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迪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160-163
服装色彩偏好是指人们对服装面料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及颜色搭配的喜好程度。有关服装色彩偏好与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状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的人与心理异常的人在服装色彩偏好上存在明显差异,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人与正常人也有着不同的色彩偏好和服装色彩偏好。服装是生活必需品,服装色彩偏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色彩偏好,在未来... 相似文献
2.
吴丽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72-73
生活失去了色彩犹如人体抽干了血液,而服装失去了色彩必将暗淡和苍白。著名诗人泰戈尔说:"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色彩美是渗透在服饰和形象设计当中的重要因素,如何应用好服装色彩在形象中的设计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冯荟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57-61
提出了服装商品陈列色彩设计是展示服装品牌风格、优化服装卖场空间重要技术手段的概念。根据应用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对服装商品陈列色彩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服装商品陈列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特点,为服装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商品陈列色彩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4.
胡丽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113-115
京剧服装色彩以其极强的个性特点,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本文试从京剧服装色彩的程式化、象征寓意性和装饰性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京剧的服饰色彩不仅以其装饰性特点令欣赏者赏心悦目,获得极大的视觉美感,同时也以其程式化和象征性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贾东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7)
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一种色彩都具有其特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及历史意义。紫色这种色彩就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既代表高贵、吉祥,又代表哀伤。紫色的色彩特点在服装中也表现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多种寓意。 相似文献
6.
浅谈服装审美心理与色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63-164
在现实生活中,服装色彩,装扮体表,美化生活。它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于一体,充分展示现代人的审美思想及追求。服装审美心理与色彩的产生、色彩引起的审美心理及其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色彩与服装审美的心理关系,对着装、服装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12
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婚服是婚礼中的重要元素。在传统的婚服中,人们对服饰色彩有特殊的要求,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禁忌。婚服的色彩与历朝政治、经济、风俗习惯、阶级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代纯衣纁袡、唐代红男绿女、明代凤冠霞帔、民国粉色旗袍是其中富有特色的几个阶段。婚服色彩的嬗变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封建等级制度、天人合一的国家观以及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忠平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9-100
《设计色彩》课程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内容,在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以及色彩表现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造型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接轨,为造型基础通往设计之门铺平道路。当前情况下,《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纯绘画性色彩逐步转向创造性的思维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关于设计色彩教学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对《设计色彩》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真正使《设计色彩》这门基础训练课向着设计应用方向转变,并能更好的去为后续专业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9.
史笑非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155-156
选取“红”、“蓝”两个色彩词,分析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性,以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敬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1-44
色彩词具有多种含义,其中的色彩词既可以表达单纯的色彩概念,也可以表达色彩以外的抽象概念。世界各民族对色彩词理性意义的理解大体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形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民族对绿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意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通过研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深刻探讨汉蒙日三个民族对色彩词“绿”的多种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游洁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
译者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中积极的因素.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译名及书中人物名的翻译策略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李坤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
概述了<红楼梦>中的死亡委婉语,比较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种<红楼梦>英译版本的死亡委婉语的翻译,指出两种译本的翻译各具特色.提出在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英译中,译者在较好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亦应充分传达出原文的委婉意图.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英译文看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2-12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对它的翻译涉及到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的难点。这篇论文主要援引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以及美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翻译的版本以讨论他们关于文化内容,习语典故,诗词,以及人名等方面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对联翻译点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文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5-58
文章对《红楼梦》中几副对联的英译文进行了点评。对联的语言形式工整 ,内容丰富 ,含义深刻 ,美学价值高。文章从语序和美学效果两个方面对不同的英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师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50-53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翻译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卫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文学名著的译介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译介名著《红楼梦》时,中国译者杨宪益和英国译者霍克斯受各自文化的立场、地位和态度的影响,分别采用了韦努蒂所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得其中的宗教、民俗、地域等中国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命运。中国翻译工作者应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侧重于便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于佳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21-12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更要密切关注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翻译的成败。跨文化翻译中处理文化信息应以异化为主要的翻译策略,直译加注和直译加解释都是异化策略中取利规弊的翻译方法。然而异化并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以归化策略为补充,其中替代法和释义法都是归化策略中适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文化意象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英译《红楼梦》文本中俗语所含蕴文化意象的英译.霍克斯从特定翻译目的出发,遵循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灵活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兼容并蓄,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为汉语俗语英译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性批评理路. 相似文献
20.
朱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19-121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