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谷诚 《兰州学刊》2005,(3):45-47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新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思潮.作为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者,布什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在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外交举动.本文阐述了新保守主义的思想缘起、基本观点,分析了在其影响下的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并对其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鲁金安 《理论界》2014,(8):13-16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其确立离不开20世纪70时代的外交调整。该次调整主要表现在外交战略转向、国内高层人事变动、加入国际组织、消除极左思想干扰、精英主导外交决策等五个方面。这些转变代表着外交转型的雏形,调整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而真正的外交转型则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3.
晚清早期改良派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崛起的一个政治派别,其代表人物大都和洋务活动有联系,后又超越了洋务派。他们重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某些思想政治学说,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为摆脱民族危机,大胆提出改革封建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的思想主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呼风唤雨。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晚清早期改良派大都来自封建士大夫阶层,有的还曾经跻身于官僚行列,都受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保守主义民主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主问题的见解和看法是新保守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走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其有关自由与平等的观点、精英统治论和限制民主的观点是新保守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新保守主义在自由主义发生危机时兴起 ,是对自由主义及其政策执行结果的一种全面反思。兼收并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思想 ,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一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琼 《兰州学刊》2007,32(2):74-77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将近十年的时候,由于苏联领导层内部思想、国内政治发生变化,国内普遍反对阿富汗战争,同时战争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苏联终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具体是通过日内瓦间接谈判和"民族和解"政策来为撤军创造条件,并试图在撤军的同时获取若干利益,但是苏联的主观意图、美国的态度和阿富汗国内政治的发展,使得实现撤军困难重重.苏联撤军阿富汗对苏联外交、东西方关系和阿富汗局势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以其特有的冷战意识形态特征,成为肯尼迪政府冷战的政治工具。美国的冷战国家安全体制和肯尼迪本人的政治理念,又为现代化专家广泛参与肯尼迪政府第三世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条件。在现代化理论的影响下,肯尼迪政府改变了对印尼的基本认识和外交策略,试图把印尼纳入美国所主导的现代化道路。但是,印尼的国内局势却不是按照现代化理论指引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理论自身的问题是值得人们深入思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今日世界经济格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的经济实力,占据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加之美国的扶植,仅仅十年时间,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就超过了战前水平。60年代后,又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欧共体,随着成员国的增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新一极。进入8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进  相似文献   

8.
新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史上孤立主义思潮的再发展,两者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新孤立主义的兴起与美国外交传统和冷战后的现实状况有关,它主张对美国外交重新定位,修改全球干涉主义的原有思路。但这与业已巩固的美国主流外交政策价值取向相背离,因此并未对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发展前景黯淡。但由于外交思维的惯性,它仍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9.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美国就产生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孤立主义作为美国的传统外交政策在美国的崛起和壮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孤立主义"是美国为避免卷入世界纷争尤其是欧洲大陆的纷争从而通过中立的立场来维护其国家利益的一种外交思想。作为美国的传统外交思想,孤立主义在美国经历了形成、发展到破灭再到回潮等阶段,其在美国历史和当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在分析孤立主义在美国产生的背景下,对其形成、发展、破灭、回潮等阶段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勇安 《中国社会科学》2012,(5):185-204,20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美国政府积极游说盟国土耳其放弃罂粟种植,从而揭开了两国长达10余年的外交纷争。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影响和制约两国关系的关键常量,而美国对土耳其展开的毒品外交常常与这一战略纠结在一起,对两国的同盟关系构成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土耳其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不合作"态度,美国政府的毒品外交呈现出了阶段性变化,即从单边施压到构建多边体系,继而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换取土耳其制定鸦片禁令。然而,通过外交施压换取的这一禁毒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合作关系因此变得异常脆弱并难以维系,而冷战格局和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两国的禁毒合作发生了转轨。这一变化乃是毒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矛盾与分歧的重要表征,也是冷战缓和年代美国与盟国关系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美国的政治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主义、美国例外论、自由主义、平等、法治。而清教的"人性恶""、契约思想""、因信称义""、上帝选民"等主要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政治文化。这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政治体系、国内政治以及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赵明正 《云梦学刊》2004,25(5):30-32
司马迁创立了一个史家的学派体系而自成“一家之言”,但“一家之言”在历史上曾倍受冷遇。其实,班固批评的“史公三失”恰恰是司马迁的精髓所在:以民为本的政治价值取向、对秩序范畴的挑战、对道德范畴的超越等,尤为可贵的是遵循人性逻辑来理解历史人物——这与他尊“黄老”的学术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这既表现了司马迁思维模式的超前,也体现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早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观点走向成熟的那个时期,《精神现象学》对马克思的思想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对主客体同一性的理解、对劳动问题的理解和对承认问题的理解三个方面。其中的主客体同一性预示了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劳动构成了马克思批判理论和解放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承认论题则成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鲁涛  莫志斌 《云梦学刊》2013,34(1):54-58
李达史学思想是李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达思想众多研究领域中,李达史学思想研究稍显单薄,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李达的唯物史观研究,李达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史问题研究,李达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影响研究等四个方面。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阶段是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不过,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仍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缺乏从史学理论的高度对李达的史学思想进行整体的考察和系统的概括;第二,缺乏从史学近代化的视角来考察李达史学思想的地位;第三,缺乏对李达的史学观和史学方法及其运用方面的研究;第四,缺乏将李达与同一时代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更新,语言不断被输入新鲜血液。美式英语,作为英语这门古老而优秀的语言的分支,也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大潮的冲击。其中政治因素对美语词汇的影响很大,总统竞选、种族歧视、女权运动都对美语词汇产生影响。美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与新义。通过对政治因素和美语词汇最新发展的了解,有助于美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美语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6.
化国宇  曹磊 《阴山学刊》2010,23(2):112-118
先秦农家作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思想中有很多政治思想应作为政治法律研究的一部分。尤其是农家思想中包含着古代朴素的治国思想,因而更不能将其从法律视域中剔除。先秦农家法思想可以分为许行的治国思想与《吕氏春秋》中的农家政治思想两个思想派别。许行的思想主张大致有"君民并耕"的治国理想和"市贾不贰"的经济"法"思想。吕氏农家的法思想体现为:"农教为本"的宏观治国理念;通过影响中国传统法制中的具体法律制度,农业技术思想内化为传统法制中的农家法元素,实现对传统法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涛 《齐鲁学刊》2006,(5):52-58
钱大昕是乾嘉学派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经史考证成果在中国学术史上影响巨大。在这些经史考证成果中,隐含着积极的经世意识和深刻的义理内涵,隐含着诸多社会政治思想,其中包括他对国家统一的颂扬,对文字狱的不满,对专制暴君的批判,对仁德之治的向往,对广大妇女的同情,也包括他的某种民族意识,等等。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史,对此应该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总结出大学生政治参与所显现出来的五个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五大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选择的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影响、政治体制的影响、社会传统的习惯思想和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影响,进而提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体现布什外交思想和大战略的“布什主义”不仅在美国国内外政界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而且在美国社会科学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就是,布什主义究竟是美国外交思想的一场革命,还是美国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美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展开了相当激烈的争论,显现了“布什主义”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和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他改革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关于基本政治制度与具体制度体制的关系,关于领导体制与领导者个人作用的关系,关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维在政治领域的自觉运用。深入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对于继续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在改革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