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思想倍受后世统治者推崇,作为孔子诞生地的曲阜.也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曲阜的县官多由孔氏族人担任,在明代之前常由衍圣公兼任,逐渐演变为世袭官职,明代改为世职官职沿用至乾隆年间。  相似文献   

2.
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于2008年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这位孔家当代掌门人的溘然长逝,让“天下第一家族”人物命运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相似文献   

3.
发财多福 相传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吃了"菠菜炒豆腐",感到味道好极了,回到京城,还想吃这种菜,但皇宫里的御厨从未做过.后来有位朝官发现了皇帝的心事,便投其所好,向乾隆进言,说我可以指导厨师做一道菜,其味道可以超过菠菜炒豆腐,结果他以产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发菜加豆腐做了一道"发菜豆腐".这个名称和福建话中的"发财多福"谐音.因为这道菜色、香、味俱佳,又久负盛名,而且它的名称也意味深长,所以长期流传在沿海一带.如今在厦门南普陀寺还可以吃到.  相似文献   

4.
某王爷手下有个著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王府里的人喜爱。不过这个王爷从来没有给予过厨师任何鼓励,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天,王爷有客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点了数道菜,其中一道是王爷最喜爱吃的烤鸭。厨师奉命行事,然而,当王爷夹了一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说:“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5.
王丽芳 《老年世界》2008,(19):24-25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游览名胜古迹在于用心去感受,在于发“思古之幽情”。就说孔庙吧,最初是建于孔子殁后的次年,即公元前478年。当时鲁哀公命令祭祀孔子,始以孔子故宅三间作庙。而那三间故宅现今安在?今日自然是无眼福亲见的了。便是唐宋两代增扩的建筑,亦早被南下的金兵焚毁得片瓦无存。现在所看到的孔庙是经过明清两代钦定建筑完成的。仅在雍正帝手里,便拔银十七万两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  相似文献   

6.
厨艺更在丹青上
  张大千既爱吃、又懂吃,这两条是判断美食家的重要标准。什么叫“懂吃”?不仅要知道一道菜的做法渊源,还要深谙这道菜的食材,并知道去哪家菜市场能买到,还要能下厨做出来--算得上全科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万里对来看他的中央领导说:"我身体好,主要得益于长期坚持锻炼——打网球活动四肢,保持血脉畅通;打桥牌活动头脑,预防老年痴呆。"农家子弟买不起球拍20世纪30年代初期,年轻的万明礼在曲阜师范学校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参加了党领导的学潮运动。坐落在孔子故乡的曲阜师范学校,与孔府、孔庙一路之隔,儒学的深厚积淀让这所学校弥漫着  相似文献   

8.
小炒鱼     
相传明朝正德十二年间(公元1517年),巡抚南赣汀漳副都御史王阳明驻守赣州。王阳明原籍余姚,喜欢吃鱼。巡抚衙门的凌厨师技艺高超,经常变换做法烹制鲜鱼,王阳明十分满意。一天,凌厨师在炒鱼时,忙中出错,竟将醋瓶当酒瓶,把醋倒入了锅中,待发现时,菜已端上桌。王阳明吃了这盘滑嫩、微辣带酸的炒鱼后十分高兴,亲自走出食斋,问凌厨师此菜何名,凌厨师意外惊喜,忙说小酒炒鱼(客家称醋为小酒),王阳明听后连说:小炒鱼好!小炒鱼好!此菜因此而得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9.
饭店门前架着一口油锅,围着一堆人,都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场惊世骇俗的“吃蝇蛆”表演。“演员”是一位衣着朴实的中年农民。他望着锅内的滚滚热油,定了定神,将一勺洗净的蝇蛆放入热油中。一会儿,一盘油炸蝇蛆端上来。他举筷要吃时,围观的人都惊呼起来,劝他不要吃,他便趁此拉起了广告:“这些蝇蛆与我们平日在厕所里看到的蝇蛆完全是两回事,它们是在无菌的环境下喝牛奶和糖水长大的,  相似文献   

