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常常说儿女和父母的缘分是30年,从儿女出世到30岁,父母要好好地照顾儿女。这就是她照顾我们的方式。我结婚的时候是去年八月。那天我穿着白色的婚纱,婚宴的时候又换了一件红色的旗袍,旗袍很合身,是丝绒的,上面有鲜艳喜气的花。林桂花说你穿旗袍真好看,看到  相似文献   

2.
阿莲 《当代老年》2006,(8):11-11
我认识一位86岁的老人,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是一位备受儿女尊敬的老人。最近在拜访这位老人时,她说的一句话令我很感兴趣。她说:“老人要受到儿女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儿女,要敢于向儿女道歉。”  相似文献   

3.
罗兆栋 《老年人》2000,(2):20-20
妻子和我结婚30多年 ,家务事全由她一手包揽 ,我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现在我们退休了 ,依然是她一人操持家务。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小家。按说 ,两个人的家务活还算简单。可是 ,爱整洁的妻子一天到晚不得空 ,陷在油盐柴米里没个完。节假日 ,儿女们回家看看 ,她更是忙得团团转。人家说我比老伴至少要年轻10岁 ,实际上我比她还大几岁。一见老伴日渐衰老的神态 ,我就自责和不安 ,很想主动干些家务活 ,减轻她的负荷 ,让她也潇洒快活起来。可当我一拿我同老伴 争□/罗兆栋家务起拖把 ,她不是抢夺过去 ,就是横加阻拦 :“你拖…  相似文献   

4.
郑文 《老人天地》2010,(7):43-43
母亲有领导欲。我们家人口简单,我便成了她的重点“管理”对象。敬重父母是儿女的天职,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我不想被她管得太多,于是琢磨请个钟点工,每天两小时。  相似文献   

5.
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两年了。如今回家,物是人非,屋里空荡荡的,不禁倍感悲伤。母亲啊!您可听到了儿女的呼唤,您可知道了儿女的思念!母亲一共生育了11个儿女。她说,那个时代不搞计划生育,尽管儿多母苦,但她对每个孩子都视若自己的生命。1964年,出生不久的满妹云珍发高烧抽筋,父母多  相似文献   

6.
九州之花     
<正>古代的九州,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在我眼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勇敢的民族,中国人是最自强不息、顽强坚韧的人民。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她一路走过暗夜泥泞、荆棘和坎坷,和她的儿女们并肩作战,一路伤痕累累,于跌倒处生歌,于伤痛处生花。而今的九州,是我们中华大家庭典雅的称谓。我们六十八年历史的年轻人民共和国,她经历的路途还不足以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可是,中国这只文明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母亲90高龄了,身体还相当健康。近些年,她经常唠叨:“我这个家呀,什么都好,可惜的就是有3个儿女不在身边,大女儿在江西,二儿子在广东,三儿子在安徽,见个面不容易。在身边的几个儿女,又各有各的事,打个电话只听得到声音,却看不到人。”每当这时,我就明白母亲是在想自己的一个个儿女了。人老了怕寂寞,我理解母亲,她是想儿孙围着转,尽享天伦之乐。去年夏天,我在广东的二哥退休后,回到湘潭老家,陪伴了母亲好长一段日子,乐得母亲笑呵呵的。今年春节,儿孙们相约,20多人聚集在老人家身边,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还照…  相似文献   

8.
《老人世界》2013,(4):10-12
和梅云认识完全是偶然。2005年夏天,我退休以后在社区里帮忙,当电工。她呢,是社区请来的钟点工,我们年纪相当。有时擦玻璃要爬很高的梯子,我就过去帮她扶着梯子,时间长了,彼此有了了解。梅云的丈夫工伤死得早。一个女儿下岗在家没工作,还离了婚,带一个年幼的孩子。她退休后工资低.只好出来当钟点工补贴女儿。梅云的经历很平淡,和大多数母亲一样,生活里唯一的希望似乎就是儿女。我离婚很多年,儿子因为我离婚和我吵了一架,  相似文献   

9.
1983年暑假,我们一家到西安旅游。这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规模宏大的“碑林”参观,那精湛的古代书法艺术使我们叹为观止,一双年幼的儿女也聚精会神地与我们一起观赏。这时,一个外国友人笑盈盈地走过来,拉着我的一双儿女向我比划着,旁边的翻译对我说:“这位是比利时朋友,他说你的儿女很可爱,想给他们照张照片。你看行吗?”我和先生当即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比利时友人便将两个孩子领到碑贴旁,拍了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为她两肋插刀吃烤煳的饼,她为我义薄云天穿磨脚的鞋,我们是过命的交情。从前我就听闻:女子须远离婆婆,方能成全自己的幸福。我不信。婆婆说,她得到的告诫是:切勿与儿女同处一个屋檐下,远香近臭;切勿帮忙带孙辈,做多错多;与小辈愉快相处的要诀是,嘴巴闭紧,钱袋大开。当然,她也不信。  相似文献   

