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叙事艺术探幽□张来芳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精华,它根植于民间沃土,充溢着清新纯贞的气息,以其丰厚的思想内容和质朴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由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朱霞副教授撰写的《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转型及其多元文化背景》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正式出版。该书是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转型及其多元文化背景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全书分为八章,约27万字,以当代藏族作家汉语文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转型与多元文化背景的关系,以问题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描绘了转型期错综繁复的文学图  相似文献   

3.
汉语新诗的成功,香港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因为香港新诗界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迄今最为完备的新诗运作机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汉语新诗领域的真正定型,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放的香港.香港新诗通过对香港这个特殊的区域诗兴情感的抒写,为汉语世界保存了卓然独异的都市诗歌和南国情愫.只有在世界化的格局中审视,汉语新文学和汉语新诗才有了新的价值体系,才有了新的传统内涵.香港始终处在面向世界的开放状态,它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汉语文学和汉语诗歌走向世界文学的重大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萧梁帝王诗歌题材琐屑的多重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梁帝王诗歌体裁琐屑,其原因颇多.除了萧梁帝王喜好平俗外,乐府民歌的启迪,赋对诗歌题材的开拓,文学观念的演进,学术研究对诗歌题材的拓展,巩固政权的政治考虑等都是导致萧梁帝王诗歌题材琐屑的原因.萧梁帝王的诗歌,主题和风格均受到了乐府民歌的影响;而"赋"这种文学形式,更能表现萧梁帝王逞博示能的文化心理,所以,在诗歌中,他们也借鉴了"赋"的艺术技巧;进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萧梁帝王的文学观念,亦使题材趋于琐碎,他们的学术研究,更使其诗歌题材广泛化.  相似文献   

5.
一、引子 一个民族的民歌总是该民族文化情感和智慧的象征。藏族民歌是陈述藏族文化的迷人的符号系统,是藏族心灵世界向世人敞开的一个窗口。解读这些符号及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文所说的陈述方式),一定意义上就是解读藏民族的心灵。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既与各族民歌有相通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相通,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推及其他民族民歌的陈述方式;因为相异,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看到藏族区域文化的多种因素在陈述方式上的独具特色的整合。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深深地烙上了本民族文化的印迹。这些陈述方式作为传达藏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因素,它与藏族文化是两相确证的,  相似文献   

6.
论汉乐府叙事诗的发展原因和表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乐府民歌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罕见的现象。它以叙事诗为基本体裁,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言、杂言体的直接源头。但在此后两千年的诗歌流变中,除了文人有意识地模仿乐府创作过一些叙事诗以外,绝大部分古典诗歌(包括民歌和拟乐府)都是以抒情为主的。为什么叙事诗能够在汉乐府民歌中得到集中的发展,而以后却未能蔚为大宗?本文试图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藏族当代汉语诗歌审美想象的独特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诗人的汉语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浪漫的民族天性与浪漫抒情、地理童话与魔幻表达契合而成的瑰丽意象.这些因素具有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创作景观.  相似文献   

8.
藏族民间文学十分发达,在其众多的民间文学样式中,民歌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优秀的藏族民歌能够展示出藏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的奇丽旖旎的风光、优美如歌的语言、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神奇魔幻的宗教境界、别具一格的民族心态……总之,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生活的艺术显现。藏族歌手在其广阔而独特的艺术背景之下创造出了反映他们审美情趣和  相似文献   