10.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我一向认为,游览名胜古迹,重要的不在于用眼睛观赏,而在于用心灵感受,在于发“思古之幽情”。就说孔庙吧,最初是建于孔子殁后的次年——公元前478年。当时鲁哀公命祭祀孔子,始以孔子故宅三间作庙。然而那三间故宅现今安在哉?今日自然是无眼福亲见的了。便是唐宋两代增扩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做人的本色     
曾到一所寺庙吃过一次斋饭。席间,我问老僧:寺院里的菜何以都这般素淡?不能将佐料配得充足,油盐放重一些么?老僧笑了,指着眼前的一碟青菜说:世人都吃青菜的,但又有几个品得了青菜真正的味道?你要品出青菜的味道,素素净净地放在水里煮了便可,我们吸取的有是青菜不失本色的营养;而世人席间所啖之青菜,看似做法考究,五味调和,味道鲜美,其实人们尝到的不过是佐料的味道,满意的不过是厨师生花的技艺。青菜真正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吃的人是并未得到的呀!是啊!我们在生活中可是时时处处在疏忽和遗忘本色?我家小孩,放在身边百…  相似文献   

12.
娉婷 《现代妇女》2008,(3):58-58
宫保鸡丁和宫爆鸡丁究竟谁更正宗,这个不重要。听说这道菜不光在中国饭馆内出镜率极高,在外国也是遍地开花。它对中国莱的代表意义相当于意大利面之于意大利,宫保鸡丁的来历一种说法是清朝时的太子少保丁宝桢宴客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左宗棠家的厨师自主创作而成。这可能就是今天宫保鸡丁有贵州四川两种做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爸爸不经常下厨,下厨必做一道菜——鱼番茄子,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道菜,每次都要吃个底朝天。爸爸做这道菜确实拿手。一整个的茄子不切开,先把它蒸过,然后在炭火上烧熟,直到茄子皮焦黄焦黄。接着,把茄子切成很多小块,但刀不能切到底,要保持茄子整个的形状放在盘子里。最后,把事先  相似文献   

14.
至于所有的爱怨纠缠,像炒锅中的那道菜,在甜酸苦辣中痛疼地翻滚,然后,成为餐桌上菜肴,而它是否美味,要看厨师的手艺。1一个半冷半暖的春日下午,在依琳的姑妈家,当软件工程师唐子对依琳自我介绍说他的爱好除了编写电脑程序,便是烹饪时,她能隐约看见他的嘴里有一颗牙闪着白光。一个镶了牙和喜欢在厨房里打转的男人,依琳觉得够俗。所以,晚饭一结束,她便借口加班,早早告辞。  相似文献   

15.
《伴侣(A版)》2011,(1):52-52
正"我真的是没办法了,什么茶啊、药啊都吃了,可还是便不出来……"在某医院治疗中心,年近五十的陈女士讲述了自己二十年来"吃泻药"的痛苦经历。  相似文献   

16.
聚会的误区     
我经常被朋友邀请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这些聚会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一顿。酒席上,朋友之间都免不了要找出种种理由相互敬酒劝酒,乐而忘形,直至大家都喝得昏昏然飘飘然、醉醺醺地相互说声再见各自散去。不愿散去的便围在一张桌子四周通宵达旦打起麻将来。这样的聚会经历多了,我便从心底生出一种反感,觉得实在乏味得很,没有多大意思。似乎朋友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品尝一个厨师的手艺,贪图一顿丰盛的美餐,每次参加完这样的聚会,我总觉得自己采一个乞讨者,并为此而陷入一种莫名的…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关于黑香肠的巨大争议期间,据说牛顿有意回避这道菜是因为《旧约全书》禁止吃带血的东西。牛顿去世后,侄女为他辩护说,牛顿确实克制自己不吃黑香肠和兔子(兔肉带血是因为它们是被勒死的),  相似文献   

18.
谢芳 《女性天地》2007,(10):43-43
意大利美食闻名世界,照理说,到了意大利是没有理由去吃麦当劳的,然而,在梵蒂冈圣彼得教堂附近的一次就餐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1,(22):16-16
回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擀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腾开去。忍不住!一端上桌便伸长筷子,吸溜吸溜地一阵狂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满,含糊回应:嗯,还是那个味儿。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5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我们发现他去过的有名的餐馆就有65家!鲁迅对于北京菜、北方菜非常喜爱。他喜欢吃油炸的东西,硬的东西。尽管他的胃不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两粒以助消化,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回到上海后,许广平甚至曾想为其请一位北方厨师到上海,但因为厨师薪水太高,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