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凡是稍懂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孙中山,但对其他领导者则不一定知道,甚至一无所知。一般外国人就更不必说了。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的人,都深知除了孙中山之外,还有一批革命领导人和孙中山一起领导了这场伟大的革命,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兴。但是研究孙中山、推崇孙中山的甚多,研究黄兴、推崇黄兴的却甚少。即使对黄兴有所研究,但多局限于就事论事,对他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多估计不足,评价偏低(年谱除外)。一部辛亥革命史固不可没有孙中山的革命史实,如果没有,就等于去掉辛亥革命的灵魂;也不可没有其他革命领导人、众多的革命战士及广大人民的斗争史实,如果没有,就等于去掉辛亥革命的血肉之躯。黄兴作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忠诚拥护者和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功甚伟。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又适逢新世纪开端、中华民族正在奋起走向伟大振兴之际.此时重温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有关经济建设的<实业计划>,对于进一步推动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4.
潘健 《兰州学刊》2007,(6):192-194
对于陈其美的评价,史学界历来是毁誉各半.该论文指出,就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具体活动来看,他是无愧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称号的.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经略江浙,为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辛亥革命中,为上海、南京等地的光复,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辛亥革命后,他更是紧随孙中山,三次举起反袁的大旗.  相似文献   

5.
港澳地区,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接受近代中高等教育、萌发改良与革命思想的地方,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最早策源地。在孙中山先生的人生旅途和革命生涯中,其在香港、澳门的活动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而今,香港、澳门历经百年沧桑已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之中,回顾孙中山先生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对越南革命的影响和帮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他对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总是给予深切的同情和帮助。他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对越南革命者发生过深刻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越南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主要业绩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这场正规的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但却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孙中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思想代表 ,也是杰出领袖 ,又是革命的“战争事业”的倡导者 ,还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和捍卫者。他是这出光辉史剧的主角。他的英名是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8.
此文首先追溯孙中山和粤籍青年在日本形成革命派系的过程,然后分析他们在南洋及华南倡导革命的宣传活动,最后探讨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华人之越洋移居的关系。孙中山在东京创造出一套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革命理论,以此说服和吸引青年知识份子。与此相反,孙中山及其粤籍追随者们暂时搁置他们的普遍性、理想性的构想,由此企图了解和满足南洋、华南居民之多元性、特殊性的需求。如此,他们在东京、香港、新加坡轴线上的革命朝圣、传教、托钵和圣战的过程,则显示出辛亥革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 一九一三年的二次革命,是孙中山发动的一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革命运动.广东是二次革命的重要战场,探讨二次革命在广东的酝酿、经过和结局,对于认识和了解辛亥革命在广东最终失败和军阀统治局面开始形成,将有一定的帮助.一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义告捷.胜利的消息促使广东革命形势重新高涨,同盟会香港统筹部在广东迅速作出响应,革命党人领导民军在各地起义,十一月九日,广东也告“和平光复”.  相似文献   

10.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11.
当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自然地会想起鲁迅。“五四”运动和鲁迅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列宁说过:“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伟大的“五四”运动造就了伟大的鲁迅;而鲁迅也在“五四”运动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五四”为标志,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同样,鲁迅也从辛亥革命时的“精神界之战士”,进而成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的文化革命的英  相似文献   

12.
<正> 辛亥革命时期,香港被称为“革命党对内活动之策源地”和“清季西南各省革命军之大本营”。这说明香港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孙中山为什么选择香港作为开拓革命事业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四点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和领导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为开展革命而进行的筹款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其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受到国内条件的制约,孙中山先生的筹款活动主要在海外进行,遍及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地。一、孙中山先生在华侨及港澳同胞中的筹款活动在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已遍布世界各地,据估计,1902—1908年的华侨人数就达到700万一900万。当时大多数华侨出国或是为了谋生,或是被拐卖当契约…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八十年前的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领袖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武装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场最伟大的革命斗争。它的胜利成果虽然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所窃夺,但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中国革命史树立了一座丰碑。辛亥革命虽起初曾以“排满兴汉”为号召,但自孙中山组织同盟会后,就开始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他奔走国事,勇猛无畏、坚韧不拔、“精诚无间,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至今仍令人钦敬。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中,不但同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进行了英勇的搏斗,而且同来自资产阶级内部的改良派势力展开了公开的论战。他在与改良派的关系恶化之前,曾经谋求与改良派合作。弄清这种关系的进程与是非,探讨这种关系的性质和意义,对于深入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史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就是指1905年夏建立的同盟会。同盟会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中具有重大的地位和作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方案在当时无疑是比较先进的、科学的民主主义政纲;组织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原则,摒除了会党的宗法观念和习气;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量加盟为骨干,他们胜任政治指导者的角色;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核心,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制定了《革命方略》,包括了纲领、方针和相关政策;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主要革命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域性和分散性。同盟会进行了革命的宣传鼓动,批判了保皇谬论,坚持了反清武装斗争,促成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当然,同盟会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芜杂涣散,也给革命运动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区,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过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作用。1、香港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而香港则成为他所领导的革命团体和政治力量的重要活动基地。1884年,孙中山前往香港求学,期间,适逢中法战争。他目睹了香港工人拒修法舰和停止装卸法货的正义行动,依靠民众的力量和否定现有政权的思想潜滋暗长,“余自己酉中法战争后,始有志于革命。”①1887-1892年,他再次来到香港,入著名维新人士何启创办的西医书屋,在这里,他倡导革命,惊世骇…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香港尚明轩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与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有过很深的因缘,他视香港犹如‘咱己的家乡”。在孙中山一生的事业中,长期与香港维持着密切的关系,并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探究孙中山与香港的关系,可以有助于深入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把皇帝赶下了台;而且也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产生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思想种子,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大大提高了人民的民主觉悟。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都给以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孙中山是“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和“中国民主派的旗帜。”(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周恩来同志称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  相似文献   

20.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耿云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袖,他的革命纲领是尽人皆知的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人们已做了相当多的研讨,而对民生主义及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影响如何评估?似乎仍有讨论研究的余地。本文试图对此略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