9.
<正>藏族新民歌,是藏族人民新生活的反映。我们称它为新民歌,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是新的,也是针对藏族传统民歌而言的。那么,藏族新民歌的时限,应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诗歌节奏不是由顿构成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歌的节奏是由分割成两三字一个的节奏单元即“顿”构成的,这就是“顿诗论”。这种理论并没有经过诗人,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诗歌爱好者认真的讨论和认可,却成为二十年来各种出版物(从严肃的科学著作到普及读物)解释汉语诗歌节奏结构的唯一理论。在林彪、“四人帮”文化法西斯主义压制下,连起码的,几乎是纯技术性的讨论都被窒息。对“顿诗论”表示不满的人很多,但出版物上却只有顿诗论听不到反对的声音,现在该是认真讨论这问题的时候了。“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这是毛主席的遗愿,我们的诗人有责任和人民一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从意象及其审美特性入手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代藏族诗人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相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这可以说是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从分析诗歌意象入手,并由此深入当代藏族诗歌,我们不难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代藏族诗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仓央嘉措之歌〉与藏族民歌》一文,全面论述了《仓央嘉措之歌》(以下简称《仓歌》)与民歌的关系,重点辨析了目前学术界“《仓歌》就是民歌”的观点。该文共分四大部分。首先,作者从四个方面指出了《仓歌》与藏族民歌的相似点,即语言、结构、比兴和比拟手法上的相似。然后,从作家文学同民间文学的差别、《仓歌》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 闻名中外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古代藏族人民奉献给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最宏伟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而且在民间还是一部“活着的”最长的说唱史诗。它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民歌、谚语、民俗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生根在广大人民的心上,反映了藏族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和艺术情趣,而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吸取并集中了藏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广泛运用藏族民间文学的传统形式,技巧和创作方法。正如段宝林同志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的作品象一条条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他不仅在小说、诗歌、杂文的创作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丰富与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文学语言问题上所发表的一系列精辟见解,以及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确立所进行的斗争,对于我国语文改革运动的发展,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鲁迅关于文学语言问题的这些重要论述与可贵实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革前期与后期重要的文学现象,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抒情模式,两者都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政治语境和文化根源上看,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天安门诗歌是文革主流文学的寻常组成部分,它不能承担揭开新时期文学序幕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藏族地区是歌舞的海洋,藏族人民喜歌善舞,因此藏族民歌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根据藏文史书《拉达克王系》记载:远在雅隆部落首领德学勤时期,约公元二世纪后半期,“歌舞已发展起来”。其民歌体裁,按现在藏族分法,一般可分为“鲁”体和“谐”体两大类。“鲁”体民歌产生较早,“谐”体民歌产生较晚。但是“谐”体民歌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文学发展的第三历史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文学发展的宏观历史来考察,文学在诞生之初是以口头方式创作、传播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口耳相传.这一时期的文学我们称之为口头文学.口头文学的典型形态是民歌,这种文学形式在今天依然保留着,在一些边远地区,它依然是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所谓俗文学,一是民间文学,二是文人拟作。于是若讨论民歌,还须观照“拟民歌”,尤其是具有民歌视阈的理论,它们虽如散金碎玉、吉光片羽,却也实在是价值不菲。自文学“自觉”之后,雅化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回归“本色”、“亲风雅”、“真性情”的宏论间出,但皆“羽弱声微”,未能唤醒学界,民间文学始终是文人文学的附属物。虽然民歌、拟民歌早已登上大雅之堂——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但还没有真正走进现当代文学史。学界并没有正视民歌一次次地对文人诗的挽救,并没有看清音乐性才是诗歌一以贯之的红线。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我国五十五个兄弟民族中,藏族是人口比较多、居住区域比较广阔、文化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古代的灿烂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藏族古老文化中,固然作家文学有着令人信服的成就,但从藏族先民起,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真正反映不同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审美观念、道德情操及民族心理素质等等的,还是它的民间文学了。藏族民间文学是上下几千年,纵横五省(区)的民族文化的宝库。正如拉巴平措所说:“民间文学浩如烟海,不仅有大量短小精悍的民歌、神话、寓言和自成体系的民间故事,还有流传中  相似文献   

20.
“五四”以后的《诗经》研究,拨开了笼罩这部古籍的重重封建迷雾,澄清了它的本来面目,把它认定为一部文学作品——一部上古的诗歌总集,推倒了强加给许多诗篇的封建伦理说教,以新的时代精神给予新的解说,并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创作经验的总结.这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其影响极为深远.从50年代起,中国大陆的学术界更多地强调《诗经》的民歌集性质和文学价值,宣扬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