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约瑟夫.奈发明了“软权力”一词,并于2004年发表了一本新著《软权力:在世界政治中获得成功的途径》,然而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软权力概念,也不曾解释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功能。软权力的关键性要素是对他国的说服劝导,并需要对他国的利益和利害关系做出响应。硬权力无法维持国际领导权,因为它把其他国家视为异己,是一种消耗性权力。软权力是可持续的,并且需要对国际关系做出应答性处理。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视野下的软权力暨中国软权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瑜 《兰州学刊》2005,(3):13-18
冷战结束以后,另一种构建在文化、意识形态、信息力、国际规则等之上的非物质化的特殊力量--软权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隆兴并日益成为21世纪权力竞争的核心部分.各国权力竞争也愈加呈现出"软性博弈"的态势.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国家权力分散与集中的趋势,使各个权利中心与行为体一道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权利拥有者与行使体.中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战略以应对由此而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国既拥有丰富的软权力资源与优势,又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软权力的建设与软权力资源的培育.使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重大的作用.以此来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与维护增强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都参与了讨论,为社会管理创新出谋划策,在许多问题上初步形成一定共识。但理论一旦与社会管理的现实困境联在一起时,却发现学理的分析并不明显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有必要采取软权力与硬权力的研究进路,形成一种更具洞察力和分析力的理解框架。在分析软权力的特点、功能及运用原则基础上,也提出软权力行使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础原则。  相似文献   

4.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美国在伊拉克的遭遇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努力进一步凸显了"软权力"说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约瑟夫·奈的"软权力"说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保罗·肯尼迪对"软权力"说的质疑依然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关键是能否通过构建一个可以量化的诠释体系而把"软权力"说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衔接起来;或者通过对"同化性"权力学说的深入阐释而重新解读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中国的历史遭遇和现实处境使中国学者更为重视"软权力"问题,并且应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率先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文化是一种软权力资源,但其本身并非软权力。中医药文化要实现软权力化,必须借助媒体有策略地进行国际传播。为此,应全面考虑和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传播主体上,积极推进政府角色地位的转变;传播客体上,进一步加强目标受众的细分工作;传播内容上,尽快凝炼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传播形式上,继续加深与国际主流媒体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体系上,尽快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徐大超 《阴山学刊》2009,22(6):112-116
成为“政治大国”是日本所确定的国家战略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灵活运用“软权力”,以推进“政治大国”战略。通过增进共同价值观,扩大文化吸引力,打造“地球贡献国家”等外交手段,日本拓展了国际政治空间,提升了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事务发言权,改善了国际形象,为走向政治大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软权力建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权力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且还可运用于国内政治治理。目前,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面临着腐败、社会不公正、官民缺乏政治互信等问题,因此通过提升执政党的执政价值观的认同性,有效治理腐败,解决发展后问题等途径和对策,加强执政党的软权力建设,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就显得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8.
刘艳萍 《阴山学刊》2006,19(5):90-94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硬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现实基础,但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根本性权力并不必然来自于国家的硬权力,精神的或心理的联系才是政治权力的本质所在。在当今世界,单面的权力是有缺陷的的权力,重视软权力已经不仅仅是理论问题的探讨,而是各国在实现国家利益中应当普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儒家基督徒"特指明末清初以来服膺、实践儒家存在方式并认信基督为终极信仰的知识性个体."儒家基督徒"具有其合理性存在的思想资源和儒学与基督教历史性对话的历史经验.关于"儒家基督徒"的论说为儒学与基督教对话提供了有趣而艰难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软权力与公共外交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决策层和媒体话语之中。由于这两个概念似乎在广泛的传播中通常可以相互代替,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表意不清,相互混淆。由于软权力适用于国际关系及其他领域,有时会超离公共外交的领域之外,因此需要对二者进行更为恰当的区分。此外,人们也可能会通过公共外交获取对硬权力的支持,诸多关系非常复杂。因此,或许应该在寻找简单模式之前,首先阐明其复杂性:1)认识公共外交相关概念的复杂性;2)认识软权力相关概念的复杂性;3)厘清公共外交与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关系;4)搭建一种解析公共外交与软权力复杂性的模型(matrix);5)从该模型的视角探讨公共外交与软权力相关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概念与"软权力"概念有着同出一源或者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但它们并非是等同的,而是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实现路径和目标对象。目前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已有较大提升,然而国际"软权力"并未同步增强。在总体上,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偏于"内省性"发展,缺乏勇于追求国际权力的"外向性"特征。"软权力"的目标指向是对国际权力的追求,关键是采取非强迫性的"吸引"或"说服"的方式。在国际社会现有逻辑和语境下,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无法回避国际权力问题。中国的外交事务不应仅仅对西方立场作出被动回应,而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自己的"价值立场"、"话语系统"和"公共产品"。在新世纪,国际权力的转移给既是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谋求国际权力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仅仅专注于或满足于"文化软实力"诸项指标的提升是不够的,必须拥有充分的"他者"意识、占领时代"文化制高点"的勇气,以及不断提高对外"说服力"的举措等。  相似文献   

