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赛因赤答忽墓被发掘本刊曾在1994年第2期上发表过《元〈赛因赤答忽墓志〉考》一文。今从《文物》1996年第2期上获知,该墓已被洛阳市铁路北站编组站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了发掘。该墓位于洛阳东郊洛河北邙山坡上。整体为砖壁土顶洞室墓,墓向正南,由墓道、门楼...  相似文献   

2.
殷建强 《西部观察》2004,(12):36-39
2004年10月18日,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凤凰山麓的五爪梁上,曾轰动海内外的周公庙遗址两座大墓的发掘正式启动,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对具有四条墓道的周墓葬进行发掘,也是迄今为止对周人最高等级墓葬的第一次发掘,因而备受海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参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发掘报告》整理编写工作过程中 ,发现出土于阿斯塔那 2 2 5号墓的深蓝色绢本伏羲女娲图 (田野发掘编号 72TAM 2 2 5 :15 ) ,与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收藏的伏羲女娲图 (图一 ,又见日本龙谷大学编辑出版、龙谷大学创立 3 5 0周年纪念刊《大谷探险队带来品西域文化资料选》第 15页 )可以完全缀合。编号 72TAM 2 2 5 :15的伏羲女娲图为深蓝绢本 ,1972年末至 1973年初在阿斯塔那墓群第十次发掘的张氏家族茔地内出土。发掘时该墓已被盗扰。墓内杂乱 ,未见墓志、告身、衣物疏等纪年文物。墓室内有女尸一具 …  相似文献   

4.
库伦一号辽墓是吉林省博物馆1972年6月在哲盟库伦旗发掘的一座辽代晚期壁画墓。这是一座贵族墓葬。该墓保存了大量精彩完好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巧高超,规模宏伟,为历来辽墓出土壁画所罕见。从绘画风格上看,与唐宋的写实主义画风一脉相承。它是我们研究辽代社会习俗和艺术传统技法的难得的珍贵资料。壁画根据不同内容分绘在墓门、天井和墓道的墙壁上。墓门两侧绘门神,彩凤、祥云等。天井两侧绘山水、竹林仙鹤、湖石牡丹,男仆女侍。在墓道两侧的巨幅壁面上则绘墓主人“出行”和“归来”图。出行图全长22米,描写墓主人出行前的场面。  相似文献   

5.
林华东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11-118,159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中的西汉东瓯国内容简短,故其国都所在,至今仍是一大悬案。2006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温岭市大溪镇塘山村北发现了一座西汉之时平面呈"甲"字形的大型土坑木椁墓(M1),附近又有一座城址,发掘者遂宣称东瓯国都在温岭大溪,而塘山大墓则是东瓯王陵。本文从其古城方位与规模、塘山大墓及其随葬品特点,并通过对东瓯国史料、疆域和方言的全面剖析,以及温州的历史沿革,结合考古文物新发现,从而主张东瓯国都应在温州市区,温州建城实应始自公元前192年。  相似文献   

6.
在咸阳市文管会的同意和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历史系一九八二年寒假留校师生,对学校基建中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了发掘,经过4—5天的辛勤劳动,他们清理了墓道,挖出墓室中残留的古器文物多件。 这座古墓为砖砌园形拱顶,墓道为竖穴式,墓室长3.45米,宽1.9米,高1.67米,墓室靠前0.38米处,两侧各有耳室一处,入口宽0.69米,高0.75米,深为2.5米,形如飞讥的两翼。从发掘情况看,古墓早已被盗,顶部留一大洞,墓室已被淤土塞满,墓主人骨骸零乱,陪葬器物及古币全从淤土中挖出,许多淘器已成碎片,残缺不全。 在清理过程中,发现残留的古器文物有王莽时期的货币140多枚,玉雕(猪)两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地区文管所于1984年12月,在哈拉和卓古墓区发掘了一座唐墓,出石质墓志一合。据墓志,墓主人为生前曾任北庭副都护、卒任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的高耀。此墓基本情况已见该所《唐北庭副都护高耀墓发掘简报》(载《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四期。以下省称《简报》)。墓志拓本照片,已制为图版随《简报》刊布,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新疆历史文物陈列》中公开展出。笔者每读《高耀墓志》(以下简称《耀志》)录文,颇疑其释文有误。读之愈细,疑之愈深。近因工作关系,亟需借助《耀志》,乃反复审读展出之拓本照片,终于发现录文中某些明显的失误。例如:9行中“解褐”之“解”,误释作“辭”;11行末之“以□”实为一“简”  相似文献   

8.
《考古》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刊载了一篇《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的文章,其中有些考古发现与《易》学有关。但由于该文作者未从《易》学角度着眼,使一些在易学史上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没有被识破其庐山真面。 笔者虽未亲见原物,但仅从该文的绘图与文字说明中就发现了几个绘有易图的器物,象这样的物证在考古发现中是少见的,益显其珍贵。 衢州市南宋墓的墓主是一位深通易学的儒官,名叫史绳祖。此墓正是史绳祖与继配杨氏的合葬墓。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下旬,衢州市王家公社瓜园大队社员挖地时发现了一座双穴砖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出版的《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①,公布了1981年在小屯村东钻探发现埋藏地下的整体布局呈"凹"字形3座大型排房式建筑基址的全部材料,是自1988年11月至1996年春陆续进行发掘以来,终于把丁组建筑群的大小不一的5座建筑基址发掘完毕的重大考古新收获。这组建筑基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殷墟的首次发现,并立即引起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为殷墟上世纪30年代发掘的53座宗庙基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组科学性强的考古学标本。  相似文献   

