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颢、程颐兄弟的哲学思想是否存在着差异和差异何在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至今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二程哲学思想是不同的,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程颐是客观唯心主义。另一种认为二程哲学思想是一致的,不必细分。我们认为二程哲学思想是有差异的,但并不是主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本文仅就二程理气说的异同谈一点看法。 一 “理”是二程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从哲学意义上说,二程所谓“理”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程颢说:“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遗书》卷十一)程颢所谓“天”,非指物质的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之意。“天者,理也”,就是说,自然而然便是理。“理”又称为“道”或“天道”。程颢说:“其理则谓之道。”(《遗书》卷一)“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同上)  相似文献   

2.
<正> “以理杀人”是戴震对程、朱等理学家“人道”的批判,也是对于“天道”的批判。戴震不同意宋儒所说的“得于天而具于心”的理的先天性,认为天为自然,道理、理念、原理来自自然,而为人心所具有。然而如何穷理?理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主  相似文献   

3.
戴震论性、论才、论命,都是针对人性的不同侧面来说的,实质都是来源于他得“气化”思想。气化生人生物,据其“限于所分而言”谓之命;据其“为人物之本始”而言谓之性;据其“体质”而言谓之才。命、性、才三者本为“一事三说”:命说的是人的自然规定和限制;性说的是人的本性、本质;才说的是表现出来的形体气质。他们分而言之为性,为才,为命,合而言之就是性,戴震以此建构出他的人性学说。  相似文献   

4.
程颢、程颐哲学探讨的中心问题,是理气关系和穷理尽性的问题。二程哲学的实质是唯心主义的理性主义。本文试图对此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剖析。 二程唯心主义理气观的特征(理性主义的哲学依据) 在理气关系上,二程哲学的根本特征是提出了理与气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并特别严格地坚持两者的界线。程颢批评张载“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就是认为张载混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两者的界线。他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若如或者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则乃以器言而非道也。” (《遗书》卷十一)  相似文献   

5.
<正> 四、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中最足以表现阶级性的部分,而他的人生哲学,又是和他的宇宙观、认识论相联系着的。我们知道: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所以我们研究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应该从他的天性论下手。庄子学派说: “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谓之伪,谓之失。”(《庚桑楚》)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其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天运》) 庄子学派认为“性”就是生命的质地,也就是人的自然。这种性论倒是很朴素的。他们认为只要保全自然的“性”,就是好的。他们认为“性”  相似文献   

6.
戴震“因言明道”的治经思想来源于清代经学思想与戴震本人的哲学思想。“因言明道”可解读为:“言”即是圣人所立之说,它包括字、词、名物、典章制度四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道”即是“圣人”借其“言”所阐发的思想内容。“由言以明道”的展现过程需要满足“言”的语文学及历史学的解释等客观条件与解释者和“圣人”“同心同情”的主观条件。“因言明道”思想对现今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表现为:“语文学、历史性及心之同然”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葛洪的“玄”“道”与“一”不是一回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哲学史的论著在论述代表葛洪哲学思想的“玄”、“道”、“一”的概念时,将“玄”“道”与“一”相等同,笔者对此持不同看法。笔者认为,葛洪的“玄”“道”与“一”虽然有一定的联系,却不是一回事。葛洪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神仙学家和官方道教理论的奠基者,他的道教理论包括他的哲学思想,具有与前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葛洪“玄”、“道”、“一”概念的比较,将三者放入葛洪整个神仙道教体系中加以考察,以阐明三者的异同,进而论述葛洪宗教哲学思想的本质特色。若有错误,祈请各位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即哲学:无不是形而上学的哲学,也无不是哲学的形而上学。这是我的“形而上学”观念。我是从我的形而上学观念或视角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的。那么,什么是我的形而上学观念呢?《周易》的卦象,都有其内在之理。理与卦象统一不可分,构成一个共在系统。其质的规定就是卦。所以卦既是卦象,也是卦象之理,理统摄且扬弃卦象成就一形而上之道。与此相对,卦象的直接性本身即成为形而下的东西。所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者,以卦象为用之谓也。整个《周易》的学说,都是以卦象为中介,揭示其中的形而上的吉凶、祸福…  相似文献   

9.
章沛同志在“关于陈白沙的哲学思想问题”一文里,就陈白沙哲学体系中,道底范畴,道的规律性,道心关系,以及所谓涵养后“我道合一”问题等各方面加以论述,反对人们把陈白沙列为唯心主义者,而认为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我对于章沛同志的论据,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提出来讨论。首先,就要搞清楚在陈白沙哲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问题的那个“道”,是否如章沛同志所说的:“具有客观实体意义”,“是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二月间在第二期“理论与实践”杂志上看到章沛同志的“关于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一文,觉得还有相当道理。他认为陈白沙的“道”是物质而又是运动性的东西;陈白沙用静坐的办法去“得  相似文献   