12.
桂翔  郭立新 《江淮论坛》2012,(4):132-136,104
全球化时代是国家间利益空前密切相关又矛盾凸显的时代。利益的休戚与共,使传统硬权力空间萎缩;文化软权力走向前台,成为保护或扩张利益的主要方式。文化软权力实质是思想控制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总结当今西方软权力的行使,无非是通过模糊对立、软化立场和制造同意而实现的。对于受到外部文化软权力侵蚀的国家来说,发展和夯实自身的文化软权力才是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析中国和平崛起中的软权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效峰 《兰州学刊》2005,101(3):19-22
中国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它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其中,软权力既是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数.它是硬权力的重要补充,具有硬权力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离不开对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都参与了讨论,为社会管理创新出谋划策,在许多问题上初步形成一定共识。但理论一旦与社会管理的现实困境联在一起时,却发现学理的分析并不明显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有必要采取软权力与硬权力的研究进路,形成一种更具洞察力和分析力的理解框架。在分析软权力的特点、功能及运用原则基础上,也提出软权力行使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础原则。  相似文献   

15.
软权力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稳步提升“软权力”。公共外交是世界各国塑造本国形象,增强软权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试图探讨开展公共外交对提升国家软权力的具体作用,并提出中国发展公共外交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柳熙福 《理论界》2013,(1):21-23
软权力在由硬权力形成的权力关系之下也可以发挥作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和利马综合症就是其例子。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不管哪一方处于硬权力优势,行为体双方都能发挥软权力。软权力并非是硬权力强国的专属物。并且为发挥软权力,即使首先使用硬权力,如果未能满足他国对利益的期待和需要,最终软权力也将难以发挥,甚至会消失。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自然权力向政治权力的转化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三人决斗”分析自然权力向政治权力的转化过程可以发现,一方面,人们从不合作走向合作是自然权力双重含义的矛盾运动过程;另一方面,任何合作的前提是,具体的个人期望在联合起来与他方发生冲突以后.参与合作的各方能够达到彼此所设想和同意的力量均衡。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权力化的一种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对文化软权力化作出一种传播学的分析.作者认为,文化要转化为软权力,就必须借助大众媒介传播到国际社会(尤其是目标国).文化软权力化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力得以充分展示和实现的过程.在文化传播力的积极推动下,一国的文化就可能提升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世界文化(或国际文化),从而软权力化.基于此,国家在制定各项对外传播策略时,首要的是要明确对外传播战略目标--文化软权力化.  相似文献   

19.
20.
辛本禄 《河北学刊》2012,32(5):136-139
社会权力结构变化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前工业社会,农民和奴隶没有独立性的私有产权,产权与神权、君权、皇权联系在一起,失衡、固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很难发生,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往往依靠武力;早期工业社会的权力结构呈现一种相对多元结构,产权私有制与市场制度结合,公司制企业替代传统作坊等创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开放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共存于同一经济组织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结构带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权力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