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白的<妇女闲聊录>从文体来看,完全是一部标准的口述实录,但作者本人、出版社、评论界都将其看作一部独立的长篇小说.口述体被小说借用缘自于后现代思想背景.后现代社会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带来了信息碎片的泛滥,消解了纯文学以陌生化的自然语言为媒介并且包含具有精神深度的隐喻性叙事;而消费社会的泛审美化也消解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妇女闲聊录>正是通过林白的记录和作品的发表,使得木珍的原生态生活产生了"移位",让我们在"他者"的生活中感受了阅读的震惊和陌生化,从而获得了叙述的意义,也具有了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后现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一部重要作品,一直以来评论家和读者都只把注意力放在作品的实验性和独特的叙事技巧上,着重于对文本本身的解读,而本文从作者、人物和读者三个角度深刻解读了这部作品的自由主题,揭示了作者创作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3.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于宏伟 《理论界》2009,(7):125-126
鲁彦早期也就是"<柚子>时期"的作品,流露出的多是热烈浅白的感情宣泄,浪漫主义的特征在这里表露无遗,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作品体裁界限上的模糊难辨--兼有小说、散文两种体裁的创作特征.后期作品慢慢地把为人生的焦灼苦闷,转化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他以朴素自然的表现形式,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勾画出了故乡农村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作品呈现出坚实的写实之风.鲁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国民精神现状的探寻和对他们生存状况的忧虑,正是这一根精神的主脉将他前后期的创作风格浑然天成地整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架空历史小说"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类型小说,作品众多,影响日大.从总体上看,它已形成三种主要叙事模式,并具有科技决定论和进化历史观、"代入"快感和情感宣泄、启蒙心态和民间立场、文类混杂和文本互涉四个主要特征.它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庄子>杂篇中的<盗跖>,晚清"翻新小说"是它的叙事传统,鲁迅的<故事新编>的创作理念以及新历史小说中的部分小说的情节模式也给予它启发,而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和中国作家黄易的<寻秦记>则是它们的直接模仿对象.从主导叙事语法和审美品格来看,"架空历史小说"仍旧属于历史小说类型,属于一种新的类型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6.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开启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先河,具有丰富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离奇的故事和各种不平常的写作技巧的应用使得难以对作品进行"主题认定";在使用大量"造真"手段的同时,设下许多陷阱暴露"虚构",使小说成为"元小说";反体裁、戏仿、反讽、游戏文字等试验性的写作手法都表现了突出的后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南迁>、<胃病>、<马缨花开的时候>都有着或浓或淡的宗教色彩,同病相怜之爱的情节、寻求爱而不得的悲哀结局、寻求基督的慰藉摆脱苦恼,成为这些作品的一种倾向.这些小说塑造了受难者、拯救者两类具有宗教意识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郁达夫两次进入教会学校的经历、具有基督教色彩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其小说的悲剧基调、忏悔色彩、拯世意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小杰 《理论界》2009,(7):121-124
对于高晓声的评论,一般认为他是描写当代农村的高手,又或是继承了鲁迅批判社会的笔触.不过如果纵观高晓声的全部作品,就显得不够中肯.其实高晓声的小说根据其迥异的风格可略分为两类:除<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这些典型现实主义小说外,他还创作了具有<山中>、<鱼钩>、 <绳子>、 <钱包>、<飞磨>、 <心监>等现代意识的小说,这部分的小说才是他文艺理想的真正的体现,而这恰恰是高晓声小说研究者一直忽略或语焉不详的部分.正是因为这份现代意识,高晓声的小说才会从写实描写农村的生活转而描写人物,从描写人物转向深入人物灵魂和处境,故他不仅农村小说卓有成就,而且还写出了一系列呈现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这篇论文试图从他的文艺思想和作品来研究他小说所蕴含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
师旷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主乐太师,同时也兼有瞽矇的身份,即以歌谣的形式向王侯贵族陈述王室的历史.<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师旷六篇",虽不是师旷所作,但它们传自先秦,皆以师旷为题材.<汉志>"师旷六篇"皆散佚,但我们仍可从相关史料中辑出与其相类者六篇.这六篇作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在体制上由客主双方展开论辩,论辩的过程并不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只是展示双方的才智;辩词语言通俗并且押韵.大量的歌谣韵语夹杂在散文之中,说明它们是以声音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大众文艺.这类可称为杂赋体小说.第二类的特点是以散文的形式层层递进,进行叙事,可称为散体小说.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体制上保存着讲诵的技艺特征.这对探讨小说的起源和流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享誉文坛,但他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已经在早期小说<邂逅集>中充分地显现出来.作品通过对普通人的平凡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描述,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从他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中发掘民族心理的深刻内涵,表达对自然和谐的人生境界的执着追求.由于他的人格理想和生活趣味与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以及集体无意识具有隐秘的深层联系,所以汪曾祺小说具有强烈的魅力和持久的影响力.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以及淡定自如的叙述风格,形成了汪曾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