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武汉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了我写的一篇论文《释(?)》,对张宗骞的《卜辞(?)弗通用考》进行了商榷,认为王国维、唐兰释“比”是正确的。1969年郭沫若院长在来信中说:“我同意你的意见,确是比字。”但至今在发表的甲骨文论文中,“释弗说”仍占绝对优势,先入为主的见解,为什么这样难以改变呢?究其原因是;<1>(?)字的形义来源有二,弓祕,正弓器上缚一弓表意。两弓并比,引申出比近,比较、比赛等含义。《说文》误解作“彊也。从二弓。”注音其两切。<2>卜辞中的“习卜”,即卜了一次,再重卜一次或多次,在形式上与“正反的对贞”相  相似文献   

2.
楚辞与诗经这两种文学样式在后代的发展命运实在是大相径庭。寻绎楚辞为何迅速消亡的根源,不但可以从侧面回答有关屈原、屈作的诸多重大问题,还可以在文学发展的规律方面给我们以启示。楚辞之所以在汉代消亡,首先是汉代的客观环境不利于楚辞的生长;再就是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不注意吸收民歌的营养,不善于借鉴民间的创作,因此楚辞的表现艺术得不到丰富与发展,其生命力日渐衰竭;而楚辞创作的后续作家们进行文学创作时所选择的题材过于狭窄,又囿于传统模式,一味仿效屈作,则更将楚辞推向了绝境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哲学范畴内,采用理论分析法,系统地对教育的起源、发展与消亡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索、论述和总结,结果认为: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需要;二,教育的发展是教育通项的运动;三,教育的消亡问题只能是人类放弃对教育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骈体小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说文体,它脱胎于中国古代的骈文,具有柔靡绮丽、抑扬顿挫的美学特征。民国初年骈体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高潮时期,但在五四之后骈体小说逐渐走向消亡。具体来说,骈体小说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内容的重复、发行媒介的制约和白话文学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论语言的濒危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本文揭示人类语言濒危及消亡的客观现实,分析语言濒危和消亡的含义、原因及后果,冀以引起社会对于语言濒危和消亡现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对几种流行观点的评议关于全世界各种民族文字的起源,语言学与古文字学界流行着几种观点。如“交际需要说”(高名凯、石安石1963);“阶级工具说”(梁东汉1981),“约定俗成说”(郭沫若1972);“图画省略说”(姜亮夫1984);“语言统一说”(唐兰1949);“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女书与汉字、女书的作品、女书的造字者、女书的传人、史志记载等方面,探讨了江永女书的起源及其流行年代。作者认为,女书决非先泰古文字,发生期不会早于清代,盛行于清末与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明王朝与都掌蛮之间的恶性互动持续了两百余年,都掌蛮最终被明王朝消灭,其原因有四:第一,中央王朝急功近利,改土归流;第二,朝廷命官言而无信,杀降要功;第三,地方势力豪夺土地,支持改流;第四,都掌蛮自身"劫掠"无度,"叛服"无常。都掌蛮被明王朝消灭,不仅是明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恶性互动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灭种灭族的典型案例。都掌蛮的消亡,既有中央王朝、朝廷命官、地方势力等多方合力围剿的原因,也有都掌蛮族群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暴力使猿立足地面并成为地面上的主人,制造暴力工具,使猿成为人。暴力创造人类,为社会发展进步开辟道路。暴力使用范围扩张到人类自身时,原始人类的氏族管理机构就逐步地演变为国家机构。暴力、国家先于阶级出现了,阶级是在国家暴力下才产生的,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从而也是私有制、阶级社会的最高阶段,再也不会出现更高阶段的私有制社会,是垂死的私有制社会。私有制和阶级必然灭亡,但不是同时、全部、立即灭亡,而只能是逐步消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完全对立的经济形态的转换。社会主义是介于私有制和完全公有制之间的过渡态,同时包含两种经济形态,是私有经济逐步消亡、公有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最后过渡到全人类公有的经济形态。这是一个漫长、复杂和艰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并没有过时,反而在新时期以一种新的理论形式焕发出生命力,这不仅是对于一个老话题的全新阐释,而且是对于一个"异化了的社会"无奈的呐喊,但是两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尝试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作一尝试,期盼学者关注一个"过时了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兼并在中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国际竞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企业合并等概念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中国的企业兼并法存在着基本范畴不清 ,立法指导原则不明 ,结构体系不合理 ,内容设计不严密等多方面的缺失 ,亟需加强对企业兼并法的研究 ,并从界定概念、确立原则、明晰结构、严密制度等方面对企业兼并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水族社会使用的《水书》是用水族文字书写的。其年代久远的《水书》呈现的是水族古文字。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从时间与地域、书写字体形态、书写文化等三个方面论证,认为水族古文字与甲骨文有密切联系,水族古文字是古代神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14.
战后美国诗歌渐渐进入了一个活跃的时期,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聚集在反艾略特的大旗之下,他们反对艾略特的影响带给美国诗歌的形式主义、保守主义和"古典主义"倾向,逐渐突破了学院派模式以及它温和的反讽和经过调整控制的激情,向着能容纳更多情感和智性经验的多样化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西周原考古队在《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发掘简报》中说: “这批铜器中,不少铭文中带有(?)字样,我们认为:这是这一家族的徽号,这个徽号中的册册,可能是标志这一家族官职的符号。”①说“册册”是这一家族的职官符号,我认为是对的。但是,《简报》没有提及(?)的意义。唐兰同志说:“(墙的祖父)从祖庙里分出来,自立新宗,所以开始使用‘(?)(样)册’这个氏族称号,以官为氏。”②在这里,(?)被隶定为样,但仍然没有解释它的含义。裘锡圭同志说:“(这个族徽)表示他家世袭作册的职务。作册就是史官。武王命史墙  相似文献   

16.
17.
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安建华一、对土地兼并的一般历史分析。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早在公元前350年商秧变法时,随着土地私有与自由买卖,土地兼并就跟着出现了。《汉书·食货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泰州学派的性质、分化和消亡 ,认为泰州学派是以士人为主的儒家学派 ,王艮逝世后泰州学派产生了分化 ,王襞、王栋是其继承者 ,颜山农、何心隐等是其变异者 ,这些变异者是泰州学派消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破坏90年前,也是在5月,德国潜艇U-20在爱尔兰南部海岸击沉了冠达游轮(Cunard)旗下的露西塔尼亚号(Lusitania)邮轮.包括128名美国人在内的将近1200人因此丧生。通常,这次事件都被认为是破坏了德国在美国人眼中的形象,但露西塔尼亚号的沉没也标志着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20.
家庭的消亡     
一提起“家”,人们至少会在思想上产生一种温暖、和谐、幸福的感受。的确,家庭,这简直就是母爱的代名词!如果说人类离不开母爱的话,哪又怎么能够没有家庭呢?这正象以往的人们坚信私有制会永存一样,今天的大多数人仍然不能设想家庭(这里指一夫一妻制家庭,下同)的消亡。事实上,家庭的消亡正象家庭的产生一样,都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并且,这种客观的必然性已被一些卓越的思想家、社会学家所意识;家庭自身的运动,也显露出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