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雅俗共赏是新时期公安题材小说的艺术追求,也是接受主体的审美期待。公安文学以其惊险、曲折的情节在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探讨公安文学创作中的情节与情感,从警务情节为塑造警察人物服务,警务情节为展示警察情感服务的角度,让读者跳出纯娱乐刺激的故事情节,充分得到感受人物情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就文艺美学来看,王充提倡以俗为雅,化俗为雅;而在人生美学方面,则尚雅卑俗,褒雅贬俗.从整部<论衡>来看,全书始终贯串着作者"不与俗均"、"不与俗协"的贬俗精神.可以说,尚雅隆雅、刺世讥俗、匡济靡薄之俗,是王充的主要审美追求.在当时,他的这种审美意趣,是极具当代意义的;即使是今天,他的这种审美旨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文学现代化实际上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精神的、思想的、启蒙的、文化的、审美的;另一个则是物质的、经济的、市场的、商业的。表现在文学形态上,前者为"严、雅、纯"的精英文学,后者为通俗文学。因为它们处于同一时空,所以既有相互冲突、背离的一面,又有相互影响、融合的一面。清末民初和20世纪20~40年代的通俗长篇小说,分别受到近代启蒙思潮和"新文学"语境的影响,更加追求雅化,其"雅"与以精神启蒙、审美意识为标志的文学现代性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前者的"俗中有雅"和后者的"雅俗融合"便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公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由扁平人物过渡到中间人物,由中闻人物过渡到圆形人物,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这是公安文学兴盛的标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雅与俗的内蕴已有不少阐释,但都是离开本体论去谈雅与俗,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遗憾。其实,从严肃性与通俗性的角度谈文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学雅与俗的内蕴已有不少阐释,但都是离开本体论去谈雅与俗,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遗憾。其实,从严肃性与通俗性的角度谈文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路地选择“以俗为雅”为其诗学的美学追求。其“小诗”理念,与民间俗文化“大道至简”的审美观暗合。而“小诗”中的微观元素诸如象、境、韵、体也被其表征为“俗物”“凡境”“合辙韵”“民间文艺体”。但通俗表象充当的只是畅情达意的前提或是通向雅致的过渡。路地真正追求的乃是“以俗为雅”,或说“化俗为雅”。通过哲思的贯注、思理融入伦理、心灵真光的照耀,路地营建了理趣、德趣、灵趣交织的雅境。这种俗象加雅蕴、“以俗为雅”“雅俗共赏”的诗艺取向,既是“宋诗美学”的延续,又是满族俗文学的延伸,是满汉文学传统共同化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公安文学作品中警察叙事的话语范式包括政治话语、日常话语、先锋话语、消费话语四种,它们各自表征着社会阐述我国警察的不同知识样式。但公安文学要健康发展并最终有利于中国警察的健康发展,必然要坚持对警察的正义姿态和英雄精神的叙述,也即必然要形成以政治话语范式为主导的警察叙事。  相似文献   

9.
小说以虚构为本体,小说自发端起就和虚构荒诞相联系,先秦时期小说虚构特点尚未自觉,一方面受释道巫术等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受史家实录精神的影响,小说批评以实为阅读美学的原则,视神怪志异为实有。唐宋时期,小说与历史的文体特征区别开来,文人有意识地用虚构的艺术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明清时期小说虚构的艺术特征趋于成熟,总结归纳出诸多虚构艺术手法,真幻关系的认识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11.
雅与俗是传统的判断文艺的标准。当代,我国社会和经济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人民对丰富文化生活的极大渴求,文艺现象呈现热闹非凡的局面,我们的批评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大众文化和当代人对自己生活世界的想象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它帮助人们摆脱前现代和现代的非常刻板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雅俗研究尽管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雅俗的区分仍然显得混乱.传统雅俗研究中的困惑与矛盾,根源于单一的思维方式与理论指导.在意识形态理论中,往往将雅俗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容易忽视二者之间互相转化的运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当作一种生产、一种动态的活动,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从生产(艺术创作)--消费(艺术接受)的动态循环过程来对雅俗问题进行研究.在新的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其他理论为补充的多角度综合研究,将成为中国文学雅俗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里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为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并没有被列为早期教育的专门学问。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以后,大学“文学”状况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专业”与“趣味”之分,“文学”已经成为大学里的重要专业或者主干课程。但大学文学教育不是要造出专门文学家,相反却要有利于其他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论工作者经常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与政治往往相互交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梳理带来难度。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总是渗透着政治的影响,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往往就成为各种学说产生的思想背景。因此,文学的本质或本体的相关理论作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二者关系的亲疏变化。文章以"文学本体论"为切入点,对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国犹太文学同美国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犹太作家们在犹太与美国的双重语境中,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学,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流亡两千多年、并一直生存在异族控制中的民族,犹太人遭受了人类社会所有的苦难.因此,受难、流浪与身份问题成了美国犹太文学特有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弗莱《文学的疗效》、黄子平《病的隐喻与文学生产》及比彻等《医学院中理想主义命题》三篇文章的解读,找出其中有所关联的“文学与医学”的部分,并以“闯入者”的命题贯穿这一话题。本文试图说明:以文学治疗社会的现代性乌托邦进步理性,如何内倾为个人的信念并规范其行为,从而使理想化的个人成为秩序的闯入者,因之与社会现实环境形成尖锐对立。而个人的必然失败命运,亦即被视为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文学艺术上的“新奇玩意”作为后工业社会的诞生、当代西方社会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想的泛滥的产物,无不透现出一种明显的纲领性的折衷主义的审美趋向,其本质上在于反抗西方这个“异化”的社会。它既有糟蹋、摧毁文学艺术的一面,亦有为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某种新的因素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昆曲的品格     
由其本身富含的多种文化素质决定,当代昆曲演出应具有娱乐审美与绍续历史及文化的双重价值。昆曲的源起兴衰与历代文人的心血灌注密不可分。新文人的昆曲创作对题材的恰当把握,为昆曲在新的时代拓展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处世态度是表面从俗,精神脱俗,从而形成了"从俗脱俗"思想。这对后世影响甚巨,"以俗为雅"的文艺思想即由此脱胎而出。"以俗为雅"之俗指凡俗、通俗,雅则指高雅。这个命题既与"从俗脱俗"思想息息相通,又符合艺术辩证法的原则。"以俗为雅"是一个普遍的文学现象,体裁的运用、语言的表达、题材的选择、章法结构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都可"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20.
南朝文学批评中关于雅俗问题的讨论相当深入,其成果对后世文学的理论和创作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时期文学中雅俗传统互化的理论进程自刘勰发端,通过沈约、萧纲、萧绎、钟嵘等理论家的不断推进并由萧子显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