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情人与树叶     
小时候最喜欢听外婆讲故事,外婆是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最会讲故事。在我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她对我说: 女人小的时候是听故事,识字以后是看故事,到了一朵花 盛开的年纪没准儿就活到故事里去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外婆活了88岁,终生操劳,是一条劳累的命。她生育过13个孩子,俗话说“儿多母苦”,仅就养儿育女来说,她受的苦也是够多的了。在她年过古稀之后,我们只想让她颐养天年,坐享清福。然而,她偏偏闲不住,总想找事做。家里人上班去了,她就满屋子转,扫地、抹桌、洗衣、煮饭……总之是见什么做什么,好像空闲原本就不属于她。劳动是外婆的需要,尽管她说是力所能及,但我们怕她受累,总劝她歇着。这便无法达成共识。直到外婆去世,我们作晚辈的也没能理解她。外婆逝世后,父亲成了家里的花甲老人。他是一位老中医,极为讲究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3.
忘不了的     
正我到老人院去看她,她独自坐在一张四方桌旁,下午茶时间快到了,桌上整整齐齐放着西式餐具。她看见我们倒还认得,叫我们坐下。问她是不是在等下午茶,她说午餐还没有吃呢!像她这样中过风的病人,吃过饭说没吃很常见,但她继续说,她坐在这里很久了,一直没有人拿午餐给她,一定是漏了她那份。  相似文献   

4.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广州白云区某老人院,由于两成子女很少去看望入院老人,该老人院近日规定,老人入住时子女将与老人院签订“亲情协议”,协议规定老人子女每月必须探望老人,每星期必须通电话。有家属表示,将亲情量化是形式主义,而且多此一举,难以执行。也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如果强制执行合同,将使老人与家属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
无言     
我的外婆十八岁就嫁给了外公。外婆曾有个心仪的男子,但他去当兵了,去之前,他对外婆说,等我,回来娶你。但外婆的父母是不等的,于是外婆嫁给外公。他们结婚前从没有见过面,两个人是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结婚的,然后一天天过下去。争吵是在所难免的,因为那时的贫穷,争吵几乎是每天都有。在母亲的记忆中,她的父母是在争吵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的,而外公,用的最多的是他的拳头。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听外婆提起那个当兵的男人,他英俊、善良,还会唱歌给她听。但传来的消息却是让人伤心的,有人说他在打仗中阵亡了,有人说他去了台湾,反正,她的初恋情人是…  相似文献   

6.
得知我要来老人院上班,朋友的反应基本上是两种。一种充满羡慕:“老人院的工作一定很轻松吧,整天没活干的。”在他们眼中,老人院住的都是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因此老人院的节奏是缓慢的,照顾好老人的吃、喝、住就没有什么事了。尤其是社工,陪老人们聊聊天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在长沙岳麓山脚下,流传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双腿残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女大学生周蓉,在大学求学的四年里,她那善良慈祥的外婆刘再英老人,默默地照顾着她。只因为有了这位外婆的爱与关怀,使她成为湖南省三好学生标兵,并被保送到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她也成为湖南有史以来第一位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残疾女孩。刘再英老人,用拳拳爱心谱写了一曲人间荡气回肠的亲情之歌。外婆,是我求学心中的一盏灯 1979年1月27日,我降生在湖南省祁东县城。父亲周惠民是县统计局的干部,妈妈王清秀是县人民医…  相似文献   

8.
正外婆本来是想把真相告诉他的,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只趴在他跟前呜呜咽咽地哭。外婆一辈子不曾嫁人。外婆不是我的亲外婆,她是子衿姨的娘。我母亲从小就和子衿姨要好,她们两家住对门,数着日子一起长大的。我小的时候,母亲忙着做活贴补家用,常把我送到外婆家去。子衿姨很疼我,视我如己出。在我歪着脑袋想该如何称呼子衿姨她娘的时候,子衿姨摸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叫外婆。"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该算是分手了 安缇休了今年剩下的年假,回家乡看望外婆。安缇每天总是借口去看望老同学而早早出门。她独自来到星湖边,静静地坐着石阶看来来往往的游船。她心里对外婆很愧疚,却无能为力。她的假期只有5天,外婆却盼了整整一年。  相似文献   

10.
外婆的手     
吴超 《老年世界》2013,(21):35-35
刚送走炎炎夏日,“秋老虎”又来势汹汹!一个周末的中午,我正打算在家里好好看一会儿书,出差在外的老爸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外婆的手摔伤了,让我买点东西去看看她。  相似文献   

