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扇面书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期"杨修与魏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再有<晋书·王羲之传>一文中记载了王羲之为蕺山老妇题扇之事.周密<浩然斋雅谈>一书亦载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应人之请在扇上题诗的故事.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扇面,则是宋朝亡国皇帝赵佶御书的草字绢质扇面,该扇面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书画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书画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笺扇店,其作用与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笺扇店经营商品以信笺、扇骨、扇面为主,到此时则转为主要经营书画作品,这种转变使其成为了书画市场中的重要成员.同时,笺扇店的经营模式在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差别,北方以北京荣宝斋为例,其选拔制度、经营形式和宣传方式都充满着封建色彩,经营成本较高;南方以上海朵云轩为例,其经营方式、宣传手段则较新颖自由,充满着新兴活力与勃勃生机.这种区别是历史和地域的差异,也是由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我们亦可从清末民初笺扇店之变化中感受时代变迁下的中国书画市场流变.  相似文献   

3.
<正> 提起我国书法大师王羲之的故里,人们往往以为在浙江绍兴,甚至直指绍兴兰亭。其实,王羲之真正的故里是在今山东省临沂县,即古琅琊。这是《晋书·王羲之传》上,说得明明白白的。人们把绍兴当作王羲之故里,可能是因为:一、羲之曾为会稽内史,晚年又定居于会稽山阴(即绍兴);二、在绍兴兰亭,羲之曾与太原孙统等四十二人宴集修禊,并亲书名作《兰亭集叙》;三、有些关于羲之的美好传闻,如“写经换鹅”、“书扇价昂”、“巧贴春  相似文献   

4.
装池的由来     
最近在文汇报上看到几篇有关装池(俗称裱画铺)的文章,并附印修复后的唐寅《仕女图》以及修复后的唐摹本王羲之的《上虞帖》,惊叹裱装名手巧夺天工,能使名书画“起死回生”。裱装师傅在修复过程中,要沤心沥血费不少心机,经过不少手续,才能保护名贵书画不受损坏,裱装以后还要经过接笔高手把书画笔划间的蚀迹、蛀洞以及残缺填补得天衣无缝。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尽善尽美。裱装艺术真是抢救古代书画遗产的绝技。这种绝技说起来源远流长,在唐代已肇端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称王羲之对《兰亭集序》的著作权包含两层意思:一,其文是王羲之所作;二,其书法,也为王羲之所书。我在《王冬之文学艺术创造力与道教文化的关系》(载《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2期)、《王羲之的道教文化背景特色》(载《学海》1993年3期)、《中古仙道诗精华》(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王羲之部分)已阐述了我的观点。感谢穆欣先生在他《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中,对1965年进行的《兰亭集序》真伪的讨论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样,使世人对这场“兰亭公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场特殊的争论。争论双…  相似文献   

6.
我在《王羲之的道教文化背景特色》中,介绍了王羲之适应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趋势,从原始而粗鄙的五斗米道道士,变成一位吸收了南方上清教文化特色的极富创造精神的文人。本文是续篇,着重探索王羲之在散文创作、书法艺术上的伟大创造以及跟南方文化、宗教的密切关系。而论述这一问题,《兰亭集序》的真伪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从《兰亭诗》证《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兰亭序)与老庄思想》、《(驳议)的商讨》等三篇论文,挑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关于《兰亭序》真伪的长期争论。郭沫若的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 ,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 ,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 ,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的家世与家庭生活,在有关著述中大都语焉不详,而国内外读者则时以此相询,因掇撰此文,加以概述。蔡元培生于一八六八年一月十一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辛亥革命后,废府,山阴与会稽合并为绍兴县。蔡说:“我家住在绍兴城内笔飞坊中的笔飞弄,那时没有门牌号数。附近有笔架山、笔架桥、题扇桥、戒珠讲寺(相传为王右军故宅)……这都是纪念王羲之的故事。”还说“蔡氏以明季自诸暨迁山阴。”《绍兴县志资料》也说:“蔡恭政明隆万间由诸暨迁绍兴井巷”,并加附记:“此氏无谱,仅一抄本,记载甚略,其后  相似文献   

9.
曾国武 《天府新论》2004,(Z2):270-271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扇:审美文化象征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扇子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是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生活器物。它的原始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扇面的往返扇动引起空气的流动 ,为人们解除盛夏炎热的苦楚。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用些植物的叶子来作扇风纳凉的工具 ,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扇子形状多半象棕榈叶或者蕨类植物的叶子 ,在中国古代历史资料中曾记载“舜始造扇”的说法。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出无需举手之劳的现代化消热工具 ,但在盛夏炎热季节扇子买卖却依然走俏 ,它以灵巧方便显现出现代消热工具所不能替代的独有功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扇类在保存其传统的实用功能的同时 ,积…  相似文献   

11.
从配乐情况的时代差别来看,沈约将日出东南隅篇归入大曲《艳歌罗敷行》之下的做法记载的是元嘉之后至梁代《宋书》成书这之间某个时期日出东南隅篇的配乐情况,郭茂倩将日出东南隅篇归入相和曲《陌上桑》之下的做法则是延续了张《录》,记载的是日出东南隅篇在刘宋时期的配乐情况。从曲名命名的纯形式来看,两书对日出东南隅曲辞归属的差别乃是艳歌这一音乐形式日渐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时尚舶来品,艺术融合折扇是发源于日本的异域风物,约在宋元时期传入中国,自明朝中叶后普遍流行。中国折扇集诗文、书画、篆刻、工艺于一身,开扇的书画赏心悦目,合扇后扇骨可观可把玩,便于随身携带。折扇平日多折叠收起,扇骨便是扇子的第一门面,以竹柔韧且具弹性者最为适用,如湘妃竹、梅鹿竹、棕竹、玉竹、葫芦竹等;木则有楠木、乌木、鸡翅木、檀香木、紫檀、黄花梨,还融合金漆、螺钿、掐丝等工艺和象牙、玳瑁之类  相似文献   

