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     
《领导文萃》2011,(2):137-138
中国挑战西方核心价值观 北京抛弃“韬光养晦”,这有两种解释。在国内,中国政府渴望向民众展示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在事关国际地位的问题上别无选择。与30年前不同,当今中国足迹和利益遍布全球,必须捍卫,中国经济影响力在全球的扩张导致与西方争执和冲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朱虹 《领导之友》2012,(9):56-57
1889年12月,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莱德·塞耶·马汉(1840~1914)发表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首先提出海权论。马汉充分意识到地理环境对国家战略目标有严格的制约性:"如果一个国家所处位置,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比一个以大陆为界的国家具有更有利的地理位置。"他提出大国要建构海上交通线",既要保护自己一方的交通线,又要力争破坏敌方的交通线,控制了制海权,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丁力 《领导文萃》2013,(5):47-49
百年海权论走红中国或许马汉没有想到他的这本《海权论》在2012年着实火了一把,因日本的"购岛"风波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这个国家领土主权的海事领域。而马汉的观点主张拥有并运用具有优势的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己方战略目的的军事理论。美国海军少将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于1914年去世,享年74岁。他担任过美国海军学院教授和院长。马汉是军事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尽管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与抵制,但经济全球化仍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由此带来了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想利用经济全球化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则想参与经济全球化以加速发展壮大自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是主角,他们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再一次整合世界,确立对当今世界的绝对统治地位。因此,他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全面的扩张,其强势地位的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对外输出。当今世界通俗文化消费市场,美国凭借技术与资…  相似文献   

5.
丁力 《领导文萃》2012,(6):43-45
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此后一直在扩张;宇宙也是有生命的,某时可能开始收缩、坍塌。国家和文明也都是有机体,如生物一样。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盛行的理论。在这100年中,西方关于国家、文明崩溃的研究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6.
明亮 《领导科学》2000,(11):44-45
阿曼德·哈默 十月革命后,列宁渐渐意识到一个以农民为主的苏维埃国家,仅仅建立外交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须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同时他也在构思新的经济政策。正在这时哈默来了,就是这个后来成了美国西方石油……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国家几乎家喻户晓的税收筹划(tax Dlanning)(也称节税taxsaving),在西方早已广而有之。而在我国,税收筹划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鲜为人知的,只是近几年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王一超 《经营管理者》2013,(24):112-112
在启蒙运动与大航海时代结束以后,当今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纷纷走上了向现代化迈进的道路。东方文明在与西方文明交汇之时遭到了致命的颠覆,西方的强势感与东方的危机感此消彼长,本可以独立发展的文明就此打断。伴随着西方世界一个世纪的寻金热、对外掠夺、殖民贸易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宗主国和以东方、非洲国家为主的殖民的国家因千丝万缕的关系,被统辖在这一张大网中。如果说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特质是一种文化建构,那么文化作为行为秩序的载体,也作为影响中枢,是人创的一种书写形式,这种书写形式必将是人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对二十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第一部分)[美]迈克尔·比林顿曹跃明译编者按让中国读者对更多的西方学术流派有所了解,是本刊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期编发美国学者迈克尔·比林顿《对二十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一文。该文认为:西方文化在二十世纪误入了歧途,而这是与中...  相似文献   

10.
《决策与信息》2009,(9):50-51
凡是国家,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凡是军队,一定要保卫自己的国家。军队与国家共生相依,军人因捍卫国家而存在。国家在军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这种崇高地位,无不充满军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赤诚。报效国家是军人的天职和最高行为准则,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把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提升到新的高度,把当代革命军人爱国报国的壮志豪情升华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编辑手记     
学术繁荣是衡量一个国家繁荣与否的突出标志。没有繁荣的学术,就不可能有国家的持续繁荣。强国之路不能仅仅是由高科技之类有形的东西做铺垫。繁荣的学术能够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国力。一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产生不了马汉、利德尔·哈特这般思想巨匠的国家成不了伟大的国家。而达到学术繁荣的途径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生机来自于创新和发展,而不是源自简单图解和重复。学术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自由的探索,只有宽容自由探索的国家,才会有繁荣的学术。中国之崛起需要思想的巨匠。呵护和培育产生巨匠之环境也是善待我们民族自身…  相似文献   

12.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明朝海瑞说:“天下之事,图之固贵于有其法,而尤于得其人。”综观古今,用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用人者流芳百世,成就恢宏事业的重要途径。毛泽东,这位影响世界、改变中国的东方巨人,实可堪称“用人大师”,他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政治家的谋略,哲学家的思维,给用人史上增添了神来之笔。新世纪新阶段,用人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我党确保事业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剖析毛泽东的用人艺术,我们可从中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2007,(4):76-77
全球化的新焦虑 “要想在当今的市场上参与竞争,公司领导者必须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组织,并要时刻准备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捍卫自己的主场。”德国电信巨头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克劳斯。克莱因费尔德(Klaus Kleinfeld)说。  相似文献   

14.
从地理上看,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国家,而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中国一度成为日本国人顶礼膜拜的的大国,但是在19世纪随着西方殖民列强的侵入与殖民扩张,中国与日本都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中国成了半封建半殖民主义国家,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立志要同西方国家共进退,成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将从日本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明治维新着手,探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由此分析出中国发展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东亚模式的本质应被视为一组文化传统相近的非西方国家为了克服工业化过程中的制度障碍以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国家干预及民间协调来增进市场体制形成的继生态工业化模式。东亚模式的历史地位在于,它为非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范式,使得非西方国家可以依据本国国情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社会制度来实现自身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纵观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是重视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现在从几个方面做一些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7.
魏薇 《经理人》2010,(11):88-91
转型扩张战略陷入重重危机:小公司转型一转就死,大公司多元化投资方向错误,产业链扩张大而不强,全球化难以逾越本土藩篱。机会和趋势不等于战略,战略是否具有前瞻力才是成败关键!战略制定者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如专业深入度、创新能力、决策控制、人才、客户需求、价值观等层面出发,发现或构筑战略前瞻力,并以此为能力内核,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商业环境中,实现多元或纵向投资扩张!  相似文献   

18.
作者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经历了苏联崩溃的日日夜夜。他不久前撰成《大国悲剧》(新华出版社出版)一书,详尽披露了苏联垮塌的前前后后及各共和国分裂出去后对千百万人民造成的后果,并作了深刻反省。这里摘录其中几段。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此,我们应该吸取何种教训?由此,也可知:戈尔巴乔夫不是什么“改革家”,而是一个“听命于西方的走狗”、卖国贼。  相似文献   

19.
(1)我的哲学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对我们的易误性(fallibility)的信念。这句话对于我的意义与“我思故我在”对于笛卡尔的意义一样。事实上,它的意义可能更大些:笛卡尔的箴言只与思想者有关,而我的则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关。影响我们决定的错误观念与误解在构成我们参与其中的事件方而发挥作用、易误性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与变异在生物学中的作用一样。(2)我必须强调我在表述一个信念——一个理智的信念,它与某种哲学相一致,但仍然是个信念——我无法以笛卡尔宣称证明了他本人的存在的方法证明它。我尝试过,有时我也接近了它…  相似文献   

20.
援助非洲在中国对非洲外交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50多年中非关系发展史表明,对非洲提供援助是推动中非关系不断发展的助力,是维系中非友谊的重要纽带。中国对非援助模式是中非友好关系持久发展中的一大特色,也是西方国家议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