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的"乡土中国"形象书写深受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对乡土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持守,对城市文明和工具理性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与认识。这种创作态势,对探寻"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但其可能的偏狭又会成为一种制约和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诗语和他的政治学说在审美理想和实践风范上有着难以分剖的内在联系.他的诗语不仅形象、灵动和优美、雄强地展示着他政治美学的内涵,而且更深刻地透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内涵."鲲鹏"这一诗化美学具象作为毛泽东权威意志的诗学基调,始终雄劲灵动地贯穿在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线索之中.在毛泽东理性和情感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鲲鹏"这一艺术美学具象,所蕴含的有关中国革命和革命文学全新的审美经验和感受,是准确进入和把握毛泽东乃至中国革命的情感史和理性史的一把神奇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蛙类崇拜是远古时代我国西北羌戎民族普遍盛行的信仰文化,蛙纹的神秘性与女娲神话形成象征性关联.随着东西民族文化融合,古羌戎民族主导性图腾发生转化,蛙崇拜观念被覆盖,华夏龙蛇文化成为主流,女娲神格走向“龙蛇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身体的角度对小说《青春之歌》及其衍化的同名电影进行互文性探析,认为身体在这两种不同传媒文本的游弋中被更为强烈地意识形态化了,因而更远离了身体自身及生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身体的角度对小说<青春之歌>及其衍化的同名电影进行互文性探析,认为身体在这两种不同传媒文本的游弋中被更为强烈地意识形态化了,因而更远离了身体自身及生活.  相似文献   

6.
老子贵身思想中的“身”在老子书中有两种意义 :一指本真之身 ,一指非本真之身。而老子所要贵的只是后者 ,而非前者。因此 ,我们不能像许多解释者那样 ,不加分析地断言老子贵身  相似文献   

7.
白蛇故事由来已久,从唐宋至明清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其间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人物形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这一演变过程来探析白蛇故事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433D<蛇郎君>故事是中国专有女性故事.故事轴心以女主角屡经"试炼--磨难--成长"的奇幻故事,透露民间对于女子的严苛考验与要求以及女子完美人格期望及其早期中国传统父权族群文化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权益维护的"三维一体"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政府与社区关注较少、学校教育和管理失控、父母监控机制弱化、留守儿童自身进取心不强,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障碍较多。为此,应积极应用“三维”(社会、学校、家庭)“一体”(留守儿童自身)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身体一是解读《红岩》革命意识的一个重要维度,文章从身体的命名、身体的出场仪表、身体的感知系统等身体的构成属性互证自明地凸显了敌、我2种不同的“身体阵营”。革命身体的受虐被演绎成了庄严的凯旋仪式与洗礼典礼。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情怀所替代。  相似文献   

11.
陈克华以惊世骇俗的身体表达成为华语诗界的标志性诗人.身体美学是陈克华诗写的出发点和最终旨归.他对肉体尤其是男体做了全方位的测绘,试图打破符号和意义给身体设定的陷阱,通过肉身化呈现自我主体.他以"败德者"的姿态,来审视自我,突破性别阈限,拆解异性恋霸权,释放自己的生命激情,倔强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在本质意义上讲,他的诗歌创作是其纳西色斯情结的外化.陈克华有待于以身体的"在场"为基点,从"个体化生存"拓向"社会化"生存,在更大的场域中建构起诗人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2.
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的发现,引起了学人对当地伏羲、女娲传说的关注。岩画的女性造像,包涵了先民的信仰元素,与当地伏羲、女娲传说相辅相成。结合当地伏羲、女娲的庙宇,灵验传说,庙会仪式,传说与习俗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见出,随着信仰场所的衰败与消失,民众信仰的外在表现虽然日趋式微,但会逐渐转化为口头传说与生活习俗,并内化为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