11.
戴震是传统社会最后一位系统阐述人性思想的儒家学者。他提出“血气心知之谓性也”,且更为强调“血气”的优先性。他将“欲、情、知”视为人的心灵的三要素,也是把身体的感受性放在更优先的地位。至于体现“性善”的“仁义礼智”,在戴震那里则是与“生生之道”紧密联系。戴震批评宋明理学将“理”“欲”对立,认为“理”即在“欲”中,人不可“无欲”“禁欲”,但可“无私”和“节欲”。戴震的人性思想反映了儒家内部人性讨论的焦点从“善恶之辨”到“理欲之辨”的演变,也展示出普遍道德和人性差异的张力。从古今社会之异的角度看,他的思想颇可与以多数人的价值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接榫,也能提醒以“高尚”之名压制正常生欲的危险,但却无法应对物欲流行的局面,乃至有可能使道德失去客观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吕坤(1536—1618)是晚明重要思想家,但学术界对他作专门研究并不多,有涉猎者,又多认为他是一个反理学的思想家。笔者的观点与此不同,认为他是一位颇有特色的理学家,他的理学思想主要来自于朱熹理学。本文试图就吕坤的理学思想及其特点,作一简单的评析,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理气关系(包括道器、太极阴阳)是理学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反映了一个理学家对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形而上指性相不二、心物不二。儒、禅、道三家于此融通。三家证悟形而上的具体方法不同,但均以“诚”为共同特征。中国哲学本体与方法、形上与形下不二。应正确认识理性与非理性、知识与境界、科学与人文、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重建中国人的和谐心灵与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14.
常裕 《晋阳学刊》2006,25(3):69-72
“性命双修”是道教内丹理论的思想内核,它改造并吸收了儒学的主要哲学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既承继了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思想,也发展和超越了儒家心性理论。尤其是从道教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用“性命”说把“三教”统摄在一起,把“常道”、“元神”同儒家和佛教的“本心”、“本性”作了形而上的整合,在形上的层面上一同放在本体的高度;既提升“道”的形上内涵,也兼纳并蓄了“道本体”、“心本体”、“性本体”等理论。把“道”、“神”、“心”、“性”放在同样高的的位置上,这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也是开拓性的。  相似文献   

15.
郑吉雄 《文史哲》2011,(3):163-175
从学术因缘的角度看,章学诚的思想不止是戴震思想的对立,也是一种延续与发展。戴震在经学研究中凸显了文化的意识,认为"礼"源起于人伦日用,从"礼"的典章制度中言"理",与宋儒争"天理"的解释权。但戴震大概始料未及,他毕生未尝给予过敬意的、一位冲撞他的年轻人章学诚,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吸收了他的思想,在他逝世十余年之后,建构了一套与他极为相近的思想观念。章氏将戴震深研的"礼",转化为其"六经皆史"说的典章制度;同时撷采戴震"礼"为"人心所同然"之义,推衍为"道"即人伦日用的思想。他们都注意到经史文献所记载的内容背后的一种人伦、社群、文化的自然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戴震哲学思想新论葛荣晋,屈桂英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论哲学家,本文拟就如何揭示他的唯物论思想体系及其内在逻辑结构,发表一孔之见.一“万物本于气”的天道观戴震的唯物论哲学思想体系,是以他的“一气分化论”为基石.在回答宇宙万物本原这一根本问题时...  相似文献   

17.
戴震的理欲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一反程朱理学的理欲对立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欲观——理欲统一观。 戴震认为,理是人们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种必然之则。他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要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11日(农历5月27日)是我国清代杰出思想家戴震逝世230周年。由戴震研究会、戴震纪念馆、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主办、钟氏紫云酒楼协办的“纪念戴东原逝世230周年学术座谈会”7月11日在东原故里举行。戴震研究会会长、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良发在会上发表了戴震民本思想及现代意义的纪念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戴震的哲学思想、戴震与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19.
章沛同志在《关于陈白沙哲学思想的讨论》一文中,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论述陈白沙的本体论“范畴体系”的。第一个方面,是物和心的关系。他说:“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便是唯物主义;相反,则是唯心主义。”章沛同志所表述的这个划分“唯物”与“唯心”的公认的标准,当然是对的。当具体地谈到陈白沙的哲学思想时,章沛同志为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本体论“范畴体系”立了这样一个公式:“道——人——心”,并由此得出结论说:“这里反映了白沙本体论的三个层次,道中有人,人中有心。道是本体的,心是派生的。这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白沙的本体论思想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第二个方面,是人能否认识道的问  相似文献   

20.
戴震以"理"为事物的条理、规律,并将其条理哲学思想运用于各学科的研究。他的经学本于汉字条理,走上"由词通道"之路。通过对文字体用的分析,戴震沟通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因声以求义。为使因声求义之法有章可循,戴震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角度探讨古音音转规律,从而使因声求义之法成为清代训诂学一大钤键。戴震的人伦道德研究本于人性自然条理,认为血气心知是人性的实体。有血气便有喜怒哀乐之情、声色臭味之欲;有心知,便能不惑乎所行。人伦日用无不本于血气心知。作为调节人伦事为的道德规范,自然也要本于人性。仁义礼智之德就是能达人之情、遂人之欲,而又无过无不及之失。戴震条理哲学思想体现在方志编修中就是严考地理沿革,理清一地的历史条理;不守陈规,根据山水人性的条理对编纂体例进行大胆创新。戴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条分缕析,掌握了研究对象的不易之则,然后顺势而为,因而在多个领域做出了独特的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