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束黄花     
上学第一天,布兰德雷太太开车将我送进镇里,告诉我说我必须得步行回家。 “只有一辆公共汽车”她用清脆快速的声音说,“车在镇另一头接农场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2.
林自仁 《老年世界》2006,(14):13-13
我退休后的生活,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走走,看看,写写。 早先,我在乡下教书,上下班离不开自行车。退休后,随儿子进城住,开始弃车步行。这不仅为了安全,更重要的是锻炼身体。步行很有意思,自由自在,随随便便,愿意走就走,愿意停就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11,(2):48-53
1.以前我不住校,高三每天6点半骑自行车上学,23点放学骑回家,一天17个小时不在家。放学后还不想回家,大半夜闲逛。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年近60岁的亲属,一生老实厚道。一日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一位50多岁的妇女骑自行车摔倒后不能自己站立,便好心下车相扶并送她去了医院。可她的家属来后,那妇女硬说是我的亲属撞倒了她,其家属也深信不疑。我那亲属被气得捶胸顿足,又找不到目击证人,只好为她支付了一万多元的治疗费。他事后对我说:“她怎么会变得那么没良心?以后我再也不敢做好事了!”我听后在想:这个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在平淡无奇的每一天中,无数的瞬间一栋即逝。然而,就在这无数微不足道、毫不惹人注意的瞬间中,却能捕捉到令人感动的~事一物。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便来自那一瞬间的感动。那令人感动的一瞬间,往往来自索不相识而极易忽略的人。有一降,我上下班骑自行车。山城路曲欢多,以自行车作交通工具的极其少见。我每天在往返途中,有一种形单影只的孤独感。路虽说不长,而我总觉得是在漫无边际的大漠中作长途旅行。终于有一天,我在下班回家的时候看见马路对面有一个骑车的人迎面而来。我仿佛看见了多年不遇的老朋友,那么熟识,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6.
对天津市区自行车交通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  邹南昌  周美玲 《城市》2003,(3):31-32
自行车交通体现了绿色交通的理念,它的存在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自行车交通的现状与问题、发展前景、改善天津市自行车交通的建议等做了论述。一、现状与问题目前天津市区自行车实际使用总量约280~300万辆,户均2辆,人均0.76辆,基本上达到适龄骑车人人均1辆的水平。自行车仍是天津城市居民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2000年城市居民出行结构中,自行车交通处在首位,占出行结构总量的51%(步行占34.6%,公交车出行占6.4%),但与1993年比较,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9.48%(步行增加6.64%,公交车出行增加2.34%)。如果再把自行车交通与公…  相似文献   

7.
10岁逛县城     
过了10岁,可以向大人申请进城了,金坛县城离我们家18里,那时还没有这样车那样车,到哪里都是步行,早上跑进城,晚上跑回家,没这个年龄走不动。那年9月,父亲批准了我的申请,我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蹦一跳上路了。  相似文献   

8.
镜像天下     
1.芬兰的无车日芬兰在今年的无车日活动,再一次提倡和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出行,以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状况。图为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街头,一位喜爱自行车的车友向人们展示他的独特而舒适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9.
现在社会进步,交通发达,城市内有公交、出租车,长途有高客、高铁、飞机,甚至一县之内从县城到许多农村也有客运和出租。在这样一个交通密集而全覆盖的年代,人们出行,无论男女,无论老幼,都是乘车,远途乘高铁、坐飞机,市内两三站地也会乘公交或打的,很少有人步行,传统的自行车也基本上被电动车、私家汽车所代替。如果现在有人出远门还坚持步行,人们一定会认为此人不正常。  相似文献   

10.
73岁的赵在和,不过是湖南省湘潭县文化馆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但12年来,这位老党员赔上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或骑自行车,或搭公交车,或干脆步行,行程8万多公里,为贫困学生募得近100万元助学善款,使471名寒门学子得以跨进大学校门。  相似文献   

11.
付秀宏 《老年世界》2014,(22):23-23
有一段时间,我很长时间没回家,大概有一个多月的光景。我平时总是一周回家一次。那一段时间,为了赶写一部书稿,几乎终止了一切个人活动。等我忙完了,回家看妈妈时,妈妈动情地说:宏啊,突然好几个礼拜不回来,真想看见你,心里像系着一根绳。  相似文献   

