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农业不仅要现代化 ,更要国际化 ,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大势使然。中国农业要走什么样的现代化国际化道路 ?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本文从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入手 ,结合中国国情和农民的成功实践 ,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结合中国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继续恶化的三重压力和中国家庭经营、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多地少等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应当是分阶段逐步实施;分区域梯次推进;土地公有家庭经营;农民投入为主体;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小城镇;发展可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代表性消费者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78—2004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农村财政支出与农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事业支出对农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与农村救济在长期均衡内对农民消费具有负面效应,即使在短期,两者与农民消费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基于此,本文就农村财政支出促进农民消费增长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是决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政府推广机构、社会参与机构和农民三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参与者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政府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社会农业推广服务参与机构的人力资源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而农民作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却基本上被忽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代工业化农业的必要性,发展可持续农业对农民、农场、农业的新挑战.文章从作者二十余年的农业研究实践出发,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以及工业化农业对于解决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债务问题的无助;并结合科学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深入探讨了工业化农业的非可持续性,以及工业化农业的社会、生态、经济后果;最后,文章结合有机农民、社区支援农业组织(CSAS)及一些关注可持续农业的农民的相关实践指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农民理应再次成为农业的中心,他们必须有知识、有思想、有爱心,农业则应成为整个国家和全球食品安全的中心.这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呼唤职业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回避的矛盾 ,它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 ,是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的关键性环节。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 ,已迫在眉睫。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 ,已势在必然 ,也是首选之策。现代农业的发展 ,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也就是农民应以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对农业人才进行优化配置 ,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有效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 ,呼唤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 ,将是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业增效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长期激活农村经济 ,促进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三农迷局路在何方?从梁漱溟、舒尔茨两位伟大思想家的思考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有益的启发.梁漱溟对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乡村建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1)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2)重建一新社会组织构造;(3)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4)农民自觉、化农民与农民化.乡村建设理论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一强调重视农村重视农业,通过发展农业而寻求一国经济发展或工业化之路;二强调对农民的教育供给,即所谓的"化农民",只有化农民,才能根本上达成乡村建设之事.西奥多·舒尔茨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对"三农"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舒尔茨的思考主要表现在:(1)借助市场方式,通过向传统农业输入新的生产要素,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2)通过向农民投资(主要是教育投资)来提高农民素质,进而提高农民利用新生产要素的能力,改造传统农业.两者的思考,对破解今天三农迷局具有重要启示:一是研究三农问题不能离开农民、农村和农业,而必须从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向农民教育投资而提高农民素质.三是解决三农问题既要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 ?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从WTO《农业协议》对缔约各方的要求入手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因素 ,通过对不利影响和有利因素的比较、分析 ,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组织变迁备忘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农业组织 5 0年的变迁 ,还不足以说明农业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将最终如何。公社体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但农业社会主义所强调的社会化协作、人的社会性、行为的社会性等基本精神 ,会借助于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而延续下去。能否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农业社会主义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农业生产行为选择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对农民的农业生产行为选择问题展开了一定的研究,研究多集中在农业的组织制度等方面,但如何建构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结构性资产积累期权激励运作机制,进而影响农业绩效和多样功能性实现的制度研究,尚未有相关系统学术研究。本文对以往农民的农业生产行为选择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农民农业生产行为的结构性资产积累期权激励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文献基础,并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成就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必然需要涵盖农村人口,而不是仅仅城市人口进入工业化社会.如果工业化将农村人口排除在外,那只能是做了一锅工业化的夹生饭,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社会动乱.与工业化同步,建设现代农业,改变小农生产结构,责任在政府,不在农民;力量也来自政府,农民自己是没有此力量的.现在,关键不是政府有没有钱的问题,舍不舍得花钱的问题,而是观念必须要由传统的拿农村小农生产结构当“稳定器”转换到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相对应的现代农业建设上来.要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培育足够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政府必须负责培养、教育、扶持新型农民,保证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贺雪峰教授的探索很有意义,其小农经济至少还应维持30年的思想表述很清楚.但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推动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了,现代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中国农业要不要现代化已经不是一个停留在讨论层面的问题了,理论界应当对农业现代化遇到的所有理论问题进行严肃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承担起理论研究应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东 《理论界》2007,(12):76-78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是农民增收优先、兼顾粮食安全,据此评价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现,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经济效应已初步显现,且后者大于前者。但从长远看,该政策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难于持续;粮食主产区补贴标准低于非粮食主产区;政策执行成本偏高;可能引起粮价下跌而抵消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会刺激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为此,我国必须继续改革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切实做好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必须走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存在的小农生产结构必然要成为历史的陈迹,中国必须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在21世纪进入腾飞阶段之后,也已经具备了带动农业迅速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强大实力和基本条件.农业现代化的规模经营将表明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强调维护小农家庭的生活及落后的农业人口简单再生产的延续,并不可以成为抵制规模经营的理由,而是忘记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取消小农经济.在现代化的中国农业发展中,还需要实现农产品的市场化经营,实现公司化运作,即不需要政府的管理作用直接参与其中.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的减少和转移到城市或城镇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极端重要的,是需要依靠理论界研究和全社会负责的.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必须承担农业技术进步投入的责任,农民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则是必须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5.
为从农业增加值分配视角检验农业增长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协调性,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一是分析1990—2011年间我国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情况;二是建立1990—2011年间全国31个省区市的农民收入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计量分析后者对前者影响系数的变化情况。得到的基本结论是:我国农业增长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协调性在不断下降,农业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降低不仅缘于农业增长速度低于其他产业增长速度,还缘于农民分享农业增长成果(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比例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之后,伴随着我国早期工业化而导致的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区别与并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渐露端倪。在此种历史情形下,张之洞对近代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对当今新农村建设不乏启示,不失为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自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基本经营制度,曾使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距离.为此,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而农业产业化则是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可使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可使农业走专业化、规模经营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可以较好解决农户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可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它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民的又一创举.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好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也就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那么,谁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呢?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是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经纪人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青海省农村经纪人发展现状,就如何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与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里提出:在传统农业里,农民是企业家,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传统农业停滞落后的根源在于生产要素价格过高,资本收益率过低;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举措在于供给新的生产要素,向农民投资。舒尔茨这些基本观点构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舒尔茨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于大川 《兰州学刊》2013,(3):125-130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文章估计了中国农村地区农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对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健康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农民的健康收益率有较大的差别。热量摄入代表的短期健康状况与农民农业收入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更高的热量摄入是农业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身高、BMI指数和四周发病率代表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健康状况对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并不显著,这与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指标的有效性有关。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健康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