13.
梁燕  张同标 《船山学刊》2016,(1):105-112
《画继补遗》撰写于元初大德二年(1298),是关于南宋绘画史上唯一的一部古典画学专著。作者庄肃生活于南宋末年,是文献故家,性嗜聚书,富藏书画,精擅赏鉴。《画继补遗》大体上师仿邓椿《画继》的画家分类体例,厘为上下两卷,卷上记载"搢绅暨诸僧道士庶",表现出对天趣、清幽、雅洁、清致等文人意趣的倾慕,卷下记载画院画家和所谓的画工(众工),对马远和夏珪等人的批评意见尤多,后者甚至有"极俗恶","滥得时名"之评。全书总计记载画家90人,始于绍兴,终于德祐,是后起画史著作如《图绘宝鉴》、《南宋院画录》的史料来源,而后者征引零落不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姜太公何时封于齐一种意见认为,姜太公是在西周成王时期被封为齐侯的。据《汉书·地理志》载:周成王时,蒲姑与四国共同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尚父姜太公。因为当地多姜姓氏族,太公治齐是同族统治,故能“因其俗,简其礼”。另一种意见认为,姜太公封齐是在周武王时期。此事《史记》有明文记载,不少学者宁可相信晚出的《汉书》的说法,也不相信较早的《史记》记载,究原因是片面理解“周初分封是成王时期的周公所为”而造成错觉,其实细考西周历史,周武王时期曾大规模地封建过诸侯。其次,否定姜太公封齐为周武王之时的学者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学术研究》2003,(10):109-115
在历史上 ,东南地区是疫病的多发区。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十分严重 ,这在《明史》、《清史稿》中都有记载 ,但《明史》、《清史稿》对此记载不详 ,颇多疏漏。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一市的方志 ,就东南地区的疫情、疫病的种类、疫病爆发的相关因素及疫病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作了初步考察、分析和探讨 ,从而弥补了正史对这方面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一篇优美散文 ,本文试图追寻王羲之的目光 ,和先哲们一起徜徉于自然的美丽之中 ,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然后在乐极生悲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以探讨在有限的时间里 ,将我们的生命发挥到极至  相似文献   

17.
地方文献书目之内涵 地方文献书目是揭示报导有关某地区自然和社会方面的文献信息而编制的书目,能提供一地的全面材料,反映一地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及民族宗教的历史及现状,以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服务。 我国记载地方著作的书目始于北齐、北周之间,据唐人刘知几《史通·书志篇》记载:“近来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亦有《坟籍志》其所录皆邺下文儒之士,校仇之司,所列书名,唯取当时撰者”。近代目录学家姚明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一书中认为:《坟籍志》一书兼传记方志之体制,然专录一方人士之著作,实开后世方志著录书目之风气。 隋唐时期成书的地纪及图经,多纪一地舆地、四至道里、物产及风土,很少著录艺文。宋代纂修方志,借鉴“正史”始有“艺文”之著录,如施宿的(嘉泰)《会稽志》、范成大之(绍定)《吴郡志》通过“杂记”录整篇诗文,但无书目。南宋嘉定七年(1214)高似孙撰《剡录》,卷五有书有文,既列戴逵、阮裕、王羲之、谢玄等十四人著作及阮、王、谢三氏家谱共43部,又移抄谢安戴逵等人有关剡(浙江嵊县)的单篇文章若干篇,实开地方志著录文献图书之风气。 专录一书以述一地著作,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记载,始于明万历年间山阴人祁承(火业)的《两浙著作考  相似文献   

18.
一、绘画作品 编号96:《湖上泛舟图》 编号97:《石》 编号98:《青峰江上图》。以上三幅刊载于《逸经》文史半月刊第十三期(1936年9月5日出版),原为杨沧白所藏。前两幅画名为笔者暂拟。 编号99:《蒹葭图》。刊载于台湾《中外杂志》,刊期及出版年月日待查。 编号100:《苏玄瑛龙华归阵图扇》。载汪宗衍《广东书画征献录》,香港大同印务有限公司承印,非卖品,内部交流。(此为马以君同志提供)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父亲是王旷。王旷是王览的孙子,王正的儿子,他和王览另外几个孙子王导(其父王裁)、王含、王敦(其父王基)、王舒(其父王会)是堂兄弟。其亲兄弟有二人:王(广异)、王彬。以上诸人,除王含的事附见于《王敦传》外,其余的人,《晋书》都为之立传,比较起来,王旷不仅未蒙立传,他的事迹,旧史(包括《晋书》及其它著作)的记载出奇地少且简单。下面列举所能见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宋书》《南史》《新唐书》《元史》都有对冷兵器"砲"的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在军事中就有运用。"炮"的出现是唐以后的事,从砲到炮,是炮的一部发展史。关于"剑器"的考议,观《宋史》乐志和《宋元戏曲考》,均认为"剑器"实为曲名而非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