11.
海星星 《老年人》2005,(3):33-33
把儿女们养大成人后,母 亲已是满头霜花了。为了照顾 她的晚年生活,我把母亲从老 家接到了城里。 母亲原本十分仁慈,对待 每个儿女都一视同仁,不曾有 过偏心。但自从住进我家后,在 我和妻子之间,她手上的“那碗 水”就开始倾斜了。 我和妻子的生日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12.
小云 《老年人》2013,(10):34-34
从广东回老家湖南参加侄女的婚礼,看到一年未见的母亲似乎苍老了不少,想着独居的母亲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心里就非常难过。回广东前我提出让母亲跟我去广东生活,母亲未有同意,她说":我这般年龄怎么敢出远门,死在外头都没人收尸。"母亲身体不好,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便宽慰她说:"妈,你心好命大,活到百岁没问题。"不曾想,我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却把母亲惹哭了:"我哪里说得上命好,崽女都不在身边,连个伴都没有,哪天要是发急病死了,谁也不会晓得……"母亲情绪失控,我知道她常年独居,缺少亲情的抚慰,一分孤独占据着她的心灵。说起来母亲一辈子是被我们几个崽女拖累了。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四十多岁,母亲害怕自己再婚我们做儿女的心无定所,一次次与幸福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3.
多为民 《老年人》2005,(4):30-31
(一)离2005年的春节还有好几天哩,北京的洪大妈就别出心裁,开始筹办过年———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要在因特网上团聚。洪大妈有一双儿女,他们远在英国伦敦求学,每到过年都不能回家与她团聚。这让洪大妈牵肠挂肚,又十分遗憾。如今可好,有了互联网,她可以在网上与儿女们见面和交流了。洪大妈性子急,一大早就起床操劳,为儿女精心制作精美的贺卡。她选择贺卡的标准可高哩,一要喜庆,二要体现中国传统风俗。随着鼠标的点击,各式各样的贺卡纷纷飞来,洪大妈心里充满着浓浓的爱意。“我要挑一张带有优美音乐、画面漂亮、极富动感的贺卡,先存放在电脑…  相似文献   

14.
邓光圣 《老年人》2006,(3):31-31
我和老伴年近古稀,都有退休金,衣食无忧。儿女读完大学后,相继参加工作,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照理说,我们老两口的晚年应该过得舒适而快乐。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就拿我老伴和在深圳的女儿来说吧,她们闹矛盾,不是女儿不孝,恰恰相反,是女儿太有孝心了。她牵挂父母,怕我和她妈在老家生活孤独,就把我们接到深圳,住在一栋临海的别墅里。女儿女婿都是白领,收入不低。每逢节假日,他们就陪我们出门游玩、购物。平日里,也时常领着全家上餐馆尝粤菜、吃西餐。穿的戴的用的都尽拣贵重的给我们买。可是,这样住了不到半年,老伴消受不起…  相似文献   

15.
<正>我喜欢吃婆婆做的南瓜粥,喜欢把婆婆叫做“妈妈”。这一声妈妈,是发自我内心的呼唤……婆婆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一个善良敦厚的老人。她不善言谈,只是用她的行动关心呵护着每一个儿女。  相似文献   

16.
章法 《老年世界》2009,(2):20-21
2007年岁末,居住在湖南省益阳市的刘大妈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老人过世后,邻居柳女士忙前忙后,辛勤奔走,为她体面地操办了后事。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刘大妈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吗?答案是否定的!老人有一对亲生儿女。也许还有人会问:难道是因为刘大妈遽然离世,而她的一双儿女却不及赶回吗?不!几年前,刘大妈就开始饱尝病痛的煎熬,过世前几乎已经病人膏肓,而她的儿女就居住在和老人相距不远的另一座城市里。  相似文献   

17.
丁怪  燕燕 《老年人》2005,(4):22-22
3年前,与我厮守了66年的老伴突然撒手人寰。如果说老伴的死对我是致命的打击,那么,儿女接连而来的冷落,几乎将我推向崩溃的边缘。我是个80多岁的老人,一生养育了9个儿女。他们成家立业后,我和老伴又含辛茹苦,将他们的儿女带养大。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看到儿孙有出息,我们  相似文献   

18.
李奶奶是我的一位服务对象,她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李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女儿有工作,她的这个病又需要专业照护,于是她的儿女把她送进了北京市丰台区鹤童慈善老人院(以下简称“鹤童”),希望在鹤童的专业照护下使她病情好转,让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9.
她在15岁那年对28岁的他心动了。这段恋情最终落寞收场。在若干年后,当她发现,他是因为不想她面对他的落泊而选择离去时,她说:"我要挣足够多的钱,我要等到他慢慢老去,等他的妻子和儿女都抛弃他时,来到他身边,照顾他。"  相似文献   

20.
我家老妈虽然50岁了,却有一颗年轻人的心。假如你说她老了,她一准跟你急:“谁说我老了,我不是才四十多岁吗?”几个儿女常常逗她:“妈,您好了不起!请问您是如何做到年年四十的呀?”老妈听了总是自我们一眼,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你老妈是50岁的年龄40岁的心,哪像你们20岁的人却装着一颗70岁的心?”直噎得我们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