12.
有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它发生在我天真无邪的童年,却是我人生中一堂生动的课。 有天晚上,我去邻居家做客,直到很晚才回家。邻居家很远,在山谷的另一边。我回家的方向,正径直对着我家房子的前门。通常,在回家的路上我总能看到母亲房间的窗户有灯亮着,我知道,那是父母在上床睡觉前,为晚归的我打开的一盏指明灯。  相似文献   

13.
谢建明 《老人世界》2014,(12):40-41
河北廊坊人都习惯把安次区南部原来的八个人民公社称为“南八乡”,我的老家就在“南八乡990我们那里的人都管自行车叫“洋车”,想来,那是因为自行车原属舶来品的缘故。我从军20年,转业后在银行工作了20年,从海南岛到黑龙江,走了不少地方,但始终把自行车叫“洋车”。这样的叫法,并非故意崇洋媚外,只是一种习惯而已。现在退休了,生活条件好了,有了自己的家用汽车,外出方便快捷。但在市区,能骑自行车去的绝不开车,有时还骑着自行车带着老伴儿溜达一圈。每当我骑上自己的“洋车”,脑海里总会想起父亲的那辆“洋车”。  相似文献   

14.
曹凤茹 《老年世界》2011,(14):19-19
平常工作很忙,每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周六,安排好自家的事情,我选择坐晚车回家。这样,我就可以陪爸妈住上一宿。  相似文献   

15.
微信朋友圈有人深夜发了一条":没劲,越混越没安全感."我忍不住想起我的安全感. 我曾是个特没安全感的人. 小时家中一贫如洗.为了离开农村,我每天早上步行十多里山路去读书,晚上在夜色朦胧里回家,中间还要经过一片阴森的坟场,经常会冒出嬉皮笑脸的男人朝我坏笑.我每天手握一根粗大的木棍奔跑在山路上,不时告诉自己:考上大学,我就安全了.  相似文献   

16.
闲话老乡     
卢咏 《金色年华》2013,(6):72-72
从停车场到小蜗居要穿过一条马路,因马路要拓宽,从上个月开始,马路边上架起了一个简易的帐篷,并立起了钻地的设备,几个民工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地勘探地质,一直忙到下午6点多才停机。有一天傍晚下班回家,步行路过这个简陋的帐篷时恰好碰上他们开饭的时间,尽管他们旁边有条年久失修的排水沟,经常流着一些污渍之物,味道让人闻之欲呕,但他们似乎并不在意,一帮人依然有说有笑,开怀畅饮,甚至有时还会吆喝猜上几码……我从他们的谈话和猜码声中,知道他们是我的老乡。  相似文献   

17.
7年前,儿子遭车祸成了植物人。只因有父母深深的爱,生命出现奇迹,儿子竟苏醒并站了起来“我不用华丽的词藻,我不用优美的语句,扣动你的心弦,我只用辛酸的眼泪,苦痛的记载,赢得你的了解……”这首《真情写意》的歌与摄于南京市瑞金路的一张照片,向世人讲述了一段故事,这是一段绵延了整整7年尚未结尾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父亲吕学华,母亲翟秀萍,儿子吕勇。1992年4月13日晚7时左右,24岁的南京铜加工厂工人吕勇骑自行车下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造成颅脑窝底骨折,颅内血肿,头脑中线偏移,尽管实施了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倾听     
《现代妇女》2010,(7):5-5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老师校长,我来上学啦。您不能让坏人碰我,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叔叔阿姨,我在上学啊。您有不满去上访,我要活着回家。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笑     
正你别走我在楼下电梯间看到一个大妈拽着个小伙子不放,问起原因,那哥们一脸委屈地说:"我刚进电梯,想起好像自行车没锁,就赶紧出去看看,着急之下,一不小心放了个屁。"大妈怒道:"你在外面喊等等,我好心按着开门键等你,然后你进来放个屁就走?"收拾他孙子放学回家,抱着爷爷的大腿嚎啕大哭:  相似文献   

20.
这一期的主题是慢行交通.从小汽车进入中国工薪家庭并替代自行车成为标志性财产的年代起,步行与自行车的称谓就变成了慢行交通.但,"慢"不等于低成本,更不是低价值、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