的真正的“语言”,或可称之为“元语言”———第一级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7.
从文字系统考察 ,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理论只适用于拼音文字系统 ,不适用于表意文字系统 ,汉字———这一有形符号与所指称的对象有着内在的联系 ,非任意的 ,且有其自身的特异性 ,即 :象似性、理据性、文化性  相似文献   

8.
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有理据的。从语音词素、句法结构、篇章等层次对语言的象似性作了分析。指出语言的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系统内与任意性相对的一极,也是语言的固有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9.
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有理据的.从语音词素、句法结构、篇章等层次对语言的象似性作了分析.指出语言的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系统内与任意性相对的一极,也是语言的固有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从语言符号的不同层面以及符号与符号、符号与客体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看,语言符号有三类理据: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阐释了哥本哈根学派建立的语符学理论,并将其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进行对比,发现这一理论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对语言符号性质的新认识;对能指、所指符号理论的发展;对价值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的词符号有简单符号与复杂符号之分。无论是简单的词符号还是复杂的词符号,能指对所指都有提示解释作用,其间存在着理据性的联系。简单符号词词义的理据在于汉字的形体与语音形式,复杂符号词词义的理据在于其能指意义(字义)。  相似文献   

13.
与其把语言符号看作纯心理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不如把它看作有物质外壳的"能指"。而"所指"则可能是纯心理的思想感受,也可能是客观事物,是被人为地和"能指"联系起来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外在的东西,并非符号固有的,需要人们反复建立条件反射,才能确定下来的。语言符号是具有物质外壳的"音",是"义"的载体。这种"音"、"义"最初的结合绝不是任意的,而是象似的,只是这种象似性在各种语言之间具有很强的偶然性。随着象似性的被遗忘,偶然性被夸大成了任意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与德语联系紧密,如何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更快地学习德语,成为语言之间对比研究的重点。语言内的象似性是把语言能指与所指联系直观展现出来的关键。本文从英语与德语的语言基础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英语与德语在语音、形态及句法层面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论电视叙事符号系统的构成和组合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运用符号学原理,认为电视叙事的符号系统别由语言符号(声音)和非语言符号(画面)构成。语言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听觉系统,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展开,具有历时性,并由此决定了其功能,非语言系统基本上是一个视觉系统,具有共时性,并由此决定了功能和类别是,电视叙事符号的组合受到某种法则制约,其组合法则有横组合和纵聚合,横组合通常是线性的,平面的运动,必须依照严格的次序,纵聚合是“联想式”的,垂直的运动,选择的选择现表面相似性中。  相似文献   

16.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头等重要的原则以来,学术界一直对此存有争议。从语言发生论的角度,分析语言任意性的成因,解释任意性作为语言根本属性的价值,阐述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主导和从属的关系。在语言符号的构造中,任意性解决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盾,将语言符号系统与符号外的客观世界与概念世界联系起来,使得人类语言能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限的内容。象似性也是语言符号的重要属性,但它依赖于任意性建立起来的音义关系,属于第二性。就人类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而言,任意性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18.
语言符号是一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它既存在任意性,又具有象似性。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制约着任意性,与此同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为理据性提供选择的机会;从语音象征角度,利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语言符号是从任意到象似的连续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却又互相对立、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9.
符号·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同时,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所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是在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另一种文化系统下语言符号的掌握.从而能够解决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问题。本文拟就英汉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礼仪符号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差异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提出任意性包含能指和所指联结以及符号与符号联结两个层面的任意性,任意性的构件是多元的,不仅限于所指和能指,阐述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言语和语言的可论证性、任意性的历时过渡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