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世界》2006,(1):25-25
据考证,“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广泛地运用在家庭、国家、天下治理中。其意在描述内部运行良好的状态。“谐”指协调、融洽。“和谐”一词即指内部发展良好,上下左右协调一致。先秦时期,孔子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提出“和为贵”的主张,突出强调了一个“和”字,  相似文献   

2.
黄建平 《老年人》2009,(8):41-41
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年近花甲仍携众徒周游列国.惶惶14年竞落得处处碰壁.辅明君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转头成空。敢问路在何方?大智的孔子选择了转向:退而整理典籍、兴办教育。他从困境中走出来了.成为一名“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思想家和教书育人的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3.
嘘!严肃点     
需要男人一位烫着波浪发型的妇女,要求理发师把她的头发重新弄直。理发师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丈夫也烫了头发,我不能让家里没有一个男人。”其他事父亲对女儿的男朋友严厉地说:“年轻人,你每天只带着我的女儿看电8、进咖啡馆、打保龄球,难道就不能做点其他事情吗?”年轻人听了,又惊又喜:“您是说可以做其他事了吗?”旺季水怪我和妻子到苏格兰旅游。在尼斯湖观光时,我们和当地的一位老人聊T起来。“这湖里真的有水怪吗?”我问。“当然有,”老人说,“不过等旅游旺季一过它就会离开了。”无需口袋一位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把大哥作一个评说的话题,可能会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以为哥们兄弟是五伦之一,司空见惯,有什么好说的?可是我觉得,越是常见的事人们越是不易于作深入的了解,越是常见的事越容易被大家忽视。“大哥”也是这样。例如您知道大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吗?是不是“大哥”这个称呼只有被弟弟或年龄类似弟弟的人称呼呢?“大哥”这个称呼除了负载兄弟之间的伦理内容外,还有其他意义吗?其实未必人人清楚的。于是,便有了我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下辈子娶谁?文/王金柱有一次,妻突然问我,“下辈子你还娶我吗?”我居然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弄得妻很是不快。后来读到三毛的一篇文章,写的是她和大胡子荷西结婚的事,发现三毛也用同样的话问过荷西:“下辈子你还娶我吗?”我猜想,也许女人们都心有灵犀,要么...  相似文献   

6.
娱乐天地     
《老年世界》2010,(6):32-33
保密 约翰:“我求你一件事,你能为我保密吗?” 大卫:“当然可以。” 约翰:“近来我手头有点紧,你能借我一些钱吗?” 大卫:“不必担心,我就当没有听见。”  相似文献   

7.
(四)极端主义 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四人帮”时老批折中主义,实际上正如孔子所言:“中庸不可能也。”中国可能是自然经济的小生产持续太久,人们缺少眼界,容易偏激;近几百年来游民泛滥,更是热哀极端。然而长期生活在宗法网络中的人们个性萎缩,虽然思想偏激,但不敢表现出来。是群众运动把极端思想付诸现实,使人们认识到极端主义的恐怖。  相似文献   

8.
蓉兰 《老年世界》2006,(3):31-31
人老了掉牙是必然的吗? 很多人认为老人牙齿脱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将“白发”、“皱纹”和“缺牙”看作是衰老的三大标志。然而,人上了年纪,牙齿脱落真的是必然的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牙齿脱落的原因。牙科专家告诉我们,牙齿脱落大多是由口腔细菌引发的口腔疾病导致的。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9.
两千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就给我们提出了中庸的重要性,后来的学者也一直将中庸看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但是放眼望望我国的经济学界,大部人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仍然喜欢陷入极端,这种情况不是一般的严重,而是非常严重。判断学者是否走入了极端,标准就是看这些学者在提出主张时是否顾此失彼,如果学者分析问题不够全面,总是迷信或夸大某一点对经济的作用,必然是走入了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10.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1.
沧州这个城市虽说不大,但也有几十万人。在这座小城的、中老年人中,特别是中老年文人中,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韩成信。韩老的出名屈指算来也就是离休后这几年的事。你要问,他是大官吗?不是。他是名角吗?也不是。他就是一位平平常常的人。那他为啥出名了?是因为他和他办的那个“夕阳红”读书会。  相似文献   

