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产业集聚与中心城市发展互动存在历史演进.在古代农业文明与传统工业文明两个时代,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互为作用导致不同情形的空间生产结构优化机制演化.从空间生产结构优化演化机制发展轨迹来看,早期贸易全球化与制度变迁、科技创新是改变历史地理版图、促进空间生产结构优化机制演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盛毅 《创新》2014,8(6):30-34
承接产业转移支撑城市扩张,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跨越发展的主要手段。国内外城市生态空间的配置已经从单一绿化进入到多生态要素统筹布局阶段,但在具体做法上,更多地依赖于一些成功的经验。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空间配置,其内在动力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城市差异很大,需要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定位生态功能,通过适当超前的规划管制生态空间,并在实施中通过建设新区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因地制宜在老城区嵌入生态功能来优化生态空间,同时通过对生态空间布局经验值的优化,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弥漫式泛城市化格局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高密度地理空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均质化效应.在这基本状况下,浙江城市化是一种呈“面状”、分散推进的进程,具有均衡化、弥漫式等重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浙江人口及产业集聚点的快速空间扩张过程,进而从环境动因、制度动因、全球化动因等角度分析了浙江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动因.文章最后认为随着浙江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优化,即将迎来城市功能和品位加快提升、城市布局加快优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产业集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致力于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优势产业集群来加以支持,需要从实际出发创新产业集群模式,需要选准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此,必须注重解决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产业集群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对策创意:推动制度创新与综合配套改革,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提供制度平台;促进市场一体化与全面对外开放,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创造市场环境;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与关键要素创新,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生产条件;加强企业集群管理与产业组织创新,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提供组织保障,从而使东北综合经济区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综合型和具有全国性意义的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10):48-50
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既是国家级新区的重要功能和发展趋势,也是国家级新区发展的一个难题。以产城融合为目标,推进福州新区建设,必须加强新区顶层设计、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经济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导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型服务业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由辅助性产业逐渐上升为主导性产业。与制造业密切融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城市空间的作用呈现出立体、全方位、多层面特征,可简约地将其概括为集聚与扩散并存运行的两个空间特征。现代服务业以其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新型资本集聚和专业分工的深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多种方式,增强城市产业的空间竞争力,从而优化城市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三虎 《探求》2001,(4):28-33
洛杉矶和广州已经结为“姐妹城市”,本文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和多元文化以及交通运输几个方面对洛杉矶和广州进行了横向比较,认为广州应当从洛杉矶后福特主义的经济结构调整、非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空间重组和对城市所有社区进行连接的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来把握当代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全面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快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是将城市品牌、旅游品牌塑造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以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为例,从生态城市旅游品牌相关概念、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市场、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构建一个以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品牌驱动模式,推动生态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珠三角大多数地区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历史阶段,广东省产业升级也进入了以空间优化与创新体制建设为主的时期,以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产业自身优化,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实施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空间优化是这个时期广东产业升级的三条路径,这三条升级路径的实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体制障碍,文章通过探讨广东省产业升级的体制障碍,提出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结构优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比较产业互动思想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结构优化的四点建议,并归纳出产业带动互动优化模式、产业耦合互动优化模式、产业融合互动优化模式等三种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结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三次产业构成不合理、一次产业内部存在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合理、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重复率高、劳动力剩余量大且素质较低、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科技贡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着重做好政府引导、产业布局、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加快城市化进程及提高科技贡献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实现由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2.
刘曙华  王利华  谭骏翔 《创新》2007,1(6):63-67
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融入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一个战略支点,其内部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两者之间协同发展应该具备的状态,在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和城镇结构的基础上,得出本区域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性和非协同性。以影响两者协同关系的因素为切入点,提出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发展的三个发展模式,为广西在开放开发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等级-规模"分布层级结构,是城市层级体系优化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人数,利用"等级-规模"法则检验和核密度估计,并基于空间经济学框架,建立劳动力区位选择模型,且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层级结构与幂律为1对应的金字塔结构存在差异,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使城市规模分布偏离了帕累托最优。户籍改革有助于优化我国城市层级体系。优化城市层级体系,应该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一致目标。  相似文献   

15.
唐启国 《创新》2009,3(2):94-95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巨系统,由自然结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构成。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结构的基础结构。人类的一切活动均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尽管不同城市的功能结构不一样,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要落实在特定的空间地域,城市空间地域是城市一切活动的载体。同时,特定地域空间结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对城市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制约性。因此,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与产业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空间扩展上最大的进步,是快速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主导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制度的力量、政策的引导、产业的推动,将城市的主城区、郊区以及郊县纳入到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之中。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共进,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走上土地、资源节约之路。  相似文献   

17.
霍秀媚 《探求》2009,(3):52-58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门新兴产业,主要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交易实现效益,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广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提高广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广州的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需要。目前,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进一步推动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来看,广州还要作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降低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成本;二是尽快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赢取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真正落实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保证文化创意创业的健康发展;五是整合广州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立体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区是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改革离不开城区改革。搞好城区体制及革,首先妥认识城区的功能与作用。城区是管理与建设城市,发挥城市中心作用,建设城市两个文明的重要层次。城市管理需要条块结合,发挥两个积极性。城区规划是城区功能的体现,它给城区的合理发展确定方向,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深入、具体、补充与落实,也是城区地域范围内各产业系统发展规划的空间综合平衡。城区体制改革必须与城市改革相协调,确立合理的市、区分级管理体制。在体制改革中,要增强城市区级政权管理经济的效能,其中包括:建立和完善区级财政,下放市政建设权限,发展商业服务业的权限等,以充分调动城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方虹  张军峰  彭博 《创新》2014,8(6):25-29
航空港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空港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流经济形态之一。在国家促进空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正掀起一轮空港经济发展热潮。通过梳理空港经济的相关概念,比较国外空港经济的发展特点,总结国外空港经济模式的演进规律,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驱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外向型经济等路径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最后提出发展空港经济可以提升城市发展空间、扩展航空产业价值链、促进与世界大都市对接、加速信息化和绿色生态建设,进而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