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理论及其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什么是理论?理论不仅是解释对象的概念系统,而且是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概念系统。具体地说,理论在观念上规范着人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样想和不怎样想,即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理论又在实践上规范着人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样做和不怎样做,即规范着人们的实践内容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理论是理性的人类的存在方式,理论的发展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上,工资与国民收入、与物价之间应该保持一种什么关系,工资的适度增长率应该是多少?理论界和经济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认识。在实践上,如何评价建国后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工资增长,是增长过快、过慢、还是适中?理论界和经济界同样存在着不同看法。关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人们的评价为什么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呢?我们认为,这主要因为人们对国民收入、物价、工资等经济现象的概念内涵、它们在统计上的指标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缺乏一个明确、统一、连续的科学认识。因此,本文试图从理论概念上对国  相似文献   

3.
教育可以定义为;"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响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我们还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强制性,把教育区分为软教育和硬教育。软教育主要指那些通过谈心、家访、座谈和组织学习来引导人们思想的活动。硬教育主要指那些通过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来促动人们心灵的活动。我们做这样的区分,不仅是因为事实上存在着软教育与硬教育这样两种教育形态,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教育中存在着的软教育与硬教育相互脱离、教育手段不完整的弊病,这些弊病,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之所以把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规定为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讲清楚什么是“文化”却并不那么容易。人们对"文化”有各种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倒并不互相冲突,但终究不一样。我们今天讲经济工作中的文化要素就应该讲明白我们采用哪一种对“文化”一词的解释。 人们每天都在活动。各式各样的活动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结果。有些活动的结果没有多大的意义,没有多大的价值,尤其没有长远的价值。事情过去了,这些活动没有对别人,尤其没有对后人留下什么影响。这些活动的结果很快地就消失了。有些活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深一些,但这种影响过若干年也就消失了。也有些活动的结果会比较长期地或者很长时间地传下去,能够积累起来。因为它们对后人来说有比较大的价值,有比较大的用处。这种能够长期传下去,能够积累起来的人类创造的东西,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层理解吴惠之社会主义“是什么”?它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人们建国后长期认识不清的问题。深入学习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对于加深认识社会主义与深比改革均有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深藏于社会的“经济事实”中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6.
匡和平 《兰州学刊》2005,40(3):23-26
在新的历史阶段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必然产生对科学预测的诉求.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执政能力都应该内含着科学预测的素养.缺乏预测能力,科学执政就无以为效.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科学研究中,经常存在三个使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它们是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究竟有什么区别?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究竟有什么区别?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究竟有什么区别?这三个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一直缺乏一个满意的答复,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没有什么区别;政治经济学和经济科学没有什么区别;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没有什么区别。正因为在这三个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影响了我们对经济科学的性质、内容、体系结构,以及其他许多问题的解释。下面仅就这三个问题的区别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 (一)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一切客观事物,既不是万古不变的僵化存在,也不是倏忽凸现的神迹仙踪,它们都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都同人们的实践密切相关。人们的实践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改造着客观事物。人们在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时,必须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即必须研究历史,从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中把握客体和主体各自运动与交互作用的规律。仅仅观察客观事物的当前存在状态,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难预测它们的未来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们不排斥科学预见,但一般来说,人们不可能在某种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心灵深处,珍藏着马克思的教诲:“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它激励着我前进,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奋斗旗帜。在人生的道路上,究竟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会有多种选择。一旦决定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就要扎扎实实地为之奋斗。正如每一天是一个阶梯,是新的一步。确信自己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形式,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经济依据。在实践中,对国有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即实行什么模式去经营,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特别是当人们逐渐认识到高度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今天的马克思主义 ?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与人们肯定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非科学”或“超科学”的成分相关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品质 ,但又不是科学主义 ,它是以存在与应当、科学与伦理的统一为其鲜明特征的  相似文献   

12.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90年代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到什么?可以怎样做?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思考广西如何走向市场经济以及构思经济起飞战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一辩证逻辑是逻辑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自然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大家知道,逻辑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这是不占自明的。不过辩证逻辑不是一般地研究思维,而是以辩证思维为其研究对象。那末,什么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有什么特征?从哲学上讲,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或过程。人类反映客观存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指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里人们的一种存在和生活形式,它揭示出一定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态度怎样,即人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活动。它着重于人们生活活动的一定形式,而不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人们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活动形式。社会生活方式正是对全社会人们生活活动形式的本质特征的集中概括,是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5.
周德新 《江汉论坛》2012,(3):99-101
在现代社会,安乐死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安乐死涉及经济、法律、医学、伦理等相关领域,不仅在这些领域内部存在激烈的争议,而且在这些领域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在目前条件下,认识到安乐死的经济与伦理之间的争议与冲突,对澄清人们对经济与伦理认识的误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经济虽然是人们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但在安乐死领域,不能仅仅用经济价值来判定,伦理应该是一个重要性超过经济的判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预测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运用逻辑推理来推断未来,它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科学,也是人们认识未来的重要手段。本文仅就经济预测的思维合理性原则及逻辑方法谈谈看法。一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经济预测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合乎逻辑的推演过程以及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形成的基础。但什么是科学事实?它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它同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存在着不伺的观点和看法。 一、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 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从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必须依靠“第一生产力”。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运作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重点探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大科技思路。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人类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科学的本质是人的智力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而技术是人类改变与控制物质形态及客观环境的手段、方法和活动。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市场信息灵通,熟知商情,这是工商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切实搞好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这对指导生产,搞活市场,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都有重要意义。一科学的市场调研与预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小商品生产时期,由于商品生产很不发达,市场范围狭小,虽然在经济活动中,也出现简单的市场预测与判断,但往往只是一种直观的和经验的预见,人们靠耳闻目睹就能了解市场的动态,因而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必要性就不那么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关系到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私营经济的发展,公有制、按劳分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资本性质等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讨论,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不再象过去那样困扰着人们的头脑,但这主要是指计划经济时代对社会主义教条主义理解的公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的定式,阻挠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探索而造成的.而当这一障碍有所突破,即可以科学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的探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是就后者而言的,因为经济是基础,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那么自然我们也就能够有科学地解答社会主义的基础)自应是理论界、、学术界重点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在于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而且更在于它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改革的实践目标和行动指南.不幸的是,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未能加以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有可能是人们认为探讨这一问题有可能框于传统的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之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部分人似乎觉得只有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