12.
不少读者一定对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10周年本刊专题策划中,姬中宪一篇文章中的几组问句记忆犹新:“社工是居委会的吗?”“社工是志愿者吗?”“那社工是,厶\务员吗?“是事业编制?”“那你在公司?”“那什么是民办非企业?”…… 很多社工都遭遇过这类提问。那么,当前,“社工是什么”、“社工不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吗?相信大部分地区的社工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社工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相似文献   

13.
时下,如果看见有人损坏公物,你会管吗?如果发现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你会劝吗?如果有人随意插队,你会干涉吗?如果有人问路,你会热情指引吗?如果发现小偷,你会见义勇为或及时报警吗?如果有人身处危险之境,你会伸出援手吗?……这一系列所谓的“闲事”,无不“拷问”着每一个人的社会公德与良心。  相似文献   

14.
儿子最近又换了大房子,那天他电话通知我时,我很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装修?”儿子一句:这是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只好淡淡地说了声.买了就好,很尴尬地放下电话。过了几天,我得知儿子想买车,就问:“你们不是有一辆车吗,怎么还要买车?”  相似文献   

15.
参加孩子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作报告的是来自著名高等学府的教育专家。开讲不久,专家发给每人一张纸,标题是“你是完美妈妈吗”,下面列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你每天都关注孩子的情绪吗?”“你经常对孩子夸奖和鼓励吗?”“你在孩子面前是否都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你时常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吗?”等等。每个答案都有得分,全都达到相应的标准才算完美妈妈。  相似文献   

16.
近几天,我的右眼皮跳个不停。母亲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便从街上叫来位算命先生给我算了一卦。算命先生把10元卦资装入口袋,缓缓地伸出三根手指说:“3天内扔出100块钱,便可破财免灾。”扔钱?这还不是件最简单的事吗?为了去掉“心病”,我也顾不得“心疼”了。既然是扔钱,还不如把钱扔给急需用钱的人。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从正史、野史之中撷取一些怪态、病态之事之人,裁裁剪剪,分门别类,于1620年编成了《古今笑》。冯梦龙着手编撰此书的目的很明确:谈古以低分,骂古以利今。这是一个方面。若从语言运用角度、说话艺术角度来看,《古今实》也大有借鉴意义。遇上一些“怪问”该当如何应对?《机技》里面有绝招。佯问佯对。在生活中时可遇到此类事:一个人认真地向另一个人询问某个问题、某件事情,所以被询问人也无理由不认真回答,可当回答完问题后,询问人“扑解”一笑,说是开玩笑呢,有时询问人被弄得尴尴尬尬。如何对待此类“佯问”?县子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以下问题是对你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的检验,请认真回答,完成测试。答案只需选“是”或“否”即可。 1、远方的朋友来拜访,你会不惜金钱来招待对方吗? 2、你是一个性格直率的人吗? 3、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默寡言吗? 4、你的一个熟人从对面走来,即使你有很急的事要办,你也会停下来与他打招呼吗? 5、有很多人参加的会议,你是否常常自动地、不经思考地随便发表意见? 6、你喜欢独自进餐吗? 7、你的同事、朋友中说你可爱的人占半数以上吗? 8.你有个习惯,就是说话毫不隐讳,你认为自己这种习惯是好的吗? 9、你与男…  相似文献   

19.
榛果 《女性天地》2013,(11):50-50
在微信朋友圈或是天涯论坛里,时常会看到一些“玻璃心”的话。“是我玻璃心了吗?老公居然说我看起来好肥。”“是我玻璃心吗?我生病了,他竟然要我妈来照顾我,那他做什么?”“老公竟然为了一碗蛋炒饭打了我,是我玻璃心吗?”“看了王菲和李亚鹏离婚的消息,老公说。娶老婆就是要娶自己HOLD得住的女人,瞬间我就想到了自己,至今无法缴获老公的薪水卡,是我玻璃心了吗?”“玻璃心”简直就成了心情后缀,仿佛人人都在婚姻里随时接受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20.
喝茶即有事     
《中外书摘》2014,(5):66-67
现代人最富有的是什么呢?大概是“事”了吧;挨个打电话问:“兄弟,有事吗?”十有九答:“有事!”现代人最没有的是什么呢?大概是“空”了吧?“兄弟,有空吗?”十有九答:“没空!”步行街头看脚,键盘桌上看手,高速公路看车,你看到的是大家都在赶,赶什么?赶快、赶忙、赶集、赶场、赶汗、赶路、赶巧、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