10.
柳长华 《天府新论》2021,(3):封二-封三
2012年7月-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当地俗称“老官山”)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墓葬4座。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4座墓葬中,三号墓出土了1000余支医简和一具髹漆经脉人,这是四川省第一次发现简书,也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大、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文献与文物。经研究证实,这些医简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仓公之医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12日上午10点,曹操高陵的发掘工作正式展开.历时一年,2009年12月27日,从事现场发掘工作的考古工作队欣喜地披露了曹操高陵被发现的大好消息.随后,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位于西高穴的这座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相似文献   

12.
在亳县城南郊东汉时期曹操宗族墓群的部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带文字的砖。这些墓是属于曹操伯叔辈的。出土的字砖共有274块,上面有文字1423个。这批字砖不仅年代较早,文字数量也最多,对研究中国古代汉字书体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极为重要的宝贵资料。 出土字砖的曹墓有两座,一是元宝坑一号汉墓(简称元),位于城南护城河外,墓主人是会稽郡的曹太守。字砖上书刻的年号是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该墓出土阴文书刻字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去年配合广州市郊的基本建设工程发掘了由西汉至明代的古墓葬一百零三座,获得出土文物二千零一十六件。这些墓葬的建筑有全用大木构成的木椁、用砖结砌的砖椁、用大石板盖面再用灰沙捣筑成的外椁,最简单的是土坑墓,仅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坑,没有椁室建筑。在发掘的西汉墓中,以华侨新村发现的几座较为重要,墓的规模较大,全部都用黄色细沙作填土,这是广州西汉墓建筑上的一个最大特色。出土的陶器大  相似文献   

14.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伊犁特克斯县恰甫其海古墓群第三次抢救发掘工作于近日结束。此次共发掘大型土堆墓26座,其中最大的一个墓直径达61米,是新疆已发掘墓葬中最大最宏伟的墓室,距今约2300年至2500年。同时还出土了亚述式银罐、乳钉压花花纹式铜镜,均为新疆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来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吴江同志又就这篇文章写了《关于目前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表示了他自己的意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本文打算就社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张中一同志在《求索》第6期上发表了《泪罗山屈原墓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认为玉笥山以北的乌龟山战国墓是屈原墓。1987年,刘石林同志在该刊第3期上刊出《屈原墓位置何在》(以下简称《何在》),和《辨析》作者商榷,认为屈原墓在今天汩罗山上12座疑冢中是无疑的。两位作者不仅用大量文字资料进行论证。同时还声明“多次到实地勘察考证”,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其中一些论证是成功的。但也应注意到,他们的某些论证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到“太阳墓”遗址旅游的人不断增多,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加上盗墓者恶意发掘,使“太阳墓”这一曾经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遭受严重破坏,有关专家呼吁加大对“太阳墓”的保护。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古河道北岸的“太阳墓”遗址于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发现。古墓中间是由圆形木桩围成的墓穴,外围有若干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的7个同心圆,这些木桩同时形成以墓穴中心为端点的若干条射线,呈太阳光芒放射状。如此古墓共有数十座。经碳14测定,这些“太阳墓”已有大约38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1988年《考古学报》第2期刊载了淮阴博物馆的墓葬发掘报告《淮阴高庄战国墓》一文。该墓早期被盗,发掘前曾遭当地农民的破坏,发掘时又因种种因素,未能细加清理以及诸多善后事宜不尽人意,以至墓葬整理及材料的发表用了十年之久。但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是江苏北部考古上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商周乃至春秋战国之际,以苏北、皖东北和山东南部这一带为活动中心的徐夷、淮夷及春秋以降楚、吴、越在此间争霸的历史,都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史料。该墓的国别已有越人说,楚人说,墓葬年代亦根据越人、楚人在江淮活动的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19.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不是蒲松龄,学术界历来有争论。我在《<醒世姻缘传>作者新探》(见《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醒世姻缘传>为蒲松龄所作说质疑》(见《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见《殷都学刊》1986年第2期)等文章中都谈到应该是清初文学家丁耀亢,而不是蒲松龄。为了进一步说明《醒世姻缘传》不是蒲松龄的作品,有必要把《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的作品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交河故城与盐山之间的台地上。台地集中分布近两千座古墓葬。除在台地南端有少量的竖穴土坑墓外,其余均为以斜坡墓道洞室墓为主要形式的氏高昌时期──唐西州前期(公元6─7世纪)的墓葬,约有一千五百余座,这些墓葬除少量无封堆外,绝大多数都有封难及家族宝院,地表标志十分明显。在本世纪初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众多的中外学者纷纷踏至吐鲁番盆地进行调查和考古发掘,开展研究。在这些人中,发掘规模最大,工作最有成效,对后来影响最深远的当数中国学者黄文拐先生。1930年黄先生随西北科学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