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纳“边疆假说”命题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进运动”对西部的拓殖造成了大陆“边疆”的移动。作为相对概念的“边疆”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向西移动,最终在19世纪末基本消失在太平洋沿岸。特纳在分析这一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假说,论述了“边疆”对美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文章就“边疆假说”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边疆研究视域下的“中原中心”与“天山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原士大夫、文人墨客往往基于“中原中心”思维定势,通过诗词等文学作品对西域、辽东等边疆地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勾画。这种想象力被运用到西域,结果产生了“天山意象”,即西域被想象成异质的、荒蛮的乃至动荡的空间。所以,唯有破除“天山意象”,以边疆地带为边疆研究本位,站在边疆的立场体察边疆,而非仅仅从中原的视角俯视边疆,才能将边疆地域破碎的事和人连缀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进而勾勒出一副包括边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中国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3.
边疆一词,一般作为地理概念理解和使用。但自从1893年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其名作“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使用以来,它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即:它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边缘地带,而且可引申为开疆拓土、征服自然以及新的地域的人文精神。特纳的观点一度主宰史坛...  相似文献   

4.
自元明以来,黔西南地域就是中原进入西南边疆的国家官道之咽喉所在。为守卫和保证其畅通,明清中央政府都实施了强制性“军屯戍边”和移民政策,导致黔西南的移民达到黔省之最,外来商贾也云集黔西南地域从事边疆商贸,商贸文化景观遗存就是当时当地商贸经济高度发展的直接体现。本文站在历史文化景观的角度,采用古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方法,分析清代黔西南地域商贸历史文化景观出现和变迁所反映的清代黔西南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实施的国家化战略,同时对其未来的保存提出建立“历史地标”保护系统并建设地方商贸文化博物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沃尔特·P·韦布及其西部边疆史观梁茂信沃尔特·P·韦布(1883—1963)是著名的美国西部史学家。他与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同被尊为美国西部史学的“开拓元勋”。一位学者在考察西部史学的演变时写道:“比任何人更真实地塑造西部史学传统的两个人是特纳和...  相似文献   

6.
引言边疆学派是現代美国資产阶級历史学和经济史学解释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流派。这个学派主要宣传三个理論,即頌揚美国“民主”精神的“美国制度渊源論”、吹噓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例外性的“安全活塞論”、以及歪曲美国历史上地区之間关系的“区域論”。其中,对美国社会经济史影响最大的是“安全活塞”理論。这种“理論”說什么长期存在于美国历史上的“边疆”,曾经是調节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并使美国社会保持諧調的“安全活塞”,它“滋育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帮助了民主的传播,经常培育着拓荒者的自信心和个人主义,促进了民族主义,提供了经济机会,它对于东部許多人似乎是一条出路,它发展了发明才能和活动力——而它的核心就是自由土地。”  相似文献   

7.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美国许多作家一直想重新创造美国社会中的“边疆”概念。事实上 ,西部边疆的定居标志着盎格鲁撒克逊人往西的大规模迁居运动已经结束。虽然地理的边疆已经结束 ,但是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至少对美国人而言 ,西部是这个行星上具有意义的最后边疆 ,不仅仍然可能继续进行探讨和重新阐释文学中的那个边疆 ,而且仍然可能拓展涉及社会和人类问题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怀俄明家畜饲养者协会”是在美国西北部的牧牛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建立的。这个具有边疆特色的自治组织与怀俄明的开放牧牛业兴衰与共。它统治怀俄明达20年之久,是领地的真正主宰。在美国西北部所有的牧牛者组织中,“怀俄明家畜饲养者协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具有典型性。它对怀俄明建州和美国西部的开发曾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边疆论”是由研究经济趋势理论的创立者之一特纳(F.J.Turner)提出来的(“边疆”是指美国在殖民化时期建立的白人居住区的最远的范围)。在其学术生涯的初期,特纳赞同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观点。但后来,他提出一种新思想,认为西部的殖民化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具有  相似文献   

10.
边疆是跨界民族区别于非跨界民族的地域象征,跨界民族是边疆动态社会属性的特殊代表符号。边疆的社会性受跨界民族因素影响,跨界民族的地域性亦和边疆关联。边疆的前沿地域特征与跨界民族互动内外的特点,必然要求两者在中国建构良性周边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赋予外交内涵,可谓之"边疆外交"。"亲诚惠容"的跨界民族关系互动是促进良性边疆外交建构的关键环节,良性边疆外交则是良性周边外交的具体展现。跨界民族与边疆外交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的天然互动逻辑关系,注定了良性边疆外交的建构离不开友好跨界民族关系的打造。  相似文献   

