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游》之篇目,虽不见于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然而自东汉王逸以来,学人便一直认为是屈原的作品,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记载“屈原赋二十五篇”,王逸则明确指出这二十五篇是《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远  相似文献   

2.
一、《天问》“日德月刑”说屈原的作品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屈原对于自然科学则一向本着求实的精神,主张“参验以考实”(《九章·惜往日》),又说“名不可以虚作”(《九章·抽思》)。《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正是屈原本着这种求实精神对日月的所谓“德刑”提出了质疑。王逸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国古代逆境人才的典型。在他的代表作《离骚》《九章》《天问》等诗篇中,表达了一系列关于人才的观点,构成了屈原的人才观,其主要内容一是“内美”与“修能”并重的人才标准观,二是“求索”与“遇合”并重的人才作为观,三是“去谗”与“改俗”并重的人才环境观。随着屈原作品和精神自古至今的广泛传播,他的人才观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屈原的人才观是我国人才学界应予重视的宝贵思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从内证探索《天问》的著作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问》是屈赋中的重要作品,诡奇难解。之所以难解,或如清代学者蒋骥所说:“屈子之文,本皆平易正大,《天问》亦然。间有艰深佶屈之言,乃当时故实。……或间有错简讹字,故使人难晓。”(《楚辞余论·天问》)但是,《天问》在屈赋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燃烧着诗人屈原炽热的激情,突现着诗人怀疑、批判旧传统的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它是一曲不同凡响的高亢的战歌。鲁迅先生相当推重《天问》,谓其“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摩罗诗,力说》)这种评价,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屈原(公元前339年—前278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博闻强识”,精通古代的典籍,熟悉民间的传说,以生华之笔,发为诗歌,为我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天问》是屈原作的重要诗篇之一。它是屈原第一次被放逐期间,参拜楚先王庙中壁画有感而作的一篇咏怀诗、问史诗。 在《天问》中,诗人一连串地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他问天地开辟,问人类起  相似文献   

6.
《天问》“授殷天下”节四句有多处误字,应予校正。此节闪烁着屈原反天命论的思想亮点,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屈原从怀疑天命论出发,对商纣王作了某种肯定,体现了诗人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说有25篇。据王逸《楚辞章句》,它的具体篇目是《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共25篇。《大招》1篇,是否屈原所作,王逸疑不能明。至于《招魂》,司马迁认为确系屈原之作,而王逸却定为宋玉。  相似文献   

8.
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刘向典校经书,分楚辞为十六卷,而王逸“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逸文自为一卷,名曰《九思》,合为十七卷,流传至今。十七卷中,前七卷是屈原的作品:《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父》第七。《大招》一篇,逸曰:“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招魂》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近  相似文献   

9.
屈原“哀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哀郢篇”中有“方仲春而东迁”一语,自来楚辞家皆不确定为怀王何年;又有“至今九年而不复”一语,也同样不能确定为顷襄王何年.这是全篇两个主要问题,如果曼胡过去,那末,里面有许多句段将不得其解,而屈原晚年经历及自沉原因,恐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恨.兹不揣浅陋,共分三个部分,详为疏明,敢以质之大雅.  相似文献   

10.
<正> 研究《楚辞》者,向耒多解“美人”,少说“美政”。就是对于“美人”也解说纷歧,不能一致。至于专论“美人”“美政”者,到今天还没见到。是由于“美政”不重要吗?显然又不是。何其芳同志早就说过:“要研究屈原的思想,首先应了解他心目中的“美政”。这话道出了关键问题。如能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美政”是屈原和他的作品的主要问题。今特并提出来,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1.
“启棘宾商”是屈原《天问》中最为难解的诗句,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而不得要领。在全面解读古今各说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锐意立新,从音乐角度出发,综合新解“启棘宾商(帝)”的联贯之意为“(夏)启用棘乐宾祭女祖(涂山女)”。对《天问》诗句“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之意也进行了新的演绎。  相似文献   

12.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极具特色的一篇,“橘”与诗人屈原的人格形象之间有着至为紧密的内在联系。1“橘”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宗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节操;2“橘”体现了诗人光明峻洁,清醒处世的人生态度;3“橘”体现了诗人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度修养;4“橘”表达了诗人内外统一,勤于自修的美的追求;5“橘”体现了诗人志节坚、久,愿为师表的励世之志。  相似文献   

13.
《天问》是一篇千古奇文,内涵丰富。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天问》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孙作云先生《天门研究》中专列《〈天问〉对于上古史研究的贡献》一节,林庚先生《天问论笺》亦附有《〈天问〉中所见夏王朝的历史传说》诸文,汤炳正先生《屈赋新探》有《试论〈天问〉所反映的周楚民族的两次斗争》文,萧兵先生《楚辞新探》有《“勋阖梦生”:〈天问〉里的逸史》等文。郭沫若先生对《天问》里的历史文化价值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天问》“是一篇很重要的作品。虽然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但我们只要把这些问辞去掉,就可得到…  相似文献   

14.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屈原(公元前343年——前278年),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之一。由于他在创作上的成就和影响,开创了我国文坛上一个叫“楚辞”或“骚”体诗的重要流派。据《汉书·艺文志》载,从战国到西汉末作辞赋的共66家,作品达710篇之多。对于这样一个伟大作家,古今中外研究他的人是很多的,我们再来谈屈原,似有续貂之嫌。然而,事实也不尽然。虽然,从汉以来研究专著甚多,但并不是说关于屈原的问题就  相似文献   

15.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是战国时代末期楚国的杰出法家和大诗人,他一生为了坚持和实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政治主张,同奴隶主贵族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两千多年来,屈原这种“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一直受到反动统治阶级和儒家的攻击和歪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屈原及宋玉”中,一反千百年来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充分肯定了屈原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倾向,赞扬他具有“九死未悔”的反潮流斗争精神,高度评价他的诗歌作品,给了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今天,学习鲁迅对屈原的正确评价,对于我们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继续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入手 ,对屈原和司马迁作了某些方面的对比性研究 ,从而阐明了司马迁在写作《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些独特用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天问》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屈原的理想情操,进而从总体上阐释了《天问》这首千古奇诗的思想内容。作者意在说明,《天问》反映了屈原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观点,表现了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站在时代前列的勇气,并提出了“天命反侧,何罚何佑”的反“天命”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篇,当为同一篇作品,但它们不是被割裂成为两篇,是在同一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分经出来的两篇民间祭歌。后经屈原改编而成现在面貌。所以《湘君》、《湘夫人》应是“异同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两千多年来,屈原作品篇数与具体名目问题一直歧说不断,迄无定论。文章基于《九歌》篇数探寻,认为“九”当为确数,故《九歌》篇数为九,参之司马迁的记载,从而厘定出班固所记二十五篇具体名目。此外,屈原作品的命名问题历来亦纠缠不休,笔者综合各说,采用“屈辞”一语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