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保障人权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与国际人权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人权保障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侦查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中的人权保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讯问对策是否合法使用,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是否切实得到保障。进一步认识讯问对策在讯问活动中的地位与选择运用讯问对策的制约因素;明确讯问对策与“自愿供述”的含义与关系;分清合法讯问与非法讯问的界线;掌握运用讯问对策和人权保障的辨证关系,是当前研究讯问活动与人权保障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保证讯问活动合法、合情、合理运用讯问对策与适度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实现刑事诉讼效率与公正统一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4.
从利益的角度把握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人权,使我们认识到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性质只能是个体性。追究与保障的矛盾,决定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虽然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国际标准为刑事诉讼人权设置提供了标准与参考,但是各国有义务避免将人权作为手段,制造猜疑和混乱。 相似文献
5.
理解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其特殊的语境限制,即必须限于刑事诉讼领域,并且与惩罚犯罪相对应.理论界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的含义存在着三种语义上的解释,即终极意义上、实体意义上和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只有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完全符合语境要求,其他两种语义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语境的限定.对语义的误用或混用,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领域人权问题的研究价值.应当坚持在程序意义上解释人权保障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自然权利理论、权利制约权力理论以及程序主体性理论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作用。具体而言:自然权利理论衍生出刑事司法程序中人权保障的普遍性、不可或缺性和不可非法剥夺性;诉讼参与人享有广泛的参与性权利和救济性权利是权利制约权力理论在刑事司法机制中的必然诉求;程序主体性理论则为程序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性和充分的权利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人权保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人权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为了确保公民能够实际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以宪法为依据,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坚持民主立法,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依法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8.
国外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与立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晨歌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25-27
对美国、英国等国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国外艾滋病患者相关立法具有以下特征:将反歧视纳入制度设计目的之中,公共卫生立法体现人权制度,等等。由此,我国与艾滋病相关的立法应该汲取经验,完善宪法内容,加强反歧视立法,制定艾滋病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9.
曹化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2):88-91
罪犯人权保障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在罪犯人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罪犯的人权状况近年来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由于罪犯特殊的地位,罪犯的很多权利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此,探索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罪犯的合法权利,是有益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中国刑事诉讼法理念的重要转变,即由过去的重打击向重保障转变.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扮演多种角色,理应充分发挥保障人权的职能.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和19世纪德国的客观公正义务理论对大陆法系检察制度影响深远,构成了检察机关人权保障职能的法理基础.中国检察机关的人权保障职能在新刑事诉讼法中有所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扩充了人权保障的范围;丰富了人权保障的措施;完善了人权保障的救济.检察机关应当以此次刑事诉论法修改为契机将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史凤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2):80-82
对人权的珍重和保障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性选择 ,也是近代以来各国立宪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 ,更是各国宪政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所在。但是 ,宪政的水平和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时代精神的感召 ;另一方面取决于一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程度。通过揭示人权与宪政的本质联系 ,总结我国宪政建设的经验教训 ,可以科学地把握我国宪政的世纪走向。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以我国为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围绕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但多着眼于外在视角,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则关注和考虑不足。事实上,在借助外在视角思考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内在视角,以中国作为研讨问题的出发点去解读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惟有如此,才能在理论研讨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之间搭建起对话的平台,也才能真正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法律规定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实体公正的实现,关系到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而证人的依法作证义务具有特殊性,其人权保障要求也具有特殊性和正当性。因此规定证人的出庭作证义务、受保护权和受补偿权等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4.
浅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及其诉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忠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8):64-6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研究和认识其诉讼特点与诉讼价值 ,有利于健全、完善刑事诉讼法制 ,并充分及时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朱丽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3):91-95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这要求我国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人权保障内容能够充分、及时地得以实现,并以此为依凭,将刑事人权保障渗透到立法、执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人权保障观念的养成和信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先导和基础;刑事立法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人权保障的司法实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途径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权价值是宪法的目的价值、核心价值,这决定了刑法目的是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目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存在片面理解人权、忽视人权甚至侵犯人权等问题,破解问题之通途在于,建立保护与保障统一,情、理、法融合及以罪过原则为本的人权刑法解释观。目的解释作为这种解释观的根本方法,寓于法理与情理、规范与事实的类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人之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一直随着近现代民主、法治的进程高歌猛进,与此相随的是刑事程序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人权发展与刑事程序正当化历程存在着牢固的共生关系.强化人权保障必须推进刑事程序变革,确保刑事程序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申欣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2):106-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修定公布,成为牵动数万律师神经的热点话题。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面临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建立健全律师执业保障机制,特别是执业豁免权等权利,将是对刑事辩护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刑事诉讼中的律师执业豁免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一种延伸,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应当赋予律师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权力与权利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汉贵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60-63
权力与权利的矛盾是公法领域中最基本的矛盾。权力与权利的对立性为两者的平衡提供了必要性,而权力与权利的统一性又为两者的平衡提供了可能性。在刑事诉讼中,作为国家专门机关的公检法所拥有的权力与作为当事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权利经常处于失衡的状态。因此,作为“人权保障宪章”的刑事诉讼法,理应对权力与权利进行平衡,以适应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贸易中 ,无论是货物买卖还是技术转让 ,都非常强调对知识产权的权利担保问题 ,这是使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 ,中国将进一步从立法和司法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国际贸易中强调对知识产权的权利担保 ,这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