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最早的妇女报刊是1898年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这是晚清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以及晚清自办报刊的热潮是妇女报刊诞生的大环境;晚清妇女解放思想的萌生及其实践是妇女报刊产生的直接动因;晚清自话文运动的推广与妇女报刊的出现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与<新民丛报>围绕着革命与改良展开的论战,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场引导民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论战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此外还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发展.五四时期<新青年>与封建顽固派报刊围绕着新旧思潮展开的激战,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解放战争时期<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大公报>围绕着和平与内战展开的较量,让广大人民群众看清了谁在挑动内战、谁在维护和平.有力的配合了我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并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3.
容闳,字纯甫,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28年生于澳门,1912年在美国逝世。容闳一生经历了我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时期,还卷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某些反清的武装斗争事件。他在青年时赴美国留学共八年(1847—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维新运动兴起并逐渐活跃起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少数民族报人也积极投身到这场文化运动中来,使得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这一时期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从少数民族报人的新闻活动、少数民族报刊、海内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3个方面对民国孕育时期的少数民族新闻业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不同少数民族报刊的创立为民国创立后的少数民族新闻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开始,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告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是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共产国际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积极帮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败的屈辱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热潮,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通过倡导新式教育、办报刊、建学会,开启了民智,使一批有着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从封建营垒中剥离出来,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群体,到辛亥革命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支可观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7.
从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高等理科课程的形成与发展,从而看出近代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具有现代特征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史学界对辛亥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大多持否定的意见,认为立宪派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是保皇派、反动派。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值得高榷的。(一) 把立宪派斥为反动派的一个重要论据,是辛亥革命前夕立宪派的理论宣传及其同革命派的论争。要判明这个问题的是非,就必须全面考察立宪派的理论宣传活动。在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立宪派译书作文,出版报刊,写下了大量的文字,直至一九○六年,继续执掌着理论宣传的牛耳。此后,虽然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理论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一历史的概念 ,现有的辛亥革命的话语主要源于革命党人关于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 ,同时又受到了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影响。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晚清最后十几年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新运动、社会化趋势与民族主义建国思潮相激荡的产物 ,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因此 ,研究辛亥革命 ,必须考察辛亥革命话语的形成 ,同时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年间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10.
近代义利价值观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以义生利,兴利除弊;洋务运动时期主张重义兴利,利国利民;维新运动时期主张义利并重,义利和谐;辛亥革命时期主张义利统一,建立革命道德。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是对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贯穿着强烈的救亡意识。  相似文献   

11.
《妇女时报》是辛亥革命前后出版最久的女性报刊,也是第一份商办女性报刊.其办刊的持久性和商业性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大而深远.回归历史语境,解读《妇女时报》中传播的家政知识内容,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妇女生活相对于传统妇女生活的转变和进步,而且可以从中得出当时女性已初具现代性身份的结论.这对研究辛亥革命这一社会转型期女性杂志中书写的女性成长与生活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北官钱局,是清末时期规模庞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鄂省总督张之洞于1896年建立。其存在的三十多年间,对湖北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但辛亥革命之后,其逐步沦落,走向倒闭。随后,国民政府与湖北省政府围绕其产业的争夺也逐步展开,国民政府两次宣布官钱局收归中央,湖北省政府两次抗议要求归还,双方的争夺以湖北省的胜利而告终,显示出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的强势态度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围绕利益的博弈,同时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变革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妇女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参政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辛亥时期妇女参政意识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具体形态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参政方式,并且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作了客观的历史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发端于清末的湖北近代教育,在辛亥革命之后,得到全面刷新。旧的封建教育制度被彻底否定,资本主义的教育宗旨得到贯彻,新的学制开始推行,省县两级教育行政体系逐步健全。尽管受政局影响一度出现反复,且自身体制远未完善,但这种根本性的教育变革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为民国时期湖北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基。  相似文献   

15.
东南地区是晚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社会转型机制准备相对成熟的区域.辛亥革命为其社会转型提供了契机.从政治结构看,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构架、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程序的转型,东南地区随之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亢之区.从社会群体结构看,东南地区在辛亥革命后,传统的士农工商群体分野被冲破,新的社会阶级阶层产生.从社会经济结构看,辛亥革命有力地促进了东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因此,从上述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相似文献   

16.
从庚戌新军起义到黄花岗起义,再到武昌起义,革命党的形象在《香港华字日报》中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最后革命党人赢得报纸称赞,这一变化多因革命党人的表现及革命军军纪良好。报纸通过革命党与盗匪的比较,革命军与清军的比较,凸显了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崭新的形象。这些报道也反映出社会剧变中民心趋避和社会舆论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彭翼仲是清末北京地区一位活跃报人,他致力于民间报业,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三种报纸,以《京话日报》最负盛名。《京话日报》初创时有所赔累,进入乙巳年(1905年)开始兴旺,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报纸定位的显著变化。论文探析1904年8月到1905年7月期间该报定位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近代化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政治变革层面,同样也体现在妇女解放方面。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应始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妇女参政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参政运动。同时,因为处在辛亥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运动注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相似文献   

19.
100年前,武昌首义爆发,革命党人运用统一战线这一强大的法宝,推举清军高级将领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而爱国忧民,又屡受新思潮冲击的黎元洪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也不自觉的运用了统一战线的策略,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十年 ,下层群众的民变是促动辛亥革命酝酿、发生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苏北民变对江苏省在辛亥革命中和平光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十年苏北民变的状况、原因、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