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山 《老人世界》2008,(4):29-29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三月,故又称“三月节”。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传说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之死。每逢清明,人们往往带上食品香烛到介子推墓前凭吊,后来就成为祭奠已故者的扫墓活动流传至今。扫墓开始称“墓祭”,到了唐宋,扫墓最为盛行,当时叫“上墓”“拜扫”。  相似文献   

2.
节气并不等于节日。虽然它们在全年生活当中都算个节点,但节日是用来庆祝和纪念的,而节气则是用来标识和照做的。当然也有赶巧到一块堆的,如岁首里的清明;也有被形容成的,如岁尾里的冬至,说是“冬至大如年”。可实际上,它们早先就是个节气。  相似文献   

3.
周琴 《老人天地》2014,(4):32-33
4月5日,农历三月初六,这一天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传说与历史之间:介子推并非被烧死
  关于清明节,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春秋时期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流亡,介子推忠心护主19年。后来重耳回晋国当了国君,介子推不肯受赏而隐居。晋文公重耳搜绵山找不到他,便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肯出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每年清明之前几天不生火,只吃冷食,谓之“寒食”,寒食第三日即为清明,这便是清明节的起源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普通的节气“谷雨”,于江西钟情诗歌爱好与写作的诗人而言,别具另外一层的含义,它差不多成了“诗歌”的代名词。江西“谷雨诗会”的前世今生一九六一年,由原江西省委书记、省长邵式平在当年四月十日省政协的座谈会上,发出关于农历“谷雨节”开展支持春耕生产文娱活动的倡议。座谈会提出,希望全省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工作,通过  相似文献   

5.
秋粥宜人     
今年9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白露”,白露是指地面水汽凝结为露,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俗语说“秋粥宜人”,广东省中医院药师余自强推荐一些健脾的淡粥,帮助人们清燥养生。  相似文献   

6.
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实施有关活动”的第45/106号决议,确定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从此,全世界的老年人有了自己的节日。由于10月1日是我国国庆节,因此,国际老人节的庆祝活动在我国一般安排在农历的“九·九”重阳节期间进行。由此,人们对“‘十·一’国际老人节”这个老年人的重要节日,越来越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手到病除     
下廉穴:肠胃健康,一身轻松 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的意思;“廉”是廉洁清明的意思。因为这个穴位位于手部,所以也称“手下廉”,就是说这个穴位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净清明。关于这个穴位,《铜人》曰:“头风,臂肘痛。”《资生经》曰:“胸肋小腹痛,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循经》曰:“脑风眩晕,腹痛如刺,狂言狂走。”上面这些描述,都指明了这个穴位的重要作用。其实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穴位还有一个作用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清明     
老古 《老年人》2004,(4):21-21
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清明之说源于夏代,秦汉列为节气,魏晋后成为民间节日。每到清明节,自古就有寒食、插柳、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插杨戴柳盛行唐宋。少儿折柳编冠而戴,意在珍惜年华。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清明扫墓始于战国的墓祭,汉代叫上陵,帝王要在先祖陵墓前祭祀,此后相沿成习。清明踏青于魏晋已盛,时称春禊,唐宋又叫寻春、探春。北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盛况。清明@老古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节日经过了几千年自在的、自发的传承,已经形成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表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古人说“四时八节”,其中二十四节气时令在民俗节日构成中至关重要。在这里,“节”的概念正是把岁时季候的渐变过程分解成像草节、竹节一样的间距,把节气相互交接的时间叫做“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中国人生产与劳作的独特印记,是在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历一年中,从立春至大寒共有24个节气。古往今来,我国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不少,有的很精彩。这里选录数副,供诸君赏析。 相传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上片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一上联:  相似文献   

11.
刘绍贵 《老年人》2014,(1):55-55
正古人根据日常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了天气变化,形成了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些节气预示着气候变化,告诉我们应该适时养生,通过饮食调节身体,以更好适应新节气。从这期开始,本刊特别约请刘绍贵教授对各个节气阐释不同的养生观点,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希望能对读者朋友的自我保健有所裨益。——编者  相似文献   

12.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因此人们历来都把九九重阳节当做老年人的节日和敬老的节日。1988年,上海在《上海市老年人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每年重阳节是上海的敬老日。这使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成为上海法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迄今已延续了近23个年头。  相似文献   

13.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纪念祖先的节日。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使重阳节成为全国老年人的节日,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4.
刘绍贵 《老年人》2014,(4):56-56
正清明养生要点清明节,亦有"寒食节"之称,是全年24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多在阳历的4月5日或6日。一般说来,这时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气温逐日回升。历年以来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节气,从养生角度来讲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为从立春开始,人体内的肝气会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是呼吸系统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发期。故此期内不宜过多补肝,而应以  相似文献   

15.
阳历二月四日前后。这是一年申第一个节气。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农谚说:“立春三日,百草发芽”。这时,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气温缓慢上升,万物开始生长。  相似文献   

16.
再过几天,即将迎来九九重阳,这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2013年7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老年节之后便是一年一度的“敬老月”,今年“敬老月”的主题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敬老文化”. 说到老年节和敬老月,自然要谈论老人。或许有人会问:现在有的地方,老人摔倒了没人敢扶;有的老人在公交车上逼年轻人让座,如果不从,动辄打骂动手;一些老人在公共场所跳舞,喧闹震天,只管自己痛快不理别人感受……这样的老人也要敬吗?今天我们该怎样敬老?  相似文献   

17.
李英 《华夏少年》2007,(11):37-38
九月九日下午,李老师来到教室布置作业,他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教师节。”李老师微笑着说:“是啊,明天是我的节日。我想让你们每一个人送我一份节日的礼物。”同学们小声的嘀咕起来,呀,老师向学生要礼物,那我给老师送一枝花,我给老师送一支钢笔,我给老师送……  相似文献   

18.
文清 《当代老年》2006,(1):52-52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在滇西北,流传着一个延续了五百多年的独特节日——“刀杆节”。 “刀杆节”又叫“刀杆圣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天刚亮,男女老少便穿着艳丽的少数民族服装,小伙子背着三弦、佩刀,姑娘背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绣花筒帕,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刀杆节”的活动场所——天子寺。天子寺在山腰上,是个古树森然的幽静场所。在这里,他们欢度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20.
垂钓的最佳时间杨欣季节和天气对钓鱼的影响极大。从全年看,农历3至10月是最适宜钓鱼的月份。俗谚说:“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鳖。”清明后,天气渐暖,水温增高,鱼儿经过冬休后,开始寻食产卵,日益活跃,所以好钓鱼。从一天来看,夏天和秋天最适宜的钓鱼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