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青年学生的求学与参加实际政治,二者孰先孰后,关系如何处理,构成了近代一种特殊意义的学术观。围绕1923年蔡元培之子蔡柏龄留学比利时学习工科一事,国内主要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学术观,从中可以窥见新文化阵营的分化以及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科研主体的迷失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深切根源。重塑科研主体的学术素质观、学术自律观、学术价值观、学术目的观和学术批评观是防治科研主体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学术观强调独立、自由、合作、创新,为中国近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治学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博耶学术观的启示,探讨了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导向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提出了教师职责动态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技术观的形成过程中,权力的集中使政治精英拥有权力话语;学术研究的不充分使学术共同体在论证、诠释、放大精英技术观的层面上发挥着社会作用;而公众对政治既敏感又不积极参与的态度及其科学素质的低下,使其在国家技术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十分微弱.由于中国技术观自上而下的形成过程,在新中国技术观的研究中,精英途径居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6.
文学人类学的学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人类学不只是研究文学的跨学科方法,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从19世纪的"世界文学"理念,到20~21世纪的文学人类学理念,表明文学观的一场重要变革,从西方第一世界贵族化的文学观到涵盖全球第四世界诸多原住民的文学观,变革的核心在于学术伦理的大转向:从殖民时代的霸权到后殖民时代的全球公正与平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观问题可谓是科学哲学领域最为基本、最为棘手的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不二选择;另一方面,目前学界关于科学观问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倾向.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后SSK学派科学观欠缺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关于科学的理论旨趣,从而表明了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问题研究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学术课题,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以学术为业》是马克斯·韦伯一篇著名的演讲稿,不仅展现了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与危机,还深刻阐发了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韦伯一方面看到官僚化对德国大学学术自由传统的破坏,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这种趋势的必然性,他呼吁教师做到价值中立,认识到理智化过程的两面性,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学术职责,实现自己内心的积极自由。韦伯的大学观实质上是现代性中的大学如何维护学术自由的问题,对当今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教师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由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政治观教育通论》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对有关政治观教育的诸问题作了系统探讨和阐发,它不仅提供了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而且提供了明确的政治导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原理。该书是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书,既是专业教材,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具有开创性特点和学术专著。该书出版对于促进政治观教育,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有一定意义。通读该书,我们认为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是一部特殊环境中的学术著作,其中有悼己的成分,也有悼子的成分,更有悼李杜的成分。悼己显示出非杜而似杜、慕李而非李的尴尬处境;悼子表现了爱其才华、惜其遭遇的矛盾心理;悼李杜表现了人民本位学术观的流变。而三种悼念呈现出互文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王蒙的文学消闲观是以满足闲暇时间消费需求而向大众提供的以娱乐为主的一种非政治功利的文学观,它体现了由政治意识形态消费向大众娱乐文化消费转型的时代特点,具有娱乐性和雅俗共赏的美学特征与多重的现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常使他遭学界指责,认为他有将史学研究政治化、简单化的倾向.本文通过追溯其学术取向的形成过程及对其史学思想的解剖指出,施莱辛格深知参与政治实践可能影响学术研究立场,并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不断自觉地加以反思,形成了强调历史的学术功能,追求客观主义理想的史学观,对历史与政治的关系亦有独到见解.这使他较好地处理了治学与从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学史的回顾,讨论中国民族学学科在追求世界性学科规范与倡导本土学术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及人们的思考.20世纪前半期,从学科规范的确立开始,中国民族学家创建了符合国际学理的学科体系;此后与应用政治实践相关,学术规范出现了向苏联模式的转型;至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的相关争论依然不断,并使两种对立倾向蕴含其中,在应当相辅相成的学术规范和本土发展之间却出现了种种对立的认识和实践.本文就此进行梳理,主张用一种新的立场和策略来处理学科世界性与学术本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每个个体发展成社会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从具有结构主义色彩的强制灌输转变到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意义建构是完全可能也是可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知识相对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有准备的头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观和意义的生成与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观为主要内涵.它有利于学习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有利于学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践行.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作为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们思想上的区别可以说就是西方政治哲学“古代性”与“近代性”的区别。其中亚里士多德持有的是一种自然的政治观,他认为人的政治属性是其自然本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求,从而肯定了人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和谐与一致。相比之下,霍布斯的权力政治观则认为政治社会并非产生于人的本性,它是一个人造物,是一部用来纠正自然的不足的机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正是以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和毫不掩饰的绝对主权主张这种极端的方式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中人与政治的紧张关系凸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整风与反右运动后全民政治意识畸形发展并向各领域渗透,急于求成的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政治化科学观,并在其指导下,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科技文化发生了严重的畸形演变,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学学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观和教学观,与当前大学本科教学的回归遥相呼应,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狭隘的学术观和大学的"高深学问情结"、大学教师角色的矛盾与割裂、大学教学学术理论研究的不足,大学教学学术在我国高教界的理论认同上尚未达成共识,进而导致大学教育教学制度安排的偏离以及实践的诸多问题。笔者试图追本溯源,对此进行梳理探析,为我国大学回归育人之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诗歌的孰优孰劣,是自南宋以来诗学界不断争论的话题。本文改变以往对其褒贬的习惯思路,从师承对象、诗歌功能、学术氛围及诗人职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唐宋诗不同风貌的成因,以期从另一视角较客观地看待诗史上这一聚讼不一的公案。  相似文献   

19.
政治和道德的纠缠贯穿于人类社会政治实践发展的始终.政治和道德关系的谱系可描述为理想主义者泛道德的政治观,现实主义者祛道德的政治观,建构主义者政治与道德合作的政治观.重新梳理和审视政治和道德关系的谱系,对当今社会政治实践价值基础的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性别观念是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和反映,从《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收集的493封侨批中,可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寄批的海外潮人的女性观。主要有两种一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体现了海外潮人身在海外,仍传承着潮汕社会重男轻女、尊长重嫡的宗族意识;二是提倡接受教育,追求自立的女性观,说明了海外潮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女性观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