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环保的理念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天人之辩,即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关系的论争,我们不去赘述天人之辩在后来哲学争论中的各家之言,但这一理念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显然不可低估。今天我们在谈到环境保护时,最重要的理念仍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人合一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春季在养生上来说,是一个尤其关键的季节,所谓“春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此时若不注意养“生”,等于一年都白忙活了。那么,春天该如何养“生”呢?春季养肝重在“放”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这个万物推陈出新的时令,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  相似文献   

3.
王征 《炎黄世界》2013,(5):68-70
按百度百科解释,猎头,意为物色人才的人或者机构,是帮助优秀的企业找到需要的人才,这个词另外的说法叫做高级人才寻访。“头”者,智慧、才能集中之所在,“猎头”也可指猎夺人才,即发现、追踪、评价、甄选和提供高级人才的行为。在国外,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台湾地区把它翻译为“猎头”,大陆也称之为猎头,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梦     
智鸥 《华夏少年》2007,(9):54-54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5.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6.
“掉”的本义为“摇摆、摇动”,是一个实义动词。现代汉语里出现了不少“V+掉”“A+掉”的述补结构,“掉”的动词意义有所虚化,趋向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的实现以及向表示完成体的助词靠拢。本文从“掉”的共时语法分析着手,梳理“掉”在现代汉语里的几种用法及各自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王文正是审判“四人帮”特别法庭的法官。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胡风案”中,以公正而细致的调查,推翻了加在尚丁同志头上的“胡风分子”和“军统特务”两项嫌疑,使尚丁成为“胡风案”中少有的在当时就获得公正解决的案例。本文主人公尚丁,曾任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的秘书。尚丁案发后,惊动了周总理,因而就有了认真细致的调查。首先是推翻了尚丁作为“胡风分子”的不实之词。本文介绍了他在“军统特务”嫌疑上的甄别过程。  相似文献   

8.
1956年至1959年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事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10.
语文闲谈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相似文献   

11.
前两天看到《上海文学》2010年第1期上郑涌撰写的《哲思与文心》专栏的第一篇《傅雷仍在震撼、颠倒我们》,由此而想到“圣人”与“贤人”、“圣人”与“英雄”、“拯救”与“逍遥”、“启蒙”与“顺性”等问题。先说“圣人”,《说文解字》:“睾,通也。”就是说,圣人是通人。“通人”与我们今天说的“通才”概念似是而非。“通人”是从品德角度定义的,而“通才”是从才能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12.
彭承武 《老年人》2011,(11):11-11
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养”、“医”、“教”、“学”、“乐”、“为”等方面的工作,事情多、要求高、标准严、任务重。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做到“五有”,才能“让党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相似文献   

13.
巧连成语     
张刘福 《当代老年》2010,(12):51-51,59
你能否从“当”字开始,按数字顺序在空格中填出21旬首尾相连的成语,至“年”字结束吗?请来试试看。  相似文献   

14.
曾志 《中外书摘》2011,(7):34-37
中组部老干支部与郭玉峰进行斗争 1976年10月6日晚,万恶的“四人帮”终于被送上历史的审判台。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人帮”的种种倒行逆施及其蛊毒已深深渗透到社会肌体中,“两个凡是”,成了绊脚绳,阻碍着全国人民揭、批、查“四人帮”及其余孽,以及彻底否定“文革”。  相似文献   

15.
孙武科 《现代交际》2010,(10):200-201
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四个一”模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概论”课中贯彻“四个一”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要在“概论”课中贯彻“四个一”模式,重点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细心准备一份优秀的教案;真心上好一堂精彩的示范课;精心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改革论文;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此心安处     
虽然如今“大师”现形已不是什么新闻,但王林“大师”这出戏却唱得格外有料。从影视明星到高官巨贾,众星捧月的阵容,更显出王林的“道行”非同凡响。而且,以往的“大师”不过用些江湖把戏来治病疗疾(治好治不好另说),而王林却集治病、消灾、庇佑、转运于一身,可谓既治“病”,又治“命”;既能疗“身”,又能疗“心”.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12年以来,清华校长“贪腐门”,浙大校长“玩牌门”,北大“淫棍门”等层出不穷,这些“门”使中国大学的形象受到冲击,引发一系列质疑。  相似文献   

18.
汪钦 《公关世界》2008,(7):50-50
十年“浩劫”虽已成为历史,但说来依然让人不堪回首,尤其那些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功臣、志士,更是令人悲叹不已。“文革”第一个被害的邓拓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9.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11):60-60
“囧”,念jiong(三声)较早出处是在《韩愈诗》:“虫呜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本意是光明,现在被网友们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要理解这一点也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  相似文献   

20.
佚名 《老年世界》2013,(10):31-31
我国著名作家夏衍,在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忙说“我去叫大夫”,不料,夏衍用尽力气纠正道:不是“叫”,是“请”。说完便昏迷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