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是城市提升“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交通可达时间测算基础上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ArcGIS和ucinet 6软件构建景点可达网络,并测算景点网络密度、度中心性、居中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等网络技术指标,探讨散客化背景下低碳出行中轨道交通对西安市A级及以上景点网络中各节点的交通可达性及其在景点网络中的地位、角色的影响,通过不同指标的计算,分析景点直接和间接可达性及其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西安市轨道交通重点提升了主城区及周边偏远地区地铁沿线局部网络及单个景点的可达性,“地铁+公交+骑行”使景点网络的核心-边缘分区结构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地铁沿线逐渐形成新的景点网络“旅游走廊”; 西安市轨道交通有效衔接了中西部、中北部偏远景点间的联动,对于局部景点网络中的景点资源有效分配及组合发展具有有效调整作用。未来的公共交通网络、枢纽站建设应重点考虑度中心性高的景点及核心区景点,受地铁优化较小的景点应转向探索发展景点旅游直通车; 应重点针对居中中心性高、同个凝聚子群的景点规划建设特色旅游线路; 公共交通与景点应互为宣传,突出并强调景点公共交通可达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2.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被认为是缓解当前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我国公共交通发展并不完善,对于探讨公共交通与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主要是针对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系统。因此,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应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并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城市出行问题,地面公共交通占有重要地位.在改革发展中应将“互联网+班车”新业态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统筹考虑,完善公共交通地方性法规和相关配套文件体系.在法规政策等方面,借鉴香港在市场化运作、专营权制度及运营监管中的有关经验和教训,在法规制定上确立地面公共交通运行的基本制度,开展长期政策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完善监管,并在具体政策法规中对线路规划调整制定客观科学的方法,从而构建起满足新时代城市居民需要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地面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汉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当前武汉人口密集、车辆高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目益严重的现状,列举武汉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的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构建和谐武汉公共交通,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彭升  刘媛 《中南论坛》2010,5(1):126-128
本文结合武汉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当前武汉人口密集、车辆高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列举了武汉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构建和谐武汉公共交通,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交客流预测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查重庆市南岸区公共交通现状的基础上,以南岸区目前公共交通出行量、社会经济和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采用“四阶段”法对南岸区公交客流出行生成量、出行方式分担率、出行分布进行预测,得到2020年南岸区各交通小区公交出行分布矩阵、公交客流通道客流预测和2020年南岸区公交通道客流分布图,为南岸区公共交通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城市公共交通大体经历了兴起、繁荣和衰落三个阶段.1830-1890年为“马拉街车”时代,是公共交通起步阶段,同一时期,地铁、缆车和通勤铁路也发展起来;1890-1920年为“有轨电车”时代,是公共交通的繁荣阶段,有轨电车成为这一时期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由于公交行业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开始衰落,美国逐步进入“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化过程中交通体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代表的“汽车—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供给系统”的城市交通体系存在着不经济、破坏资源环境、冲击市民心理和践踏城市历史和自然美等诸多弊端。当代世界也存在着一些生态化城市的典型,例如库里帝巴大力发展生态化交通体系、温哥华拒绝建设高速公路、北欧国家积极推崇低能耗的生活理念。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应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干、出租车和轨道交通为补充的城市交通体系,适度控制市区内私人小轿车的盲目发展,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对其周边地区的改造与开发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上海轻轨明珠线周边地区七个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指出上海轻轨明珠线周边地区的建设应遵循三大原则,即以人为本、与自然共生和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沈阳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历程曲折,但成就卓著.先后经过了近现代中国罕见的铁道马车、早期传统有轨电车、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列车、现代化有轨电车)三个垂直递升的历史阶段.轨道交通成为沈阳城市空间生长、整体环境优化、社会健康和谐、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细致地考察其中的每一个发展环节,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近现代城市史和整体的近现代交通史,以及推进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有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主要为“纠错型”,对翻译的路径研究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借用-仿译-创译” 的翻译路径,并结合主要英语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轨道交通公示语考察广州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旨在为轨道交通 公示语翻译提供实用、有效的路径,切实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综述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对策研究、城市道路外部性及城市交通产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生产、空间冲突的理论,福柯关于全景敞视建筑体现权力关系的观点,以及科斯的产权理论,能够为研究城市公共交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基于交通便利性权利和空间便利性权利分析,得出轨道交通枢纽车站高强度开发法则和城市副中心形成法则.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配置,必然要对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群体的交通便利性权利和空间便利性权利进行制度性安排,并使这种权利关系通过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在城市建筑空间中得以实现,而出行结构是城市空间权利制度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农民工在城市住所类型和出行方式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比较简陋,总体处于一种“居无定所”状态,显示出“暂时性”和“短暂性”特征,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出行方式上,在沪农民工以“步行”或“骑车”为主,没有大量采用公交或轨道等公共交通方式,并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或拥挤的重要因素.完善制度设计,逐步改善农民工城镇生存与就业环境,是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数字     
《社区》2014,(24):7-7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最近公布的“北京市民对城市环境和资源的评价和期待”调查结果显示,49-8%的受访市民表示主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不经常公交出行的市民认为,换乘麻烦、车内拥挤、等车时间长是削弱公共交通吸引力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1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而公共交通的定价和财政补贴问题一直是公共交通发展的难点。文章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票价与居民收入水平、企业经营成本和政府财政补贴等的关系,剖析居民乘坐公共交通的弹性特性,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企业化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效用函数研究了政府价格补贴对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和企业制定公交票价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政府价格补贴的优缺点,提出分类财政补贴和建立票价补贴联动机制的建议,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钱炎 《金陵瞭望》2008,(8):63-63
关注民生,“公交优先”成为时下热门词汇,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决策部署,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理念已成为各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公共资源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和崛起源于对区域内公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键在于对区域内公共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通过阐述长株潭城市群公共交通资源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现状分析与把握的基础上,揭示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公共交通资源实现有效整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一、二号线的顺利通车运营,西安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很大缓解.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现有的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西安市的现状及发展特征,梳理其城市布局与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关系,得出西安市在城市规划中应采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达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佛山市公共交通客流和公共交通设施现状的调查,掌握了居民出行规律和客运交通特征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公共交通现状的水平.在分析佛山市未来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客流分布特点、发展态势及客流交通的生成变化特征,采用经验加模型系统方法,科学地预测发展需求.结合佛山市的实际,分析了公共交通的优劣势,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与目标.对公共交通政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确保实施公共交通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人口形成空间活动固定模式,产生了现代公共交通方式。华界现代公共交通基本由民间社会集资兴办,民族交通企业创办了华界地区现代公共交通。在民间资本式微的情况下,上海市政府公用局尝试性地运用政府的独特优势,整合相关社会资源,积极介入区域公共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公用局坚持华界公共交通“以公营为宜”的主张,加强对商办交通企业监管,引起了监管方式的争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