11.
我的外婆     
我出生那年,外婆46岁。我16岁时,外婆就死了,年仅62岁。死得很惨,震惊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曾经达观爽快的性格与她的最终归宿,颇让人迷惑不解。 外婆的模样酷似高尔基《童年》里慈祥的外祖母,胖胖的,做饭或走路时有一点喘,一对大眼总是眯缝着微笑。母亲带我第一次来乡下见外婆时,她就眯缝着眼,只是冲我笑,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线。 以后外婆就爱把手放在我头顶上,说一些欣赏我的话。稍大一点后,每接受她热手的抚摸,我便沉浸在无限的温暖和幸福中,一个孩子最初的幸福是从他被欣赏中获得的。我喜欢外婆。 可能是伙食太素,…  相似文献   

12.
我妈极少说自己的事情,我们对她的过去知之甚少。今年四月父亲腿伤,我回去看他,给他买了一个智能触屏手机,里面存了他和我妈年轻时候的照片。我妈翻看照片,忽然对她的过去大谈特谈。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大为惊讶。我妈在公社当过会计,管理两百多人的大食堂,表现出色,公社要保送她去湘潭上大学,我妈拒绝了,因为要照顾瞎子外婆。  相似文献   

13.
5月8日,一部特殊的电影《飞越老人院》在全国公映。 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在这里,老人们年迈多病,或痴或傻,像濒临报废的破车,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直到有一天,乐观开朗、幽默大方的老周为了帮助自杀未遂的好友老葛振作,同时也为了让其他老人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着手组织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老人们充满热情地排练、设计逃离老人院,最后驾驶报废的公交车驰骋在公路上,登上了梦想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冰侣 《老人天地》2010,(3):38-38
一天,一位92岁的老人到老人院办理入住手续,虽然他已等了好几个小时了,可是他脸上还是挂着笑容。当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房间的样子时,老人就如同一个8岁小孩刚刚得到新玩具一样高兴,他兴奋地说:“我太喜欢我的新家了!”  相似文献   

15.
感谢庄重张玉庭策划/本刊编辑部No.1以手写心我终于娶了她。就在结婚那天,我告诉了她一个秘密:"我永远忘不了一位老人。"我说,多亏了他的帮助,我才有了认识她的机会。"什么机会?"她笑眯眯地问。"我曾拜托过那位老人,当只有我俩上电梯时停止五分钟,好让我好好地看看你。""那老人立刻答应了你,还关了电灯。""你怎么知道?"我吃了一惊。"那人是我爷爷,是我让他关的灯,我想考考你,看你会不会趁黑暗偷偷地吻我。""可我没敢吻。只说了一句:'小姐别怕,有我呢。'""也正因为这句话表明了你的庄重,我才决定走近你。"说着,她吻了吻我的…  相似文献   

16.
阿莲 《当代老年》2006,(8):11-11
我认识一位86岁的老人,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是一位备受儿女尊敬的老人。最近在拜访这位老人时,她说的一句话令我很感兴趣。她说:“老人要受到儿女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儿女,要敢于向儿女道歉。”  相似文献   

17.
外婆70多岁时,病得卧床不起,真难为了膝下的儿女们。一开始,外婆是由母亲和她的几位兄长轮流奉养的。后来,母亲从单位退休了,再加上几位兄长都添了孙子,照料外婆的重任一下子都压到了母亲肩上。开始我也为母亲鸣不平,说了几次,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倒一脸严肃地反问我:“你老这样说,不会是以后我老了,你不想照顾我吧?”  相似文献   

18.
子非 《当代老年》2007,(8):22-23
这是一则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故事,这是一段长达22载的至诚至爱谎言。 22年前,她冒名顶替,自称外孙女,认下一位洛阳老人做外婆。而实际上,真正的外孙女已不在人世。她不为名利,只想一心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马德 《金色年华》2008,(10):38-38
朋友晓胜的母亲住在城郊,71岁了,患了重病。我们买了东西去看她,劝她静下心来好好养病。老太太脸色憔悴,却安静从容,她对我们说,我知道我得的是癌症,你们别为我担心,我不怕死。  相似文献   

20.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11,(24):16-16
外婆又来了,迈着细碎的步子,背着蓝格子的小包袱,银白的头发,照例梳得一丝不乱, 时隔一年,外婆又住到了母亲给她准备好的卧室里,一张小床,干净的被褥,新鲜的水果。午饭是韭菜馅的水饺,外婆吃了一碗,然后,她拿出那些花花绿绿的药瓶,喝药。午后,她闲坐在胡同里,邻居们打招呼说:“来啦?多住些日子!”外婆就笑:“来了,多住些日子。”傍晚,又该吃晚饭了,饭后,我打来热水,外婆洗澡,上床,熄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