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美国人具有强烈的社区意识。他们非常关注所居住社区的所有事情,同时也非常看重社区的团结。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们会定期举行街道邻居聚餐来加深互相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是一家新搬来的住户,一般都会去周围的邻居家做一次礼节性的拜访。这样做不仅可以熟悉一下周围的社区环境(邻居会为你做详细介绍),还可以很快地与邻居建立睦邻友好关系。除此之外,在美国,还有很多独特的邻里文化,了解以后,可以帮助你和美国邻居相处。 相似文献
3.
我刚刚移民来美国的时候,对我所居住的社区非常满意,因为它与耶鲁大学融为一体,环境宁静优雅,我不知道邻居们是否有钱,但是他们至少是白领,体面的邻居和整齐的住宅,使我认为我至少住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里。但时间长了,我对我的邻居们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我的美国“本土”邻居们的手头之紧,往往超出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得多。我们的一位邻居朋友,父亲是一个顶尖名校的校长,年薪达50多万美元。她们姐妹二人,都受过名校的教育。自己还拿到博士学位。姐姐的夫君是一位著名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尼克和罗恩是美国加州一个社区的住户,他们以前经常为高昂的电费账单而苦恼,因为他们每月需要交纳的电费常常高达200美元。2004年9月,这对夫妇搬进了离城区不远的“能源自给自足”社区。现在,他们再也不会为电费账单而发愁了。在过去的10个月中,他们一直住在拥有三间卧室的房屋里,总共支出的电费不超过75美元,并且在最近的两个月中,根本就不用向能源公司交电费,因为他们所用的电能都是由社区制造并提供的。这个社区于2004年夏天向住户开放,全部由高科技建造而成,科学家们设想使这片社区成为真正做到能源自给自足的社区。加州政府规定州内所… 相似文献
11.
相处20年的邻居要搬家了,司梅登门告别。像我们这样住着单位房改房的工薪阶层,做梦也想搬出这50多平方米的蜗居,可一想到以十万计的房价,自然就望而却步了。司梅竟能购得御景山住宅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新居,怎不让我惊叹——她先生和我老公同在一个单位,她的收入还比我略低一些呢。“你是不是中了彩票大奖?”我胡猜一气。“我倒想中,可惜没那运气。”司梅拉过面前的纸笔,给我讲了她的投资创意,是这样一笔细账:首先卖掉原本住的58平方米的旧房,要求一次结清,到手22万元,加上这几年的积蓄10万元共32万元。第二,御景山90平方米全房款46万元,首付… 相似文献
12.
14.
15.
16.
17.
现实生活中,邻居们尽管表现为老死不相往来,但内心里仍渴望能有所沟通,只是没有好机会拉不下面子而已。如果想“撬”开邻居那森严的大门,借助“事端”巧妙搭桥,就能达到目的.邻里关系也将如沐春风,达到“近邻胜远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