11.
晚清新的东北亚格局下,以图们江区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边疆与周边”的国际区域;在晚清珲春境内的图们江区域,特殊时期、特殊地域形成了特殊而又颇具规模的中俄边界族群,其中的六类群体引发的中俄边务彰显边疆治理与周边地区的互动,此种历史场景下,珲春边疆的治理超越了边界而呈现出“涉外性”特征,从中展现边疆、边界、周边三个理论概念的因应关系。此说衍生于以图们江为中心的近代东北亚区域,是全球化带给人们对于历史认识的一种新思考,其重要启示在于建构中国边疆学的话语体系,既需要一种综合、系统与辩证的理论方法与视野,也需要全面、具体的实证研究与科学验证,否则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难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2.
陆疆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构与社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陆疆经历了从四夷各自聚居到多民族逐渐杂居的历史演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是继承历史的制度创新.建国60多年以来,边疆已呈现出城镇杂居、乡村聚居的居住格局,这种居住格局为和谐边疆的构建奠定了地域及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多民族杂居格局的范例表明,多民族杂居的和谐边疆社区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因而本文从中国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其他多民族国家陆疆民族居住格局比较角度出发,论述多民族“杂居社区”的意义及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3.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一直是云南边疆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影响着云南边疆多民族间的团结与稳定.在构建和谐边疆的视角下,研究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并提出有效抵御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侧重于多角度的抵御对策分析,认为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是最有效的抵御宗教渗透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过了长期的政策实践,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新时代,进一步推进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边疆治理水平以及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等具有重要意义。将韧性理论引入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思考中来,可以产生新的理论认知。在韧性理论视阈下,一方面,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需要有效提升自身“适应力、组织力和层次性”。另一方面,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则需要关注“边疆感知、边疆抗压、边疆恢复、边疆发展”全流程。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现阶段沿边省区则可以通过“通”“聚”“特”“联”,推动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09,(17):60-61
几年前,一个由美国著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理查德·弗罗里达所发布的“全球最具创造力的国家”排名榜显示,瑞典取代美国成为最具创造力的国家。历史上,美国发展的原动力一度等同于创造力,而这个等式已被打破。  相似文献   

16.
朋友在美国著名的麦道飞机公司做事,做的是工程师,麦道是著名公司,自然令人心神往之。每到麦道公司年度庆典允许员工家人参观设备时,我们一行会在“麦道朋友”的引领下鱼贯进入麦道之门。 朋友在那里一做就是8年,人缘已经好得一塌糊涂,带我们进入时,他的头像个“叮咚鼓”一样前后左右摇摆不止。 因为是给美国最正规的公司之一做事,因此朋友的薪水也一向十分“正规”。在美国十分忌讳相互之间问询薪水的,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出现的高强度“政治势能”给边疆治理及其现代化推进以强烈的影响,从而昭示边疆治理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关注边疆的“政治势能”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关注性政治势能是因边疆治理中的关注力改变而形成的势能,价值性政治势能是因边疆治理中的目标追求改变而形成的势能,一元化政治势能是因领导体制变化而形成的势能,机制性政治势能是因机制运作效能提升而形成的势能。大体上讲,关注性政治势能和价值性政治势能偏重于边疆治理的决策和政策效果评估,但对边疆治理过程的其他环节也有深刻影响。而机制性政治势能和一元化政治势能偏重于边疆治理的决策执行,但对边疆治理过程的其他环节也有深刻影响。因此,“政治势能”贯穿于边疆治理的全程,并对边疆治理形成全方位的影响。“政治势能”的构造成为边疆的一种中国特色治理模式,是中国当代边疆治理的“治理密码”。  相似文献   

18.
一弗雷德里克·J.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1861——1932年)是美国“中西部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个写作较少、但对美国史学影响很大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他一生中,写了总共不超过卅篇论文,其中有些收集在《美国历史的边疆问题》一  相似文献   

19.
特纳之"边疆学说"自诞生后,曾主导美国史坛达三四十年之久,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西部史学派。边疆学说最具创新之处是将"自然"视为美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形成与演进的重要基础,并吸收了进化论思想。在研究方法上,特纳吸收了哈德逊河派画家的创作意象,很好地论证了其观点。从环境史角度来看,"边疆学说"存在历史主角的缺失、无视西进运动的负面影响等缺欠,它多被指责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倾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我国边疆正面临全球化、媒介社会、风险社会、公民社会和中国崛起等多维理论及时代背景的综合影响,由之构成了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地球环境”“媒介环境”“社会环境”“公众环境”和“国家背景”等深层次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强化了我们对边疆问题的深入理解,也影响了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外部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