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科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既包含技术创新,也包含科学创新。社会科学创新是科学创新的一个方 面,它需要有深人事物本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是创新,这主要表 现在:1.思想理论上的创新,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问题;2.发展战略上的创 新,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3.现代化模式的创新,正确选择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邓小平的创新思维的核心,就是务实求是与创新精神相结合, 而这对推动社会科学的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论证,而这就涉及到了哲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尽管由于受知识储备及时间局促等条件限制,这些讨论尚欠深入,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仍不失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如果我们把"范式"概念限定在"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意义上,那么,使用"范式转换"的论者,无论是认为这一转换是"从本体论范式向认识范式,再向人学范式的转换","从本体论哲学范式到认识论哲学范式再到价值论哲学范式的变革".从"物"的哲学范式向"人"的哲学范式转换,从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向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的转换,从"看世界的哲学"向"改造世界的哲学"的转换,还是"由朴素实在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换"等等,所欲说明的问题都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半个世纪的形态演变.将马克思哲学视为一种全新的实践哲学,而将它所批评的传统哲学归结为理论哲学,当能更好地表达马克思本人哲学革命的实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转换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导言 社会科学中学派林立,而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一直纷扰不休,让人望而生畏也令人迷惑不解。看起来,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将是无休止的:它们之间的分歧无法被真正解决,它们只能分别宣称自己是更优越的学派。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了三大思想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思想文化。以何种方法和评价标准来整合这三大思想文化资源,成为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努力探索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正确对待三大思想文化资源的学术范式。“马学为宗、国学为根、西学为鉴”是这一学术范式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压力下的社会科学分析单位转换与思维范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昌明 《文史哲》2005,(3):137-143
当代全球化的迅猛推进给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挑战,使传统的“国家”分析单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渐式微,面临着向“世界体系”转换的发展趋势,由于全球化自身内在的矛盾性,这种转换过程将是长期的;二是传统社会科学的思维范式在全球化的冲击与分析单位的转换下面临着创新的压力,推动着传统的二元结构思维向全球性思维的转变。在全球思维范式下,社会科学应着眼于相互依赖性、综合性、辩证性和过程性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范式转换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林 《兰州学刊》2004,(2):66-67
经济学的发展与其范式的转换是紧密相连的 ,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对于促进经济学范式的转换 ,推动经济学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范式及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理论的自然科学背景和长时段特性,需要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应用中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内涵上和较长的时段分析,可分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社会范式"三个范式,三个范式之间的转换动力来自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范式的界定仅仅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理论概括,只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不具有排他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历史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背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本文用科学哲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有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顾燕峰 《东南学术》2021,(1):113-126
大数据从两个角度影响实证社会科学.从数据层面看,虽然数据量的增长没有改变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从样本推断总体的基本逻辑架构,从而并未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进行完全重构;但数据形式的急速扩展和数据精度的不断提升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议题,丰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从数据分析技术看,包括计算社会科学在内的一系列大数据算法抛开了理论和解释的必要性,专注于事物之间的相关而非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对社会现象的预测,从而开拓了实证社会科学的预测新范式;与此同时,大数据算法与传统计量模型的融合进一步改善着因果识别的效果,从而推动着社会科学中传统理论化因果解释范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了对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观.现代范式建立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强调普适价值和理性原则,彰显文学的语言审美功能;而后现代范式则更偏向差异性的价值观,更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两种范式相互纠缠抵牾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不和谐音.反思这一范式的冲突,如何超越现代/后现代的对立,探寻文学理论发展的未来路向,乃是当下理论界需要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高校教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实效性,这是当前理论学习和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必须提高对理论学习的认识,改进理论学习方法,完善理论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分析认为: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立体设计、对中国现代化动力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全方位把握是这一理论的三大创新之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为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对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从三次考验可以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七十年代末期,转变工作重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拔正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九七年春至九八年夏,经受政治、经济、自然等考验,继往开来,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正确理论,能够正确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振国 《河北学刊》2004,24(4):5-10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成果.时代主题的连续性和理论主题的一致性,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时代特征和国内环境的新变化,理论主题的新开拓,又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两大理论的科学体系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推动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纵深发展 ,必须重视教材建设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大社会实践力度 ,教授学生系统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 ,并着力培养学生运用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若干年来,海外学者对邓小平理论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待于我们鉴别和吸收。从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和邓小平基本理论两个大的方面纵览了海外学者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精髓,学习、研究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必须增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倡导的两次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给我们重要的经验启示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解放思想中警惕右的同时,主要防止“左”;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是永无止境,要在解放思想中创新思想,以新的思想解放,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教育理论形成的条件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景华 《齐鲁学刊》2002,2(3):80-83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就邓小平教育理论形成的条件作全面系统的探讨研究,对深刻领会邓小平教育理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蕴藏着极富价值的创新精神。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真总结和领会邓小平进行理论创新的源泉,以推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其中,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思想源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实践源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智慧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内在源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外在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